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闪烁不定,人们远远就能看见其中一幢大楼上一条由霓虹灯组成的英文标语:“Customers are always right!”(“客户永远是对的!”)
1915年7月,郭泉、郭葵兄弟初到上海为永安公司选址,就看中了南京路这条蕴藏着无限商机的路,就连选在南京路南还是路北,他们也做了细致调查。有这样一个传说,郭家派两个人一个站在路南,一个站在路北,每天分别统计他们身边的人流量,走过一个人,就在口袋里放—粒豆子。一段时间内两人的统计结果是,路南行人多于路北,因此,郭家就选定路南建店。在永安老员工的记忆里,那时上海的富人住在南京路以南的多,来这里买东西是从路南过来的,可以说永安选对了位置。因此有人说,永安占的是地利。但实际上,“服务至上”才是永安当时长期稳居上海四大百货公司之首的奥秘之一。
“客户永远是对的”的服务标杆,与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如出一辙,可以称为1918年创建的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的基本“宪法”,每个员工都必须不打折扣地奉行。顾客选购货物,营业员要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要求。比如,如果顾客要买一台收音机,营业员可以让其一台一台地试听,顾客挑好后商店可以代送,送到后为其安装天地线,送货和安装一律免费。
在公司创办人看来,“得罪了一个顾客,就等于赶走了十个顾客;接待好一个顾客,就等于拉来十个、一百个顾客。”来永安的顾客只要表示不满意,不论营业员是否有理,都会因“慢客”而被公司责罚,轻者“警告”、“记过”,重者“开除”。永安《服务规章》明确规定:“对顾客须竭诚招待,和蔼应付,不得有厌烦傲慢态度,或出言不逊情事;开罪顾客情节严重者应予开除。”这些严苛而细致的服务要求,即使在今天的零售企业中也是竞争优势之源。
对此,永安公司第一代、公司主要创业人之一郭泉明确说:“如顾客拟购之货,属其他部分者,应以简明语句陈说该部所在,尽可能引导前至该部;或己不暇,可嘱别伴导往。如客挑选之货未惬其意,应善为解释。态度须恳挚。客选货物,或须由柜顶取货,勿嫌烦难;无论换取百数十次,均须和颜悦色,遵命唯谨.. 已成交之货,装包妥毕,应顺问须代携送至车中否,此虽细节,然宜注意,方为周到。如遇客挤,接应不暇之时,应抽空分別应酬数语,请其稍候,自可增其耐心。”
在经营方法上,永安也是创新不断,它开创了百货业经营的许多新模式。永安的折子就是一例,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VIP会员卡。永安客户可以凭折子记账购物,按期结算。对于爱面子的国人和洋人来说,折子乃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永安的这个举措一推出,就受到了顾客的欢迎。还有永安的礼券也值得一提。因为“永安”这两个字吉利,中国人讲究这个,因此拿永安的礼券作礼物送人是一件很体面的事。
而对于永安来说,有人拿了礼券并不急于提货,还相当于在永安存了一笔款,这成为永安可以用来周转的流动资金,这样的创新之举,也算是今日零售企业经营中客户预付款机制的雏形。
百货业当然要以货取胜。创办之初,永安公司确立的宗旨就是“经营环球百货,推销中华土产”,并尤其强调前者,“以统办环球货品为鹄的,凡日用之所需,生活之所赖,靡不尽力搜罗”,这已成为永安长期以来的经营方针。从英国的棉布、呢绒、笔墨衫、羊毛袜,法国的化妆品、绸缎、汗衫、油画颜料,德国的玩具、五金器材用具,美的丝袜、电气用品、钢精用品到瑞士的钟表、绣花手帕,捷克的玻璃用品,瑞典的搪瓷,日本的毛巾,世界各国的名牌产品,永安几乎应有尽有,甚至小到绣花线、补袜针、卷发夹、揿烫发钳( 即卷发棒)、揿纽(即摁扣)之类也都是外国货,引领着当年上海滩的时尚。进口货与国货土产的比重大致上保持在3:1,这一格局在1931年“九. 一八”事变之前没有改变过。
在管理上,永安强调“严”。事无巨细,创始人郭乐都要过问,其他百货商店有什么好经验,他就想学过来。在商品的楼层安排上,永安也显示出特别地用心,一楼是各种日常生活必需品,顾客顺便可以买,不需精挑细选;二楼是绸缎、布匹等商品,一般是针对女性顾客,从花色品种到价格她们都可精挑细选、反复比较;三楼为珠宝、首饰、钟表、乐器等贵重商品,四楼是家具、地毯、皮箱等大件商品,顾客多奔着目标来,大件可以送到家里,楼层高也不会影响生意。这是创始人郭乐的设计,“尽量注意突出、宽敞和适应顾客的心理”(请参见《上海永安公司的产生、发展与改造》)。
也有人认为永安公司的发达,是靠了“永安”这个吉利的名字。郭家第二代郭琳爽却不这样看:“店名只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永安公司办得好,在于备货足、品种多、花色齐、式样新、质量上乘、信誉卓著,还有售货员训练有素,服务周到,有问必答,这些,恐怕是永安公司营业额稳居全市首位、历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雄踞南京路的永安大厦,曾是老上海的重要象征之一,“永安俨然成为旧上海高雅、尊贵、时尚、经典的代名词。”(请参见《百年永安》)从1918年开办时只有200万资本,到1931年的13年里,公司资本增加了好几倍,拥有上千万自有资本,1933年后永安的营业才开始走下坡。郭家自郭乐1897年在澳洲经营水果店开始,经营范围也逐渐从商业、金融业扩展到工业。
永安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郭乐在《回忆录》中自述创办香港永安公司的动机。因为旅居悉尼多年,看到欧美货物新奇、种类繁多,外国人对经营技术也很有研究。我国当时工业没有萌芽,商业也只是小商小贩,墨守陈规,只知博小利而自足,既无有规模的组织,对商战的形势更是茫然。他想,中国要在经济侵略的危机中谋自救,“非将外国商业艺术介绍于祖国,以提高国人对商业之认识,急起直追不可”。郭泉晚年在《永安精神之发轫及其长成史略》中把“永安精神”概括为十点经验之谈,包括严稽核、重招徕、礼顾客、树模范、任人材、善采办、慎出纳、绝投机、励储蓄、肃家政。(傅国涌,历史学者,关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近代企业传统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