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的傲慢与偏见

  对于外资企业而言,必须主动适应中国的主流价值观。而起用那些拥有国际化经验和视野的中国管理人才是早晚的事情。在这步棋上,谁越迟缓,谁就会越被动。

  最近一段时间,大量用户在声讨惠普电脑的不负责任、冷眼看待谷歌的“搬迁”举动。

  在中国拥有高知名度、大批用户群的惠普、谷歌,因此形象一落千丈。难道是中国用户变了心?非也。恰恰是这些外资IT企业放弃了自身的优势。时间将很快证明,在涉及消费者众多的中国市场,任何短期行为、主观冲动,都将让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付出代价。

  惠普公司已经开始为其短期行为埋单。惠普电脑此番被消费者集体投诉,决非偶然。一年多前,关于惠普中国的管理,IT圈高层就盛传“PPF”一说,用来形容其在最近几年的经营理念的大蜕变。即其对员工先是Push(推动),效果不好就是Punish(惩罚),再不行就是Fire(解雇)。一位常年在外企担任高管的朋友告诉我,惠普中国这几年过度强调打单文化,无形中给外企职业经理人传导了一种短期压力,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氛围。

  表现在市场上,最近两年,中国用户几乎听不到惠普公司在战略发展远景上的任何声音。一味地追求销售数字,对于习惯了赚取超额利润的外资IT企业,急功近利最终伤害的是其企业文化和机体。他们也许没有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本土不断涌现强劲的竞争者。但外资企业还没有接受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那就是由中国精英主导的国际化思维日益占据主流。世界金融危机是一次洗礼。经历这次洗礼,中国对于东西方世界的看法发生巨变。至少有一点很明显,西方的月亮并不比中国圆,一切皆有可能: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丰田汽车召回、沃尔沃下嫁吉利??????故事显然还没有结束。

  更多的中国人选择用多元的眼光、包容的智慧看待世界。谷歌最终选择退守中国香港,很多中国网民对此嗤之以鼻,虽然这不妨碍他们当中很多人依然会是谷歌的粉丝。作为一家引领互联网应用创新风潮的公司,依然会吸引年轻人去追逐,但将狭隘的主观判断与日益开放的中国对立,势必断送谷歌在中国的发展空间。

  以前几大知名机构和外资IT巨头,进入中国的基本套路都是鼓吹“西方经验”。最经典的场景是,衣着光鲜的顾问,夹杂着英文,不厌其烦地跟你大讲一通世界各大金融机构的信息化案例。次贷危机的爆发和瘟疫式蔓延,无疑扇了“西方经验”一记响亮的耳光。

  现在,对于外资IT企业来说,尤其需要放弃对中国本土管理人才的傲慢与偏见。外资企业对中国本土人才的倚重,目前还局限在技术和工程层面。而要适应中国的主流价值观,起用那些拥有国际化经验和视野的本土管理人才是早晚的事情。在这步棋上,谁越迟缓,谁就会越被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