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视 看不清未来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3D,电视,未来
  • 发布时间:2010-04-28 09:50
  从“家用核能吸尘器”到“电子宠物狗”,从“穿在身上的电脑”到“带在眼上的个人影院”,很多失败的科技创新都曾被视为未来的金矿。如今,被炒得通红的3D电视,或许也是错赌了未来。

  本报记者 李敬

  2001年,“赛格威”(或称“思维车” Segway)的原型车Segway HT正式发布,这款被认为能取代汽车的两轮个人交通工具,至今没找准市场定位,难以摊平研发投资;2002年,HD-DVD诞生,但在消费者还没有形成普遍认同时,各大消费电子厂商已确定了用蓝光作为惟一的高清DVD格式;2006年,Windows Vista正式量产,虽然微软对其给予了厚望,但严重与市场实际背离的这款操作系统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很多失败的科技创新,都曾被视为未来的金矿,而IT产业就是在“创造概念、忽悠、失败、修正直到成功”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3D电视的诞生也符合这一规律。

  4月初,在美国大片《阿凡达》的余威还震于殊俗之际,三星、LG等国际企业分别在中国发布了3D电视和3D解决方案。为了抢“鲜”,TCL、海信、康佳等中国本土厂商,也提前发布了3D电视。同时,索尼、松下、东芝也频频曝光自己的3D电视,并时不时强调一句:“我们的3D电视很快进入中国”。

  前有美国大片做秀,后有好莱坞名导、众多企业忽悠,一场围绕3D电视的豪赌即将开局。

  押宝3D 企业跨界合谋

  “我对影视的3D时代非常期待,对3D电视在未来进入家庭非常看好。”在4月7日举办的三星中国论坛开幕式上,著名导演冯小刚为三星3D电视及3D解决方案在中国发布揭幕。“冯导”的助阵,着实为三星挣足了“眼球”。

  由于好莱坞3D电影的大行其道,全球市场正兴起一场3D热。仅在中国,即《阿凡达》后上映的好莱坞3D大片《爱丽丝梦游仙境》短短一周就创下了1.5亿元的票房记录,而中国电影人也按捺不住,名导们纷纷宣布开拍3D电影:冯小刚要拍《唐山大地震》,阿甘要拍《唐吉可德》,徐克要拍《超蛙战士》。据称,2010年的华语电影圈,将有至少15影片走上3D大荧幕。

  同样期待着3D之火烧得更旺的就是各家显视设备厂商。4月7日,三星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批全高清3D 影音产品”——3D LED电视7000系列和3D蓝光播放器BD-C6900,以及相应的3D解决方案,其3D电视LED 9000、LED 8000、LCD 750、PDP 7000等将于今年第二季度上市;或许是有意安排,同样来自韩国的同业竞争者——LG,则提前一天发布了“全球首款Full LED 3D电视”——LX9500和“全球尺寸最大3D LED电视”——72英寸的LEX9,号称要做3D电视的“行业标杆”。

  索尼、松下、东芝等日本企业这次的动作稍显迟缓,或许是还在忙于消除“3·15”的“负面影响”,至今未在中国发布3D产品。但不少日企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产品不会错过当下的3D热。

  最能抢风头的要数中国的本土企业,TCL、长虹、海信都提前韩系厂商一周发布了3D电视。TCL的产品为“全球首台3D互联网电视”;海信的产品为“率先完美融合网络多媒体技术、3D显示技术与LED背光源技术的蓝擎LED液晶电视”;长虹产品的称谓更长,叫“全球首款融合了3D显示、纯光侧置技术、互动网络技术,‘好看更好玩’的LED电视”,其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款集3D、互联网电视顶尖技术之大成的典型‘跨界’产品。”

  3D商机竞争的白热化程度,从各家宣传用语上对“首款”、“率先”等字眼的争夺可见一斑。而各家的商业模式也颇为雷同,即3D是设备厂家与娱乐内容商、运营商在内的合作,而这种协作不仅限于宣传,甚至包括分成。

  在三星的展会现场,其相关负责人就告诉记者,他们这此发布的不市单一的3D电视和播放器,而是整体的解决方案,三星已与全球知名的影视巨头梦工厂及Technicolor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者将免费向三星的用户提供《怪兽大战外星人》等三星专供的加长3D版影片;同时,所有的三星3D电视都配备以太网连接模块、无线网络接入功能,通过网络联系便可实现Internet@TV网络直通功能。通过Internet@TV,用户可以登录全球首个基于高清电视的应用程序商店——Samsung App,下载3D影片等娱乐内容。

