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课堂并不单纯是教案的演示,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因而会出现不可预设的“意外”,这是一种丰富的生成资源,是课堂中容易被忽视的一道美丽风景。如何使其为我所用,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及时捕捉,并因势利导。
关键词:英语课堂;意外;生成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们的英语课堂并不单纯是教案的演示,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因而会出现不可预设的“意外”,这是一种丰富的生成资源,是课堂中容易被忽视的一道美丽风景。如何巧妙处理课堂的“意外”,使其为我所用,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及时捕捉,并因势利导。
案例一:一节英语课上,整节课我都在熟练地操作着电脑,一步步地给学生下指令,学生也在紧跟着我的思路走。这是新标准Family Tree的内容,我设计了Tony 一家的家谱作为模板,展示Family Tree的画面也相当精致美观。其中有一个活动是:说出自己的最爱,用I love my mother/father/brother/sister造句。可是一位叫王大力(化名)的男同学并没有从这几个词中选择,偏偏就说:I love you. 而且[ai]发音不是很准确。我没有理会,只是手握着鼠标,点击着mother/father/brother/sister ,执意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一个选项,王大力终于结结巴巴地说出了I love my mother.读音依然很怪,但是我轻轻一点,早就设置好的图片给了学生一个Big Smile(笑脸),似乎这个事件就圆满地处理过去了,可是刚一下课,其他学生马上过来学王大力,还说:“读音都不准,还好意思说爱老师?老师不可能喜欢你的!” 王大力也马上回应:“不喜欢我?我还不
喜欢他呢!”本是童稚之语,小孩子们之间也可能经常这样,可我分明捕捉到了他窘迫不安的眼神。
课下,我认真琢磨这个问题,这节课是打磨了好几遍了,课件也早就设定好了,怎么改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种打磨出来的课,一切程序都在预设之中,执教者把学生一步步引入“埋伏圈”,甚至于每个题目的标准答案都设置好了。若有差错,教师不纠正或搪塞,唯恐打乱设计而完不成任务。这实际上就是师生全被放到了一个被动的位置上,绕过了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界面,只是在按照规定的路线在磨时间。这种看似热闹非凡,标本似的完美的课,实则是把学生问题意识的火花给掐灭了,所谓的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教学资源还有一种不可预测性,课堂随时有教学资源产生,就看教师是否会过滤,会利用了。课堂上学生一个创造性地思考,一个不可预料的错误,都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收下学生送给我们的“大礼”说一声“I think you are a clever boy. Thank you!”呢?也不妨学学李阳,疯狂一把,用体态语言诠释英语音标。把手从眼前划过,在空中划个半圆,再猛然提起来,手一握,脚一踏地,发出那个优美而又饱满的音[ai]。当带动着全体学生为自己[I]而骄傲的同时,不仅是纠正了学生的发音,也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案例二:另一节英语课上,我教授的是有关颜色和图形的内容。我设计了大量的练习,在让学生到黑板上绘制出彩色几何图形时,我问学生:Are those beautiful? 马上就有的学生说不漂亮,还说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当然不如电脑上画得好。我从没有接触过画图,心想这回可坏了,还真让学生给难住了。我略一思考,问: “Who will come to the front and have a try? 哪位同学想到前面来试试,画出这些图形?”好几位学生跃跃欲试,平时他们在课间早就使用过很多次了,这下可有机会展示一下了。于是一位平时上课不很积极的学生到讲台上使用绘图功能画出了漂亮的几何图形。我连连说了好几遍:Thank you!学生更是得意非凡。
这个例子说明,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不仅因没有技术而阻碍教学,相反,利用好机会,学生还能获得一个实践参与的机会,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课堂的从容的控制能力和对教学进程的把握能力。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媒体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学策略也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而拥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英语课堂是否精彩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有时总会碰到一些意外,如何巧妙地处理,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拓宽自主开放的空间,直接关系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和教与学的有效结合。通过对新课程的解读和感悟,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巧妙地抓住瞬间即逝的课堂教育良机。只有我们留心各个教学环节,保护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保护学生上课时愉悦的心情,学生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不受限制地发挥想象力,才会有创造语言的欲望,我们的教学才会有一石数鸟的意外收获。
参考文献:
[1] 朱小英,英语课堂,因“生成”而更精彩[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2期。
[2] 龚海平,小学英语与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的利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3期。
[3]沈倩,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 [J],上海教学研究,2010年第9期。
辽宁省黑山县四家子镇中心小学 侯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