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未完待续……

  有一个经典的美国老笑话:“你妻子怎么样?”“这要看你跟谁比了……。”

  在万众瞩目的苹果iPad面市后,业界和媒体的评论就像在无数次重复这段对话——人们拿iPad与Kindle以及一系列名字古怪的电子阅读器相比较,与诺基亚、Google的智能手机乃至苹果自己的iPhone比较,与上网本比较,甚至与PSP比较……从功能到价格,从联盟实力到竞争格局,各色分析细致入微、面面俱到,但就是没人能简单地回答:“iPad到底怎么样?”

  市场上出现一款全新的电子产品,往往会引发各式各样的评论,但从未有过如此混乱的场面,iPad似乎与几乎所有现存的电子产品截然不同,但又构成竞争。失去标靶的评论逐渐演变成了表面激烈对抗、实则互不交锋的口水战,其中以iPad与Kindle之争最为典型。双方支持者和粉丝们各执一词,但一切都建立在推理上——无论业界评论家还是证券分析师,喋喋不休地都是“我推断……”、“我认为……”和“你将会看到……”。

  与iPod和iPhone的发布不同的是,这次就连乔布斯都没能用一句话言简意赅地启示我们:应该怎么看待iPad在生活中的角色。乔布斯说,这次苹果要想创造一个真正全新的产品类别,它在处理某些关键任务方面将必须要比已有设备出色得多,“与笔记本电脑比起来它和你更亲密无间,与智能手机相比功能又更强劲”。然而公众还是一头雾水,这东西到底该用来干嘛?我为什么在有了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后还要买一个“中间件”?评论者们延续了以往的做法,期望从乔布斯展示iPad过程中的细节一窥其应用定位:他们仔细观摩乔布斯在iPad 发布会上,如何展示这部有着9.7英寸多触点彩色显示屏、能播放电影、购买并阅读电子书、玩游戏和浏览网页的漂亮玩意儿。

  就像在iPod和i-Phone的发布仪式上那样,乔布斯很少谈论新产品的技术参数,他只是在公众面前“使用”它,以一种刻意低调但又掩饰不住地流露出傲慢的姿态炫耀他的新玩具,让观者忍不住伸头探脑,心向往之。每个细节都被放大,有人认为他不像展示iPod或iPhone那样一直站着,而是坐在沙发上,这意味潜在买主会在客厅、卧室或机场休息室闲坐时,用它来打发时间。但在记者体验环节,人们终于明白乔布斯之所以要坐着演示iPad,是因为如何长时间手持这个滑溜溜且颇有点分量的家伙的问题实在令人困惑。有人把它抱在怀里,有人则干脆把它放在桌上。

  再次回到原点,iPad到底有什么用处,iPad会替代谁呢?《经济学人》杂志说,“本质上,iPad是一款打了激素的iPhone”,而技术设计先驱、美国西北大学设计教授诺曼则认为,它重新定义了电脑,笔记本电脑已经过时。也许没人确切地知道,iPad会被人们拿来派什么用场,包括苹果公司在内。跨界创新如何形成定位并建立方向感,一直是个难解的谜题。跨界产品的定价、营销等一系列市场策略都基于认准一个正确的对手,潜在消费者用它来替代谁?它会颠覆哪些品类?

  人们可能倍感怀念那个消费电子、移动电话和电脑之间尚泾渭分明的纯真年代,没有任何一款新产品会引发如此广泛而不着边际的争论。人们会如何使用一个音乐播放器、一部手机或是一台笔记本电脑是不言自明的,竞争对手们在摩尔定律的统治下拼命推出更大、更小或者处理速度更快的新产品。

  但不幸的是,近十年来,最赚钱的已不再是那些“升级型创新”,而是“突破型创新”甚至“系统型创新”的产品,公司必须学会创造那些不知道谁会使用、以及如何使用的新产品,然后接受由公司无法控制的要素:消费者、合作伙伴、软件开发商、周边设备制造商、行业政策、受到威胁的替代品制造商……共同决定产品的使用模式和商业模式。

  作为最具悬念的跨界产品,平板电脑已问世20多年,但这个被公认为下一个十亿美元级的市场一直是巨头们的“百慕大三角”,在这里出现的新产品消失的几率奇高,其中也包括苹果的PDA牛顿。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仍约定俗成地将平板电脑视为一台电脑,也就是说,它应该是一台更好用的计算设备,阅读、音乐和游戏只是附加的次级功能而已。

  现在,这个思维定式显然早已被打破,人们更加开放性地想象平板电脑的应用方式。苹果的光环效应在iPad上市时引发的讨论热潮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研究,密集地从各个角度审视其应用的可能性,而且也刺激了几乎所有可能构成未来竞争的对手们,或在威慑下避其锋芒,或让其未来战略提前显形。无论是否有意为之,iPad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在“半成品阶段”便推向市场的产品,只要能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敏感度,苹果大可将之视为浓缩且免费的“市场测试”,可能直到2-3个升级版本后,iPad才会形成更加具体的应用模式。

  类似,市场调查公司iSuppli认为,“由于iPad横跨多个产品领域,而其使用模式仍未得到实际验证,所以可能在出货多个季度后,我们才会知道该产品是否会对科技产业产生革命性的冲击。”而《纽约时报》网站的博客主力作者大卫. 波奇干脆把iPad视为一个680克重、极富潜力的袋子:“它可能会变成很多东西。可能会改变一两个行业,也可能不会。它可能会带来一个全新的产品类别,也可能不会。任何宣称自己知道未来将发生什么的人以后都像个傻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