  但是,各方企业的如意算盘可能会落空。

  不切实际 用户冷眼旁观

  “最便宜的价格也应该在两万元左右吧。”在某电视企业的展会上,一位产品经理向记者透露,3D电视目前的定位是高端新产品,每家的产品价格都不会太低。而这样的价格也着实让大众消费者咋舌。“太贵了,不如去3D影院了。”当明了3D电视动辄几万元的价格时,用户大多表示短期内不会考虑购买。

  另据记者了解,3D电视的片源短缺问题,也会冲淡大多数潜在用户的热情。据专家指出,目前主要的3D内容就是3D电影。虽然全球的3D影视剧在持续增加,但数量毕竟有限。以中国来说,虽然2010年将有15部以上的3D电影面市,但只靠这些电影,3D电视只能算是私人豪华影院。拓展片源成了3D电视的当务之急。

  按照商家的规划,3D电视的3D内容的主要来自3个部分:其一是3D电视频道;其二是互联网;其三是高清光盘等存储介质。也就是说,如果把传统的2D视频节目3D化,片源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但在中国,这3个部分现阶段都将是3D电视的短板。

  “目前中国各电视台尚没有开通3D电视频道的计划,而且在国家标准出台前,企业就抢先发布3D产品,也给3D频道的建设增加了难度。”某企业负责人坦言,中国的3D产业标准尚在讨论中,目前主要的3D技术是来自日韩和欧美的“裸眼3D”、“偏光3D”和“主动式眼镜3D”等3大3D技术,而当前在中国面市的3D产品这3种技术都有应用。一旦国标倾向于某种技术,未来开通3D频道,很多电视将可能成为摆设。

  而另据业内人士指出,靠网络和存储介质传输内容也有瓶颈。“先说从网上下载。一部3D大片少说两、三个GB,以目前的宽带网速,下载一部片子要7、8个小时。也就是说,现阶段能下载的也就是短片和片花。”此外,靠存储介质传输,就要面临盗版的挑战,而用专业的3D播放器和大容量光盘,又会增加用户使用成本。

  为解决片源问题,三星甚至花心思研发了转换技术,将传统的2D信号转换成3D。然而,问题不止于此。单就现在3D电视的体验效果而言,也很难令用户满意。

  以目前的技术而言,主流的“眼镜式3D”较“裸眼3D”的视域、可视距离、3D效果、抗干扰性等方面表现要好一些,但依然会受到光线等因素的干扰,而且还得给每一个观众都配眼镜,很不方便。另外,无论哪种技术,用户长时间使用后都会或多或少有眩晕感。

  不仅如此,就在三星和LG到中国发布3D新品前,这两家“友商”已在韩国国内为3D“互揭老底”。LG指责三星3D电视的2D-3D实时转换技术缺乏立体感,三星则讥讽LG FULL LED 3D电视的LED严重缩水。

  对于不靠谱的3D电视,广大用户都选择了冷眼旁观。

  技术局限 商用前景黯淡

  在浩浩荡荡的3D电视洪流中,还有一股直流就是3D电视的商业应用。但在众多专业用户看来,3D电视商用的前途更渺茫。

  “站在小脚丫标识上,站直,目视前方。”在厂家工作人员的循循诱导下,经过一连串调整,记者终于在眼前的显示屏上看到了比较清晰的3D效果。然而,当记者稍稍偏离角度,看到的就是一片模糊的虚影。“估计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会比这还差吧?”记者问。“对确实受很大限制。光线、角度、距离都有严苛的要求。” 厂家工作人员答。

  记者经调查发现,一些商家已经在着眼3D电视在广告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据介绍,由于广告的受众为大众,因此最适宜的3D技术就是受众更广的“裸眼3D”。但“裸眼3D”的抗干扰性更差,很难用在户外。而由于视域的限制,3D电视应用在商场、候机楼、酒店大堂等大型场所也不现实。“我们的产品还属于研发阶段,应用范围还有待研究,比较适合的估计是VIP休息室、高档办公楼的电梯间等小型场地。”某商家研究人员坦言,商用设备一般都比民用的要求高,在技术尚不成熟、产品价格偏高时,3D的商用还只是个趋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