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湖湘

  • 来源:旅游会展
  • 关键字:湖湘文化
  • 发布时间:2014-08-25 16:18

  湖湘文化究竟是什么;以什么为代表;涌现过哪些杰出人物;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上到底起到哪些作用?

  带着这些好奇,和曾经有过的一些了解,笔者参加了“问学湖湘”传统文化之旅,希望能亲身感触一下湖湘文化。

  1 启程

  南方的美,身临其境方能尽览无余;山水相间,勾勒出如画意境。

  正午时分,抵达长沙黄花机场。走出机舱,想到即将踏上的湖湘文化之旅,旅途疲惫顿时烟消云散。随即,便搭上出租车前往湖南大学报到。

  一上出租车,司机师傅就问我去湖南大学做什么?当得知是去参加一个文化活动时,师傅来了兴致,我们开始攀谈起来。他对文化显然很有钻研,从佛学到国学、从西方到东方,侃侃而谈,整段背诵。一个长沙司机都能如此深刻的文学造诣,我预感这次问学湖湘必会有很大收获。

  晚餐是和本次问学湖湘之行的十几位同伴一起,在集贤宾馆餐厅就餐。久闻湖南人喜欢吃辣,无辣不欢。这点我在出行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甚至带了点牛黄上清丸,作为预备。果然,在这里连花生米都是辣制的,其他菜品也大多感觉比较辣,不过味道还是很不错。晚餐在大家自我介绍,互相了解中度过,认识不少新朋友。

  2 书院文化漫谈

  探访岳麓书院,聆听“书院文化漫谈”,就这样开启了此次问学湖湘文化之旅。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对“书院”这个概念一直不清晰。其实,书院是在历史文化发展中产生的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兼有藏书、讲学、祭祀三大功能。同时,书院也是热爱读书,追求真理之士心向往之,梦寐以求的场所。为了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并让这些思想的精华能永续传承,垂裕后昆,古之先贤身体力行孜孜以求,终有所成,并以碑刻、书籍、楹联等形式呈现共后人揣悟。书院就是一部立体的教科书,是穿越时空的文化课堂。

  对岳麓书院闻名遐迩的楹联早有耳闻,抵达书院时,前门匾额“千年学府”四个大字足够震撼。两边内容更加气势非凡,上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下联: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这样自豪的文字描述的还仅仅是岳麓书院厚重内涵的扉页。

  书院大门匾额“嶽麓书院”左右两侧就是那广为传诵、豪气干云的八个大字“惟楚有才,於斯为盛”。大门门厅东西两侧的楹联是“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纵观岳麓书院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北宋,山长周式便“教授数百人”。南宋理学家张栻出任山长后,岳麓书院成为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培养出了一批“岳麓巨子”。南宋乾道三年朱熹来岳麓书院与张栻会讲,历时两月,史称“朱张会讲”。这次会讲吸引了大批士子纷纷返归前来听讲,“方其盛也,学徒千余人”,“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明清至民国初期是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鼎盛时期,一批批日后将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从这里走向社会。这也极好的佐证了这里不唯治学,更是培养“经世之才”的地方。

  初到岳麓书院,之前模糊的印象和现在丰厚的视觉及思想冲击反差太大。这座文化思想集大成的圣殿,让我有醉氧的感觉。

  相对上午的参访,下午聆听湖南大学邓洪波教授开讲的“书院文化漫谈”就显得生动有趣的多。

  邓教授对中国书院发展历史的了解,对书院典籍故事等研究深刻,加上性格开朗平和近人,将“书院文化漫谈”这个主题讲得引人入胜。听完邓教授的演讲,迫不及待的去买了一堆书,准备好好补习一下与书院相关的知识。其中一大部分就是邓教授编写的著作。

  3 拜佛问禅之旅

  洗心禅寺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黄金街道,西北8公里处之高顶山麓。穿过长沙高新开发区之后不远就到。寺庙依山而建,风景秀丽、环境洁雅。

  方丈悟圣大师亲自接待,他将洗心禅寺的历史娓娓道来。

  参禅打坐是佛门弟子的必修课,我也心之所向。

  用完餐,稍事休整后,寺院的师傅安排我们去禅房坐禅,体验念佛修行的真实过程。

  换青衣,进到禅房。师傅带着我们在大厅中间围着佛像绕圈步行,并且告诉我们走路时要左手甩三分,右手甩七分。大家走了5、6分钟,师傅喊:停,于是大家就近坐下。静坐几分钟,继续起立绕圈步行,这次师傅要求大家快步走,又是7、8分钟,便开始禅坐。

