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坐堂

  • 来源:照相机
  • 关键字:拍摄影片,MF镜头
  • 发布时间:2014-08-26 16:02

  Q:忻老师,您好!我们俩人分别是摄影、动漫设计专业去年的毕业生,经过半年多的调研、思考我们想自主创业做微电影,我们手里有三台比较专业能拍视频的数码单反照相机和一些专业的定焦、变焦摄影镜头。我们俩都是《照相机》杂志的读者,知道忻老师您在艺术领域涉猎面广,特向您打听一下,在因陋就简的条件下拍摄制作微电影,要在保证拍摄技术手法和画面表现效果的前提下,必须添置的器材设备有哪些?最少得投入多少钱才能进行这项工作?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谢谢您!

  A:大学生想自主创业不是出于无奈,就是属于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句话不是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么,想把合作拍摄微电影作为职业是可以的,拍摄制作影片也不是多难的事情,问题是制作完成的影片如何换成钱。如果不能产生经济效益怎能作为谋生的职业呢?在我国从事电影拍摄制作的人不少,但能挣到钱的片子却很少。

  拍摄影片所用的器材设备具体有多少,取决于所摄影片的内容、拍摄表现技法等。器材设备如果都采购成品肯定是要花一大笔钱的;若能自己DIY一部分器材则能节省不少开支,最简单的来说,像持续光源的照明灯具、镜头前可调整的大遮光照可以自己DIY吧?平行移动追拍为摄影师和摄影机铺设的铁轨滑道可以改为只为拍视频相机架设的空中轻便滑道杆也能降低成本;拍摄移动车辆的内景、轿子的特写镜头时,可以不动用大型车辆,把道具和摄影机固定好拍摄位置,道具的下方置个翘翘板用于模拟车辆(火车、汽车、马车等)、轿子在行进中的颠簸震动,并让几个工作人员举着道具树之类的“外景物”围着摄影机和道具车或轿子不停的走圈,这样从拍摄的画面上就看到车(轿)窗外的树木等景物在向“后”掠过,当然举道具树的工作人员的手和头的高度可不能出现在画面的车(轿)窗里,否则就穿帮了;想让拍摄的画面上显示车辆的行驶速度很快就让举道具树的工作人员跑得快些;反之让举道具树的工作人员走得慢些,拍摄的画面上就会让人感觉车辆是在缓慢的行驶,这样一来又能节省不少的费用。

  想干事业没有必要的资金是不行的,但也不是说非得有充足的资金才能做,过去不是提倡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嘛。正如我上述介绍的那些方法,七省八省的花不了多少钱就能因陋就简地拍摄微电影了。当然拍电影中的人员(主要是演员部分)报酬是个不好确定的因素。还有就是你们预先也得考虑影片的收益等问题,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啊。

  Q:忻老师,您好!我是摄影爱好者,我家邻居有位刚退休的老先生,他想出去旅游玩玩,向我咨询买台什么相机适合旅行拍照用。我想给他推荐台小巧的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机身,再配上腾龙新出的16~300mm F3.5~6.3 Di ⅡVC PZD MACRO[IF]大变焦镜头,我觉得这一镜走天涯的器材组合挺适合老年人旅游携带用,这种组合比那些用小尺寸影像传感器的大变焦DC机拍摄的影像质量要好。并且他若以后迷上摄影了也可以再选配一些其它的摄影镜头,不知道我这样的推荐器材是否合适?您给参谋一下吧!

  A:现在入门级的数码单反机身体积都不算大,腾龙新推出的16~300mm F3.5~6.3镜头的光学变焦倍率超过了18倍,而镜头的体积只有中75mmx99.5mm,重量仅为540克,与小巧的佳能或尼康入门级APS-C型画幅数码单反机身组合的确适合旅游拍照用。而且腾龙这款大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还算不错,色散虽然明显了些,分辨率还可以,镜内的光学防抖动功能也很实用,毕竟外出旅游不能背着个三脚架吧?这枚大变焦镜头是专为APS-C型画幅的数码单反照相机所设计的,其镜头的有效视场角相当于35mm全画幅相机的24~450mm(尼康相机)或25.6~480mm(佳能相机)镜头的视角,这足以应付旅行中的各种拍摄内容了。我觉得你这套摄影器材组合推荐得挺好,如有必要,是否再考虑添置个外接闪光灯呢。

  Q:忻老师,您好!在今年第5期杂志的专家坐堂栏目上看到有影友咨询苏俄产的MC APO Tele-zenitar-M135mm F2.8镜头的内容;我也见到一只很新的这种镜头,标价才三百多元人民币。我想了解一下,这只苏俄产的APO长焦镜头与原东德产的M42螺口或FB卡口的卡尔·蔡司耶拿135mm F3.5MC镜头相比较,哪个成像质量更好?谢谢!

  A:你说的这两种镜头我手里都有,前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都生产过MC APO Tele-zenitar-M135mm F2.8镜头,有M42螺口和PK卡口,这种镜头采用4组5片光学结构,其中有一片类似于萤石的镜片形成了复消色差(Apochromatic)镜头,这在胶片时代制造的135mm焦段F2.8镜头中很罕见,那个年代制造的很多135mm F1.8和F2的大孔径镜头都没有采用复消色差的光学镜组,即使是Soligor135mm F1.5这样的大孔径镜头也没有应用上复消色差技术。所以说前苏联这个国家的相机制造企业有时的行为很怪异,他们给这样一只小孔径的中长焦镜头用上了复消色差技术,而同一工厂生产的Tennoc-40-2型85mm F1.5大孔径中焦镜头用的却是普通的光学镜片,以致于在最大光圈时边缘的成像分辨率太低,像场弯曲明显,色散和像散都很严重;如果给这只大孔径中焦镜头用上复消色差技术,那么大光圈时的成像质量会有明显改善的。

