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与犯罪率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犯罪率
  • 发布时间:2010-04-12 10:33
  最近,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宣称脸部特征在人们的政治生涯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研究人员让学生们观看几组黑白的头部特写照片,照片上的人分别是2000年、2002年和2004年美国参议员选举中的胜出者和落选者。接下来的任务是请学生们针对每组照片指出其中的哪一个人更能胜任参议员。虽然学生们只是匆匆地扫了一眼这些照片,但他们的选择跟实际选举结果的吻合程度竟然高达70%。如果人们对于脸部特征的刻板印象能够影响投票箱内的选票的话,那么脸部特征会不会影响到人们在法庭上如何给被告定罪呢?

  陪审团要做的决定都是很严肃的,所以他们必须尽最大可能保持理性。如果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测验一下这种所谓的理性肯定非常有趣。

  于是,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王牌科技类节目《明日世界》的直播中,我们请观众来扮演陪审团成员的角色。我们会播放一段模拟审判的视频,然后请观众确定视频中的被告是否有罪。

  不过,电视观众并不知道,我们已经把全国分成了两个大组。通常来说,全国电视观众看到的节目都是一样的。然而,为了配合这次实验,英国广播公司专程让发射器传输两种不同的信号,从而将英国的电视观众一分为二,两组观众看到的也就是两种不同的节目。

  被告被指控破门而入偷走了一台电脑,所有电视观众看到的犯罪证据都是一样的。然而,两组观众看到的被告是不同的。其中一个被告的脸部特征与人们通常想象的罪犯非常吻合——塌塌的鼻子和深陷的眼窝。另外一个被告的脸部特征则给人以清白无辜的印象——婴儿脸和清澈的蓝眼睛。我们仔细拟定了法官的陈词,然而,法庭上出示的证据和出庭的证人都不能确凿地证明被告是否有罪。

  在判断被告是否有罪时,公正、理性的观众只会关注证据。然而,实验结果证明,很多观众的判断都受到了脸部特征的影响。大约40%的人认为塌鼻子、深眼窝的被告有罪;只有29%的观众认为蓝眼睛、娃娃脸的被告有罪。很多人忽视了犯罪证据的复杂性,单凭被告的脸部特征就草草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一位专业心理学家曾花费数个小时在法庭上评估真实被告的吸引力时发现,对于外貌英俊的男人,法院的量刑要远远轻于那些犯有同样罪行、但长相不太有吸引力的人。20世纪60年代末,为了矫正脸部出现的损伤,纽约市监狱的一群犯人被施行了整形手术。研究人员发现,与没有接受整形手术的犯人相比,整过形的人再次犯罪入狱的可能性要小很多。实验结果引起了一些社会政策制定者的注意,他们表示,社会上的刻板印象是导致一些人屡次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所在,而改变其外貌特征是一种阻止他们再次作案的有效方式。

  (余程行荐自《书报文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