解开“烧心”的秘密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烧心
  • 发布时间:2013-12-15 09:55

  不论文化程度如何,也不管有没有医学知识,消化道疾病患者经常会告诉医生一个词:“烧心”。英语中的烧心叫heartburn,直译出来应该是“心烧”,日语称作“胸烧”,虽然叫法不同,但患者的感受却基本上一致,不是“心”就是“胸”在“燃烧”,难受的滋味可见一斑。

  被“烧”部位是食管

  从字面上看,说烧心、心烧,或者胸烧,都没有多大的道理。因为研究已经确认,烧心是食管受到刺激的表现,被“烧”的部位是食管而不是心脏。但从解剖上看,食管贯穿整个胸腔,是胸腔内主要脏器之一。心脏又是食管的“近邻”,两者关系密切,胃镜检查通过食管时,可以清楚看到心脏在不停地搏动。

  烧心是剑突下或胸骨后烧灼感、刺痛或像心绞痛一样的压搾感,有时可向上延伸直到喉咙或背部。其发作常与胃肠道疾病加重,或和弯腰、屈曲、咳嗽、妊娠、用力排便、紧身衣服与腰带、头低位、仰卧位等姿势和状态有关。此外,饮食过量,饮茶(特别是浓茶),进食咖啡、过甜食物、果汁,酗酒,以及非甾体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也可诱发或加重烧心。

  “始作俑者”是胃酸

  烧心损害的部位是食管黏膜,但烧心的直接原因是胃酸对食管上皮深层敏感神经末梢的刺激。胃酸是胃黏膜产生的,一般情况下并不损害胃黏膜,而一旦反流到食管,就会损害不耐酸的食管黏膜,下面的事实足以证明这一点:

  ◎临床研究中有一种滴注酸试验,食管炎患者约半数可以出现烧心甚至胸痛;

  ◎服用抑制或中和胃酸的药物,可以修复食管黏膜的损害,减轻甚至治愈烧心;

  ◎服用加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的药物,可以减少胃酸的反流,进而减轻烧心症状;反之,降低括约肌张力的药物与食物,可以加重烧心的症状。

  烧心提示有疾病

  健康人偶尔出现一两次烧心反酸,特别是在甜食、饱食后,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药物治疗。但长期、频繁、持续地烧心,特别是伴有消瘦(体重减轻)、 吞咽困难、呕血或黑便等表现,则是病理症状,提示有某种疾病存在。

  反流性食管炎 这是烧心的主要诱因,反流性食管炎是不少慢性呼吸系与耳鼻喉疾病隐藏的“祸首”。其可根据临床表现与胃镜检查可作出诊断。

  膈疝 通过食管钡餐透视或胃镜可确诊,膈疝是顽固性烧心而又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

  胀气性消化不良 除了烧心外,常伴有频繁的打嗝或/及放屁,有时腹部有“气包”,时现时消,腹部透视可见肠道内有大量气体。

  溃疡病 饥饿时腹痛,多夜间腹痛,进食后减轻是本病特点,胃镜或钡餐透视可确诊。

  胃癌 主要是幽门或贲门癌。胃镜或钡餐透视可以确诊。

  用药保健不可少

  对于烧心的处理,通常有药物治疗和生活保健两种方法。

  药物治疗

  中和或抑制胃酸药物。常用药物有:氢氧化铝凝胶、铝镁加、硫糖铝等。此类药物作用较弱,服药次数较多。

  抑制胃酸生成类药物,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服药次数少,比较安全,按作用由弱到强排列: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

  加强括约肌张力的药物,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如吗丁啉、莫沙必利、西沙必利等。

  生活保健

  生活方面的保健方法,从下面的顺口溜当中可以得知——

  衣着宽松勿缠紧,吃饭只宜七分饱;饭后不要床上躺,行走百步反流少;少沾咖啡巧克力,烟酒浓茶要戒掉;油腻食物胃难消,减肥锻炼身体好;日常用药多留心,免对治疗起干扰;生活规律精神爽,烧心一定能治好。

  李增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