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

  • 来源:书屋
  • 关键字:别具一格,《剑桥中国文学史》
  • 发布时间:2010-04-26 11:01
  这是一部与中国学者编著的“中国文学史”有着不同风格特色的文学史著作,它系耶鲁大学孙康宜教授和哈佛大学斯蒂芬·欧文(宇文所安)教授合作主编,十多位美英学者共同参与撰写,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国别文学史”系列之一,书名为:《剑桥中国文学史》。

  作为全书的主编,孙康宜教授对这部《剑桥中国文学史》的撰写有着她独到的编撰观点和认识。她认为,按“剑桥文学史”已有的编写体例,完全依照年代(时间顺序)分期安排,而不是像传统欧美汉学家的文学史那样按文体分类,这就可以体现全面的文学史观念,打破传统欧美汉学家专攻某一时代某种文体而忽略其他文体的思维方式,从而让读者能全面认识整体文学史的格局和体系。与其他中国文学史著作不同的是,《剑桥中国文学史》两卷的时间分段定在1375年,即第一和第二两卷以公元1375年划界,这一方面,是为了和其他剑桥版国别文学史的开端大致相同(如已出版的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文学史,均起端于公元1400年),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打破传统的中国文学史的分期格局,以体现新的理念——因为中国文学的实际发展变化,并非完全按照历史朝代的延续变更而发展变化,它有着自身演变的历史和时间表,正因为如此,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年代顺序和分期划分,也就应该重新建构,而不是一味照搬以往文学史的传统格局和模式——完全按照历史朝代的变更作为文学史分期的模式。当然,这当中的具体问题很多,有些还相当复杂,如对具体每一历史朝代的处理,既不能完全不顾及,也不能受其约束,而要根据文学发展的实际状况作客观的符合历史事实的变动,为此,孙康宜教授和她的同仁们采取了一系列变通和灵活的办法,既不局限于原有的朝代框架,也不受历来文学史的规范模式约束,而是实事求是,从文学史的实际出发,目的是要还文学史本身以尽可能逼近真实的历史原貌。

  与其他中国文学史著作不同的是,《剑桥中国文学史》力求有较强的可读性,不仅全书的叙述要连贯协调,且各章之间还要能互相参照,做到既可以两卷连续阅读(全书共两卷),也可以单卷独立阅读,以顾及更多有一定知识的普通读者群(书中还附有多幅图像,可帮助阅读理解,书末附有参考书目),而不是专门考虑专家学者的需要——当然,它还应该是欧美大学东亚系历史和文学专业本科生必读的基础教科书,必须适应他们的阅读与参考需要。主编要求撰写这部文学史的每一位作者,必须考虑这部书的叙述性和连贯性,尽可能以说故事的方式来表述文学史上发生的各种现象,文笔上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从而吸引读者,让读者喜欢。换言之,这部文学史将不是一部传统规范模式上的文学史,而是一部有趣味的、可读性强的文学文化史(The history of literary culture),它将把文学文化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尤其注重文学史上的文学现象和文化潮流,而不是单单偏重单个的作家个体及其作品,还要特别考虑文学接受史的内容,即不能孤立地叙述某个朝代某一作家或某部作品,而必须将他(或它)在后代的接受与影响也纳入叙述的范围内,从而让人们认识到,文学史上哪些东西(包括作家及其作品)得到流传了,哪些东西保存下来了,它们得以流传和保存的原因是什么,又为何会流失,其中与印刷文化的关系如何,印刷文化在其中起了何种作用,它们与历代产生的选集关系又如何,是否因为当时或稍后的选集没有将其选入,而影响了他的知名度或影响力,等等。此外,书中还特别重视性别问题,尽可能给予女性作家以实事求是的地位,对每一历史阶段中出现的女性作家,都作了符合历史实际的客观评价。全书两卷前均有主编撰写的引言,对涉及文学史总体和各种局部的问题作了必要的说明,以利于读者对全书体例、宗旨、分期、特点等的全面了解。当然,对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大陆文学发展的评价,美国学者的看法会与中国大陆学者有所不一,这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可以相信,《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出版,对我们中国读者与学者一定会有很好的阅读和参考价值,我们期待它的中文版早日问世。

  附录:《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分章及各章撰写者

  第一卷 主编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哈佛大学)

  第一章 早期中国文学:上古——西汉末(Early Chinese literature,beginning through Western Han)

  Martin Kearn(普林斯顿大学)

  第二章 从东汉到西晋(From the Eastern Han through the Western Jin AD25-317)

  David R.Knechtges(西雅图华盛顿大学)

  第三章 从东晋到初唐(From the Eastern Jin through the Early Tang 317-649)

  田晓菲(哈佛大学)

  第四章 文化唐朝(The cultural Tang 650-1020)Stephen Owen(哈佛大学)

  第五章 北宋 (The Northern Song 1020-1126)

  Ronald Egan(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第六章 南方和北方:12—13世纪(Nouth and Sorth: The twelfth and thirteenth Centuries)

  Michael Fuller(加州大学厄湾分校)

  Shuen-fu Lin(密西根大学)

  第七章 从晚金到明初的文学(Literature from the Late Jin to the Early Ming 1235-1375)

  Stephen H. West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第二卷 主编 孙康宜(Kang-i Sun Chang耶鲁大学)

  第八章 明初到明中叶的文学(Literature of the Early Ming to Mid-Ming, 1375-1572)

  孙康宜(耶鲁大学)

  第九章 晚明的文学文化(The literary culture of the Late Ming,1572-1644)

  Tina Lu(宾夕法尼亚大学)

  第十章 清初到1723年 (Early Qing to 1723)

  Wai-yee Li(哈佛大学)

  第十一章 文人时代及其让位(The literati era and its demise,1723-1840)

  商伟(哥伦比亚大学)

  第十二章 说唱文学(Prosimetric and verse narrative)

  Wilt L. Idema(哈佛大学)

  第十三章 从1841年到1937年的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 from 1841to 1937)

  王德威(哈佛大学)

  第十四章 1937年至今的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 from 1937 to present)

  Michelle yeh(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其中,印刷文化和翻译(Print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Michelle Hockx(伦敦大学)、Jing Tsu(耶鲁大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