  大家各自到禅床上,盘腿坐好,身侧围好小被。40分钟盘腿打坐充满奇迹,刚坐下时,四周还是静悄悄的,过十几分钟后,就听到呼噜声起,时断时续。

  换回服装,大家陆续到妙华法师的小院里,聆听他给大家开示“禅的理念与实践”。妙华法师的开示妙语连珠,禅理如泉,听得大家如痴如醉。开示期间大家提出各种问题和法师交流,法师都给出了耳目一新的说法和见地。

  如果说参访岳麓书院是品味文化和思想的盛筵,那么朝拜洗心禅寺就是享用智慧和禅悟的大餐。此中种种,非到现场观察、聆听、深思,确实难有所得。

  远离喧嚣城市,品味佛学精髓。一天的洗心禅寺拜佛问禅之旅收获颇丰。

  4 参礼寿岳

  南岳衡山,都是参礼南岳儒释道胜迹,参礼寿岳,探寻胜迹,学习南岳深厚的历史文化。后来回想起来,用一天的时间来了解这座寿岳之山真是何其短暂!

  五岳各有特色,“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全世界。

  五岳说法由来已久,综合而言即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以中原为中心,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五岳为华夏名山之首,有景观和文化双重意义。

  五岳之中,唯独衡山雄踞南方。《述异记》称南岳系盘古左臂变成。南岳称为衡山,因它位处星度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像衡器一样,可以称量天地的轻重,能够“铨德钧物”,所以定名叫“衡山”。又因轸星旁有一小星,曰“长沙星”,这颗星主管人间寿命。而衡山古属长沙。借名伸义,所以衡山有“寿岳”之称。后人祝寿,时常称颂为“寿比南山”,其来源就是从这儿借喻的。

  衡山是南中国的宗教文化中心,中国南禅、北禅、曹洞宗和禅宗南岳、青原两系之发源地;中国南方最著名的道教圣地,有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朱陵洞天,道教七十二福地之青玉坛福地、光天坛福地、洞灵源福地。

  中午在玄都观吃的素。这顿午饭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尤其是蘑菇汤,鲜香味美。对比昨天在洗心禅寺吃的素斋,此处道家师傅烹饪的斋饭好像要更好一些。虽然说法无高下,不过烹饪是否可以另当别论?

  5 南岳大庙和石鼓书院

  问学潇湘文化之旅的最后一天,前往拜南岳大庙、石鼓书院。

  南岳大庙是中国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江南第一庙”,“江南小故宫”之称。

  南岳大庙属于三教合一,东边以道观为主,西边以佛教为主,中间是按皇家寺院也是按儒家的建筑风格来建的。

  南岳大庙总共有九进。在经过戏台的时候,导游为我们念了戏台富有哲理的对联,上联是:凡事莫当前,看戏不如听戏乐,下联是: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横批是:古往今来。

  在南岳大庙的正殿圣帝殿,里面供奉的是火神祝融。圣帝殿整个殿堂由72根石柱支撑,象征南岳衡山72峰。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大殿上午12点前是道士值班,12点后是和尚值班,第二天上午是和尚,下午就是道士值班。佛道融合的表象,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石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城北蒸水、湘江、耒水汇合处的石鼓山。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为宋朝四大书院之首,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从时间上讲,比岳麓书院还要早160多年,当时与河南的睢阳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长沙的岳麓书院,合称北宋的四大书院。

  石鼓书院三面环水、四面凭虚、地理位置独特,风光秀丽绝美,山上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江面帆影涟涟,渔歌唱晚,自古有“石鼓江山锦绣华”之美誉。1944年衡阳保卫战的时候,侵华日军战机的轰炸致书院尽毁,2006年按明清建筑格局重建。

  石鼓书院有三绝。第一绝是在书院门外广场有一个厚厚的石书,这叫有书翻不动;第二绝是禹碑亭,上面的字至今没有准确的解释,故称有字认不得;第三绝是有个石鼓,是不能敲的,叫有鼓敲不响。

  石鼓书院有个观景的最佳去处,就是合江亭的最北端,合江亭在石鼓山上临江而建,从这里可以看到蒸水、湘江、耒水汇合的场景。合江亭门柱上一联:石鼓双江水,昌黎一首诗。石鼓说的就是石鼓山,双江水说的是左边的蒸水,右边的湘江。昌黎是韩昌黎的别名,他曾经在这里题过一首诗《合江亭》,其中有“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等诗句。

  结语:

  四天中国传统文化之旅走下来行,仔细回想整个行程的安排,越发感觉到旅途的安排者很高明、很用心。从岳麓书院开始(长沙),到洗心禅寺(长沙),再到南岳衡山(衡阳),南岳大庙及石鼓书院(衡阳),两个城市两个地方。整个活动线路清晰,文化脉络清晰,基本上能比较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儒家、佛家的发展脉络,建立起一个继续问学的路径,奠定一个开拓学养的基础,如此这般的安排,任何一个人经历过,都必然会有很大收获。

  文/江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