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你自己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0-04-12 09:56
  苏姗·桑塔格被誉为美国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她文字的犀利和深远,我—直没有能力体会。对我来说,她实在是太深刻了,因而过于艰涩了。一直到昨天下午,我读到了她的剧本《床上的爱丽斯》,才松了一口气。

  因为,我觉得,这一次,我终于读懂她了。

  其实,这个感觉与她的剧本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是她题注里的一句话,让我如饮醍醐。她谈到英国的女作家伍尔芙曾经向全人类发问的那个经典问题:假如,莎士比亚有个妹妹,一个才华与天赋与之相当的妹妹,她的命运将会怎样?

  桑塔格认为,她很有可能被湮没与覆盖。因为,对女性的种种要求,诸如妩媚动人、耐心体贴、相夫教子、贤惠温顺、敏感多情、三从四德等等,所有这些,都必定与为了发挥巨大的创造性天赋所必需的自我中心、积极进取,以及对个体的漠不关心,相抵牾,甚至格格不入的。

  当然,莎士比亚并没有一个如此聪明过人的妹妹。而桑塔格本人,在经历了短暂的结婚离婚以后,一直单身过日子。她听从心灵深处理性的召唤,集合了一切她所能拥有和借助的力量,努力成就她自己,而且,她也终于成为了她想成为的自己。

  我相信,她的成功与死亡也让她的朋友和敌人终于嘘了一口气。在别人的眼里,她必定是一个自我中心的,因而也必定是自私的女人。因为,她甚至都没有时间与精力打点她自己,她哪里还有余力去照顾朋友以及敌人的情绪呢。说实话,朋友和敌人是一样难于伺候的。而且,朋友和敌人的界限基本上是很模糊的,像风一样摇摆,像流言一样乱窜。

  因为,她对付自己,就已经够挣扎的了。从自己的灵魂里开出花来,是难的。在众人的智力能够抵达的地方,再往前走半步,更是难的。而为作一个学者,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一个作家,她每天要做的就是这勉为其难的半步走。

  还好,她有幸生活在一个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崇尚文明,比较尊重女性、尊重知识分子,又富裕非常的国度,仅靠版税就可以让她生活得很体面。她的衣食住行,还都很像个样子。作为女性,她的举手投足还是可以优雅的,从容的。而不是乖戾的,狼狈的。据说,她如同很多明星或者世家子女一样,很时髦地长年生活在饭店里。呵呵,这甚至超过了我的想象力。一个作家可以活得如此地潇洒?不过,好像法国的波伏娃也是如此的。

  可是,在我所知道的女性艺术家群体里,萧红的命运可能更有代表性。一个饱受人生苦难,终究被人生的苦难压瘪榨枯了的典型。她和萧军同居期间,她每天首先要做的是点炉子做饭,无止境的家务,然后是帮夫君誊写稿子,最后,她如果还有力气的话,她就写自己的文章。其间,她怀孕与流产,迁徙与逃难。她时时刻刻挣扎斗争的对象,不只是对她有救命之恩却十分男权的萧军,还有她生为女人的自己,以及她必须面对的,社会的、家庭的,责任与义务。还有特定时代背景下,对女人的种种苛求。

  也因此,我的一个芳邻,一个离婚的单身女人,一个获过国际大奖的女导演,在谈到她女儿的将来时,她说,我已经无数次地告诫她,要她对前程不要有太多的妄想。她对女儿全部的期待,就是希望她成为一个开开心心、轻轻松松的小女人。有一门简单体面的职业,能够养活她自己就行。然后,在该出嫁的时候,出嫁了,衣食无忧,每天下班回家来,像猫一样赖在沙发上吃吃零食看看电视。

  而绝不能让女儿步她的后尘。她也是一个从小立志要成为自己的女人。她想要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她,她要建立与表达自己的内心生活,她要自己的名字进入人类发展的文明史中。她想要的东西实在是太大太多了,她与自己挣扎,与社会较量的最后,是她的精神世界的二次崩溃与分裂,出入两次精神病院。还好,她最后把自己找了回来。她现在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她已经功成名就,她也终于成为了她想要的自己。

  但是,她彻底明白,作为女人,想要成就自己,是一步险棋。一步如履薄冰的险棋。

  (黎时恺荐自《中国女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