  苏俄产的MC APO Tele-zenitar-M135mm F2.8镜头由于在4组5片的光学镜组中采用了一枚极低色散的镜片,使得这款镜头像场很平,中心与边缘的分辨率较高,影像的锐度较高,色彩明快;在苏俄产的镜头中这款镜头的反差不算高,但比原东德产的卡尔·蔡司耶拿135mm F3.5MC镜头的反差要略大些。上图就是用这款镜头拍摄的,其色彩和焦点处影像的分辨率都挺好的,焦外有一定的二线性散焦,虽然应用了APO技术,在纵向的分辨率色差还是较明显的。苏俄产的这枚APO中长焦镜头在苏联解体后我从民贸倒爷手中以450~600元人民币每只的价格买过几只M42螺口和PK卡口的镜头,由于镜头内部的那枚低色散镜片材质硬度较低,在苏联产业工人粗犷的装配风格下制造出来的这种镜头内镜片大多数都有明显的划伤,想找到镜片完美的这种镜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前几天我还看到网上卖二手器材的有出一只成色很新的这种镜头,售价是370元人民币,我看到这个卖帖时人家已经成交了。

  原东德出品的PB卡口和M42螺口的卡尔·蔡司耶拿135mm F3.5MC镜头的产量比较大,在我国拥有这款镜头的影友也比较多,在网络上你可以看到很多这种镜头拍摄的照片。东德产的这款小孔径中长焦镜头的中心分辨率较高,边缘分辨率要比苏俄产的那只APO镜头差一些,影像锐度也略逊于苏俄的那只APO中长焦镜头,其焦外也存在着轻度的二线性散焦现象,这款镜头用于数码相机上拍摄色差现像是比较明显的。

  原东德生产的这款卡尔·蔡司耶拿135mm F3.5MC镜头成像的色彩表现比较有特色,整体色彩浓郁厚重,对一些暖色调呈现夸张的高饱和度色彩现象,不能准确再现被摄景物之间的正确色彩比例关系,属于是一款有特点、有个性的镜头,了解了它的成像特色并加以有效的运用是能够拍出有表现力的片子的。

  如果在三百多元人民币的价位上买下只MC APO Telezenitar-M135mm F2.8镜头是很值的,若是售价超过了1500元人民币就不如花更少的钱去买只卡尔·蔡司耶拿135mm F3.5MC镜头了,当然出于收藏目的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Q:主持老师,您好!我在贵刊2011年第9期上看到您介绍的MF镜头转AF功能的增距镜;近日看到网上有转让这种增距镜的,我手里有只500mm F8的折反镜头,请问如果给折反镜头加上增距镜能进行自动对焦吗?成像会有色差么?

  A:这种MF镜头转AF的增距镜本身没有对焦驱动马达,它是依靠内置驱动马达机身的对焦传动杆来转动增距镜组进行AF自动对焦的。你手里的500mm F8折反射式镜头加装上2倍增距镜后,其有效光圈仅为F16,在这样小的光圈下相机的AF系统是无法进行工作的,所以说你这只折反射式镜头加装上过去生产的那种MF镜头转AF对焦的增距镜也无法实现自动对焦功能。

  折反射式镜头内部光路由于存在二次反射的工作原理,使得镜后射出的光线不存在色差问题,但是如果在折反射式镜头后面加装上增距镜,那么不论增距镜有多么“高级”、倍率是多少,都会令成像产生不同成度的色差,所以不建议折反射式镜头加用增距镜。一般情况下500mm焦距的镜头已足够长了,除非是“打鸟射月”才需要更长焦距的镜头;“打鸟”得需要长焦镜头的成像质量非常好,拍的片子才有价值,如1000mm的镜头拍摄野生鸟类应该是够用了,在APS-C型画幅的机身上视场角相当于35mm全画幅相机的1500mm镜头,拍鸟儿的大特写都够用了。

  1000mm焦距的长焦镜头“射月”也会显得力不从心,只有优质的天文望远镜才是“射月”的利器,用其给月球拍个局部特写可是普通民用摄影镜头望尘莫及的呀。

  Q:忻老师,您好!我买了两支手动对焦的大孔径镜头,给我的数码单反相机也换上了裂像对焦屏,在用大光圈裂像调好焦点后直接拍摄清晰度没问题;如果用裂像对准焦点后改变一下画面的构图位置拍摄就会出现对焦点不准的现象,我也知道这是因为镜头移动导致那个什么圆弧余弦切线之类的焦点偏移。我就想向您请教一下,过去人们用胶片机时有什么保证大光圈时拍摄对焦主体不在画面中心能清晰的技巧吗?谢谢!

  A:过去的靠中心裂像或微棱镜对焦的照相机,在中心区对好焦点后,一旦需要改变画面的构图,其焦平面就会随着镜头的上下、左右移动而改变,这就导致对准的焦点也发生偏移了,这个原因你是清楚的,我就不再给你画解释焦点偏移的示意图了。如果能保持相机位置不发生前后位移,仅仅是改变了拍摄角度范围,那么对焦位置会向后产生偏移,此时拍摄的影像就会出现脱焦现象,一般来说也没什么好的方法来避免这种情况产生,除非是缩小些光圈来增加景深范围,以此减少废片率,经验丰富的人在改变画面构图后会向后稍移动一点机位来确保焦点的位置准确,至于说相机的位置向后移动多少才能准确的补偿焦点偏移量,则要根据镜头的焦距、摄距来凭经验做出判定,成功率也不是100%的。

  手动对焦的大孔径镜头用于现在的数码照相机、特别是无反数码机身时可以用机背的LCD屏进行放大对焦或峰值对焦,其对焦的准确率是比较高的。

  主持人:忻秀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