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抖滤镜和智能锐化滤镜
一、防抖滤镜
在Photoshop CS6推出之前热炒的“去模糊功能”,令人失望地并未在CS6露面,现在它以“防抖滤镜”的形式来到了Photoshop CC。
据称,此功能可自动减少由相机震动产生的图像模糊,必要时,还可调整高级设置以进一步锐化图像。防抖功能可减少由某些相机运动类型产生的模糊,包括线性运动、弧形运动、旋转运动和Z字形运动。
此功能最适合处理对焦正确、曝光适度且杂色较低的、由相机震动造成的模糊照片。特别适合在下列情况下拍摄的照片:
1、手持相机抓拍;
2、使用长焦镜头拍摄的室内或室外图像;
3、在不开闪光灯情况下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拍摄室内场景图像。
实例

1.打开照片(见图1视图区),复制背景副本或转化为图层0;
2.单击滤镜>锐化>防抖;
3.弹出防抖操作界面(图1),立即在图像中建立一个模糊评估区域,确定模糊的性质,并推算出整个图像最适合的修正值。调整数值一般如右侧操作面板所示。经过修正的图像立即在视图区显示(图2)。

右侧的操作面板主要有三部分(图3):

上部是模糊描摹设置,中部是可折叠/展开的高级设置,下部是细节放大图;
面板下方的细节放大,可仔细查看你想检查的图像区域。必要时,可对图像元素进行放大或缩小(小图左下方有4种放大倍数—0.5X、1X、2X、4X)。
操作界面左上侧有4个工具按钮(图1),从上到下依次为:
①模糊评估工具:手动指定直接模糊描摹的方向和长度,按“[”键或“]”键可微调长度,按“Ctrl+[”或“Ctrl+]”可微调角度;
②模糊方向工具:根据相机震动类型,在图像上划出表示模糊方向的直线,鼠标置于框内,可移动位置、如有必要,可调整“模糊描摹长度”和“模糊描摹方向”(图4)。

③抓手工具(移动图像)
④缩放工具(缩放图像)。
如果对自动建立的模糊评估区域不满意,可将鼠标置于区域内图钉处来拖动评估区域(图5),并可任意调整评估区域的大小。

4.去勾“预览”,就显示处理前的图像。
5.满意后,单击确定。“存储为”或继续处理图像;
6.“防抖”处理前后的对比(图6):

7.若不满意。还可进一步在操作面板上细调“模糊描摹设置”的“模糊描摹边界”(调整锐化程度)、“平滑”(可减少高频锐化杂色)、“伪像抑制”(可减少杂色伪像)。更可进一步展开折叠的“高级设置”后,单击“显示模糊评估区域”右侧的“添加建议的模糊描摹”图标(图3),再建立一个“模糊评估区域”来进一步锐化。必要时,可添加更多模糊描摹(图7)。单击垃圾桶图标,可删除一个或多个选定的模糊描摹。

小结:防抖处理时,一般可采用其默认校正,至多调整一下“模糊描摹边界”和/或“伪像抑制”。必要时,展开高级设置,增加1~3个“模糊评估区域”。通过这些细调,可以有所优化。若再不满意,干脆取消上述细调,只取其默认处理,然后再进行智能锐化,效果一般较好。总之,防抖滤镜只能作为拍片失败后的一个补救,若想让糊片都能脱胎换骨,还得在前期多下工夫。
二、智能锐化滤镜
智能锐化滤镜最早见于Photoshop CS2,在以后的版本中可能略有改进。到了Photoshop CC,增强为新型智能锐化滤镜。据称,增强的智能锐化滤镜采用的自适应锐化技术可最大程度降低杂色和光晕效果,从而提高锐化质量。操作方法有调节有关参数的数量、半径,降低杂色,以及选择去除模糊类型(高斯模糊、镜头模糊、动感模糊等),还允许你将高光和暗部区域分开调节。

与CS6相比,Photoshop CC的智能锐化对话框更加人性化(图8),在展开阴影/高光的情况下,可随意选择选项进行调整,非常方便,而老版本则需逐级点开才行。关键是智能锐化的效果,在老版本,锐化数量调到200%可能是极限;而在Photoshop CC,一般不成问题。为了说明其功能,现对一张花卉照片,分别用Photoshop CS6和Photoshop CC进行夸大锐化至400%,来比较它们的锐化效果。由图9可见,左图CS6锐化到400%,已锐化过头;而右图用CC仍较平滑。再把它们放大200%,由图10可见,左图有噪点,而右图无噪点。


小结:Photoshop CC的两个滤镜——防抖滤镜+智能锐化滤镜,在必要时进行联动使用,可以获得更佳的锐化效果。
图文/曹升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