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坎坷 一路收获

  创新在高中

  我最早接触科技创新是在高中一年级。在我的母校———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科技辅导老师李昌旺的指导下,我参与了很多科技创新活动。记得那时,学校每周都有创新知识讲座。在讲座中,我不仅掌握了创新方法,还学会了用创新眼光观察生活。

  推开创新之门,我看到了科技为生活带来的进步。从那时起,我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造出先进的机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创新在大学

  走进大学后,广泛的学科和更丰富的创新活动为我打开了一扇更大的创新之门。

  接触第一个项目时我感到非常迷茫和无助,几乎每一个产品都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这时,我想起北京交通大学一位科技辅导老师曾说过:很多知识你可以不懂,但是不能不知道。带着对创新的热情,我利用课余时间找指导老师、学长交流学习。在他们的帮助下,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做了6个项目,其中一些项目还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

  在负责项目的过程中,我除了深入学习机械原理、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等,也学会了很多应用软件,更重要的是,我深刻体会到基础课学习的重要性。

  我与一群同样热衷创新的同学一起加入了学校的机械俱乐部,无偿为新生提供软件知识培训,这不仅加深了对软件的掌握,也让我们感受到帮助他人、传播知识的快乐。

  创新在未来

  查阅文献时,我经常去IEEE等国外网站检索论文和专利,这让我大开眼界。在惊叹于国外技术的先进和成熟的同时,也看到了国内相关技术的落后和不足。

  作为一名中国人,一个工科学生,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致力开发、解决技术上的难点,做出比国外更实用、更安全、更经济的工业产品,继而建立中国品牌一直是我的梦想,也应该是每一个有志青年的梦想。

  从第一次听老师讲座,到带领团队一起做项目,从第一份创意书的提交,到一本本专利证书、获奖证书的获得,创新已经陪我走过七年时光。这期间,我迷茫过、怀疑过,但更多的是想出创意后的兴奋和学到知识时的喜悦。未来,我将继续行走在创新大道上,为中华创新之崛起而奋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