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先行组织者化解化学教学难点

  • 来源:教育与学习
  • 关键字:教学,化学
  • 发布时间:2014-06-28 13:09

  摘要:教学难点常常是制约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因素。如何设法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桥梁”,促进他们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摆在每个高中化学教师面前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先行组织者的特点和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作用机制、提高先行组织者化解化学教学难点的有效性研究两个方面做以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学;先行组织者;教学难点

  化学教学难点,是指那些让学生觉得抽象、复杂、不易理解和应用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反映了学生难以在旧、新知识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无法对新、旧知识进行统整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教学难点常常是制约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因素。如何设法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桥梁”,促进他们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摆在每个高中化学教师面前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现做以粗浅的探讨。

  一、先行组织者的特点和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作用机制

  先行组织者是呈现于新学习材料之前的引导性材料,因此必须在新的学习材料或内容之前引入。提供的引导性材料必须是由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已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背景材料及其相关术语构成的,才能有助于学习者学习新知识。引导性材料比新材料更抽象、更概括、更综合,并且能影响学习者在学习时记忆编码的过程。

  1.提供储备知识

  学生在面临新的化学学习情境之前,已在头脑记忆中贮有一定量的化学知识和策略,这些化学知识和策略有的是正确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则主要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前者能为学习者在学习与理解新知识奠定较好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学生更科学地理解深层次的知识;后者由于比较零碎、生活化,在对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概念与知识方面可能会起误导或阻碍作用。先行组织

  者的功能之一就是适时为学习者提供正确、有用的储备知识,进而帮助学习者从原认知结构中提取能促进新知

  识学习的有用部分,并在原认知结构上构建新的化学知识。

  2.建立外在联系,促进记忆编码

  奥苏伯尔强调,先行组织者的主要功能是在学习者学习新内容前,在其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设一道“桥梁”,尽可能缩短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帮助学习者有效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这种功能有利于学习者将新的学习内容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记忆编码。此时,原有知识发生“意义遗忘”,新知识完成了意义建构并长期保持。

  二、提高先行组织者化解化学教学难点的有效性研究

  根据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机制,要充分发挥先行组织者的功能,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先行组织者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老师在确定先行组织者时,首先要理清引导性材料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确保所选择的引导性材料是合理的;其次应引导学生对先行组织者所涉及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复习,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纠正一些原来储存在头脑中的有欠科学性的知识,而且还对他们提取出短期记忆、保持知识原型的清晰性有利。只有所提供的先行组织者是合理、科学的,才能保证学生能在正确的引导下借助它的“桥梁”作用,使新的学习内容找到较好的“依附”,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

  2.先行组织者内容的可接受性和设计的条理性

  教学实践表明,要使先行组织者能有效促进学习者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先行组织者就必须首先是学习者能够或易于掌握的。只有用已为学生熟悉的术语、概念、定律以及适当的例子作为先行组织者,才是高中学生最易接受的,这样的先行组织者才是最有效的。先行组织者的效果如何,还与其设计的条理性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先行组织者的内容组织得逻辑性较强,则学习者易于从中受益;反之,若先行组织者的内容杂乱无章,则不能促进或甚至阻碍学生的学习。若能把先行组织者按合理的呈现顺序进行递进性的设计,那就可以产生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效果。这样的先行组织者可以调动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对新知识学习的促进作用将会是很明显的。

  3.选择应用先行组织者的合适策略

  先行组织者的应用策略若选择合适,则往往可以使先行组织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运用先行组织者之前,有必要对先行组织的应用策略进行认真研究。如果新知识与先行组织者存在某种共性,则可采用类比策略,这种策略有利于学习者把握知识间的共性,从而提高其记忆编码的效果;如果新知识与先行组织者存在某种对立性,则可采用对比策略,通过“同中求异”而提高记忆编码的效果;如果是利用先行组织者来创设问题情景的,则可选择轶闻策略,把选定的先行组织者以新闻、故事或史料的形式呈现,这种轶闻策略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较好的效果;如果是化学概念的教学,则有时可把化学术语本身作为先行组织者,这种语义策略主要是通过对化学术语有效的“顾名思义”而促进学习者对新概念的意义建构;此外还有利用实验作为先行组织者的实验策略、把先行组织者设计成问题的设疑提问策略以及把先行组织者设计成“脚手架”的支架式策略等等。具体教学中选择何种策略较为合适,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新知识与先行组织者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作决定。

  参考文献:

  [1]黎虹,“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刘艳玲,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辽宁省黑山县第四高级中学 王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