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库存管理

  • 来源:孕婴童微报
  • 关键字:库存管理
  • 发布时间:2014-04-25 15:09

  只有做好数据分析才能管理好库存

  要做好库存管理必须先搞清楚库存是怎样产生的。任何一组数据都不是独立产生的,必然和另外一些数据有关联,库存也一样。

  库存= 进货- 销货- 退货,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进货、销货和退货环节越顺畅,库存就越合理、越良性;反之,库存就会出现问题。

  因此,要做好库存管理,必须先做好前面三个环节。那么,怎么才能做好进货、销售、退货三个环节?

  进货环节:进货环节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订单管理,订单要根据销售情况做出灵活调整,具体分析为:订货周期,从此次下单到下次下单的间隔时间;库存周转率,一定时间内库存周转的次数;计算方法,销售成本/ 平均库存;安全库存(最低库存),商品保障卖场陈列饱满的最小陈列需求量;

  销售环节:销售环节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陈列、常规销售、促销活动等。

  退货环节:退货会增加物流成本,供应商一般都不愿退货,退货时一定要分析退货原因:究竟是产品原因?还是销售原因?还是订单下得不合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减少退货。实际上只要订单合理,销售跟进到位,退货还是可以控制的。

  要长期做数据分析,只有做好数据分析才能管理好库存!

  提高每一位员工在科学库存管理方面的意识

  从2013 年开始,我们的库存问题已经改善了很多。当然,现在还存在一些需要提高的地方。在库存管理方面,我们有专门的培训,提高每一位员工在科学库存管理方面的意识,强化物流工作流程,培训每次盘点的技巧,固化进出货规定,严格管理单据审核。

  首先,在进货方面,我们要更周全地考虑众多销售因素,包括销售情况、库存数据等,提高库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第二,出入库的管理要严谨。碰到忙的时候,员工会急忙拿货,疏于开单,导致数据混乱。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已制定了严格的绩效评估考核制度,要求员工在出入库的时候,严格按照流程办事,减少差错率。如果遇到数据和实物超过合理误差比例,则会根据主责任人,次责任人,协助人的责任等级分割赔偿金额。

  第三,根据不同产品分类制定不同进货周期。例如食品,进货频率要高,需要重视门店需求,就要求我们跟门店密切沟通,而服装可以按一个季节来进货,重点注意厂家的货品回收规定。

  第四,根据不同产品分类制定不同的盘点频次。在2013 年开始,我们基本是一季度做一次大的盘点,每个月重点商品盘存。

  当碰到商品有积压情况的时候,在旺季前做一些促销活动,尽量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后期再做好标准化的换季封存,严格分区域存放,数据化自动查询。

  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物流学习。我觉得做好库存管理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建设严格的物流部工作流程是基础;

  2.长期不懈的培训是保障物流流程的前提;

  3.建立严格的责任追查制度;

  4.合理的商品分类原则。

  首先要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

  时间就是速度、效率就是金钱。现在的科技飞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市场也是越来越细化,竞争更是越来越激烈,导致客户的需求也越来越难以预测和把握;很多经销商由于缺乏市场把控或管理不善等原因,经常会造成许多商品库存不同程度的积压。若产品出现大量积压时,不仅占用了公司运作资金,耗费人力、物力,也使公司的管理成本、获利成本增加,拉长了产品的周转周期,降低了公司的整体利润,影响公司的发展,严重的还会使公司销售流通陷入青黄不接,资金周转不灵,导致瘫痪。

  保持合理库存虽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而在江苏某地区做区域代理的原经理,则对自己所经营的公司库存有一套简单且实用的观点。

  代理商要经销某种产品,首先要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找出区域市场的畅销品,根据公司的资金、人力状况及库存容量,再结合区域城市的人口、购买力等因素大致确定要货数。以原经理所在的行业电磁炉产品为例,市场总量在上升,但又有各档次需求的变化,这就要求代理商不仅要品牌在区域市场的占有率,还要具体到某型号的销售比例,以确定各型号的要货量。

  销售企业要保持合理库存而不积压,既不易,也不难:第一,自己亲自深入了解市场。这样既可以了解自己,又可以了解竞争对手。更能了解自己的销售能力,扩大销售市场的方略,同时还能了解竞争对手的销售能力,市场占有量。平时有空闲时,既要了解现有市场,又要了解潜在市场。既要了解本地市场,又要了解周边市场。自己作为一名基层小型企业经营管理者,就要经常去锻炼自己的市场调查的能力,要下气力搞好市场调查。通过深入调查市场而深入了解市场,从而制定合理的商品库存计划。第二,自己作为一名基层小型企业经营管理者,每天直接从事具体的经营。

  做代理就是做销售流通,不同的时期如五一、十一、国庆、元旦、春节等大型传统休假日,也是商品消费的节日,消费往往不定性,需求量难于一时把握,加上终端卖场的采购送货退货手续烦琐,很容易出现断货或长时间某型卖不动,导致业绩受到损失。因此,把自己所有终端的进销存上报并输入电脑进帐以备分析时查寻,做到监控分销终端的日销量,随时均能对终端各处库存了如指掌。产品陈列很重要,关联商品放在一起,便于顾客挑选。

  销售政策影响库存变化,这一点是不可置疑的。一般终端经销商按批发价进货的同时,给予阶段性的政策奖励,如终端经销商进货达到一定的额度,或者在厂家分配的额度内,就可享受厂家额外提供的折扣或实物奖励。这种做法产生的后果是终端经销商及渠道内的库存某段时间内大量增加,形成库存积压。为了较好地将销售奖励转化为销售成果,在经营上应尽量降低库存,从整体和原则上讲是正确的,其好处是:一是降低经营成本。少进少出、快进快出,尽量保持零库存,能够减少资金的占用,加快资金周转。二是规避价格风险。大进货,高库存,在市场饱和及销售淡季的时候,容易造成大量积压。在价格动荡剧烈时期,要冒价格风险。低库存即可规避这一风险。很多做销售流通的企业都知道,因时因地而保持的库存量,才是合理的库存量。保持合理的库存量要顾及如下因素:第一,地理位置因素。如是百货商场、超市卖场、购物中心等终端售点,就应始终保持较高量的库存。而地处偏远山区乡镇及经济欠发达县城终端售点,其库存量就要适当减少。第二,季节因素。第三,一些销售特殊时期,如春节、元旦、国庆、五一等时期,其销量与平时有差距,库存量也须有差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