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土地改革,土地政策,抗日战争
  • 发布时间:2014-08-01 08:20

  一、对于土地改革问题的研究成果

  对于土地改革问题的研究,在国内早期进行研究的著作有:胡伊默的《土地改革论》等;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研究也出现了大量的文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斗争路线》、《我国的土地改革与党的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等;除了一些著作,还有很多文章,材料等。

  近期出现了新的研究成果,有些学者对少数民族土地改革进行了研究,常明明以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为例探析对中共在民族地区实行和平协商土改的尝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二、土地改革必要性研究

  土改的完成,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村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对我国经济政治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许多学者的研究中认为土改是非常有必要的。

  杨世梅认为,中国共产党就不断的进行土地改革和调整土地政策,并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土地改革路线,最终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造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的土地改革史。

  何健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到了一个崭新阶段。土地改革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柯有华在他的文章中回顾了历代统治者对土地问题的处理方法,他对上古时期、战国以后、唐代、宋代、近代,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分析历代统治者治理土地问题的措施,他认为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土地问题,他们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和利益,不断进行“变革”。而真正解决了广大农民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土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土地改革。所以土地改革的意义非同一般,重大而深远。

  三、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改革政策问题研究

  中共中央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十分重视,在力求保证边境局势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民族地区的改革,很多学者对和平协商土地改革政策做了研究。徐红卫等在对少数民族土地改革研究中简要阐述了和平协商土地改革政策的构成,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地区土地改革政策的形成,并探析云南和平协商土地改革政策的提出过程。

  郎维伟对西南民族地区的土改实践进行研究后指出,西南解放后,为了使各民族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和落后的所有制形式,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成为了民主改革的关键任务。在考察了西南各省土改过程后认为,在西南各省之中,云南的工作富于创新的思想方法,采取的政策和类型最为特殊,并对平坝区、山区、缓冲区、和平协商土改区、直接过渡区的改革过程进行了回顾。

  张晓琼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遵循中共中央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必须“慎重稳进”的指导方针,坚持从云南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走出了一条依靠分类指导、慎重稳进进行民主改革的新路子。回顾了云南实施分类指导的理论依据与历史背景、分类指导土地改革思路的提出与实践、改革的经验与启示等。

  常明明以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为例探析了中共在民族地区实行和平协商土改的尝试。他分析了德宏州傣族地区土改的经济社会背景、领主制度之下各阶层的面貌及其特点、和平协商土改的前提、政策及实施几个方面,得出中共在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过程中,不搞“一刀切”,而是针对不同的民族特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关系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按照慎重稳进的方针,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土改政策,成功地实践了这一社会变革。

  四、关于土地改革地方性研究

  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平山县西柏坡村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新的土改政策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10月10日颁布实施。以此为契机,河北境内以老区、半老区为主的各解放区和部分随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而陆续解放的新区,自1947年11月至1949年9月,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先后开展了继贯彻“五四”指示后以贯彻“土地法大纲”为中心内容的第二阶段的大规模土地改革运动。

  吕新民对河北土地改革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这次土地改革在河北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比如从根本上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和动摇了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陈遐瓒对广东的土地改革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广东的土地改革也是胜利的。基本上贯彻执行了《土改法》,比如建立了农村的人民民主政权。在土改中发动了农民,建立了基层政权和农民协会,培养成长了一批基层干部。农会会员占农村总人口35%以上,民兵发展到l15万人。还建立了一批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农村中封建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五、后记

  对土地改革运动的研究无论是专著还是论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土地改革的研究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方法日趋多样,观点也日益多元。尤其是在土改微观史方面,更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对档案资料利用的不够充分,研究者的目光大多集中在江苏、广东、山东等个别地区。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今后应进一步整理和利用档案资料,深化对各个区域的土改研究,加强多学科方法的交叉研究,使这段历史的复杂性能更加客观的反映出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