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眼里,你的某些想法也许难以得到认可,不必灰心,那是他们不懂奇思妙想的魅力。但我依然深信,一个灵感就能改变未来。
因为接触创新,懵懂年少的我收获了比一般孩子更多的快乐———得到新玩具时,将它们拆得七零八落,了解构造后又动手拼装,虽然难以恢复原样,但重新组装的玩具会呈现出新的功能。这些破坏后的“再加工”过程,就是我创新的萌芽阶段。
迈入高中大门,学校开设了专门的科技创新课程,我心里偷着乐:英雄终有用武之地啦!课堂上,老师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各种类型的发明,更坚定了我对科技创新的热爱。
随着知识的积累,我发明的东西也越来越“高端”。高一时我成功申请了一个专利,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也带给我充足的动力,原来发明是如此有趣。接着,我又陆续发明了多功能中性笔、涮拖把机等,在各类比赛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2013年暑假,看到游乐场中的摩天轮我灵感迸发:做一个摩天轮停车场,不就可以将车停在空中,节约空间了吗?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炎炎夏日,我跑遍了各大五金店才买齐材料,制作模型也花了一个多星期。虽然每天都忙得大汗淋漓,但看着作品一点点成型,心里美滋滋的。是啊,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没有辛苦付出,哪来硕果累累。
将视点从个人角度放大,就会发现,原来发明创新带给人类如此多的惊喜。
中国是拥有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现在却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支付高额的专利费用,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中国人难道不能发明属于自己的创新产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中国人并不比其他国家的人笨,他们只是缺乏动手能力,不能及时将好的创意转化为生产力。
如今,中国经济类型正由“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这凸显了创新和发展科技的作用。一个人的努力决定不了一个国家的方向,但中国有数亿人,如果每个人都为创新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中国创造”的梦想很快就能实现。
刘洋
(指导老师:张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