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境之南沙滩生活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青岛,厦门,国境之南
  • 发布时间:2014-09-03 09:05

  为了做一个住在海边的选题,这个夏天跑了几个中国的沙滩。中国的海岸线不短,但奇怪是真没发展出几个像样的沙滩。大陆沿岸地区,著名且带沙滩的城市都给人一种度假城市的定位,如青岛,或厦门。可是那城中沙滩也不是甚么好沙滩──如果我说的好沙滩定义,所指的是沙滩的质素,又或者沙滩上的生活。而最有沙滩生活方式的,只能数到大陆地以外,即再往南边的海南岛。我曾经湛江到雷州半岛的极南点沙滩,望着海洋,手机已收到信号,说欢迎来到海南省。而这国境之南的沙滩,就如同它的边界意境一样,渺无人迹。走过那么多中国海滩,我甚至以为,中国人有点害怕沙滩,恐惧出海。

  对海的观念的转变

  「恐惧出海」这题目,当然可另外当作一课文化研究来发掘,可我今次不走这方向。反而只想从所见的沙滩现象察看一下。我意思是,我察觉到对于非生长在海边的内陆朋友而言,海是个极为陌生的概念。以至到有一常见现象是:很多旅客去到沙滩时,是不会脱光衣服一条气就冲下水的。于是,你会见到,很多人真的就来看海,顶多玩水,而不会贸然整个人跳下海。人们仍穿着长裤到沙滩,于是他们要摺高裤脚,上身仍披着短衫,甚至是更正经的服装,在沙滩上走动。

  之后再细想,难怪有对「下海」这词过往的传统解读,至少是在这词刚流行时,它未必是一个那么正面的形容。下海,对当时脱离体制跑去经商的国民而言,好像不是一件很安全的事。

  有这个前设,才会发现人们对海的观感在这十年间确有大转变。海和沙滩,由较早的被认为是危险的事物,转而为一种好生活的体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视为理想生活状态。由此亦引发一波住在海边的热潮。像登上三亚,虽说此地是要发展成国际旅游岛,但满目所见,不如说成是楼盘集中地和中国候鸟第二家算了。

  逆季节的度假居住

  探问得知,不少外地人在三亚买房,可以说旨在追求自由切换的生活。三亚众多旅游地产都属于「第二居所」,即非必需的第二套住宅,主要的功能是用来逆季节的度假居住。除了冬季以外,平时多数都被闲置。这便做成候鸟现象,每到秋冬季,来自北方的人流,可能是来自中国东北,甚至是俄罗斯,像候鸟过冬一样,纷纷往南飞,在最南端岛上的沙滩找到了形如夏季的亲切。

  但三亚的沙滩,仍较为有这种跟地道生活结合的意味,不如青岛或厦门相对偏离市区。如果说三亚湾的滨海大道—椰梦长廊,看久了显得多少有些日常,那么沿着它漫步,你或许能找到那条沙滩甬道,在退潮之后,许多小型车辆在上面滑过,也有人自由自在地漫步,不远处还有一场非正规的排球比赛,它堪称是大海在早晨与黄昏让给大陆的生活空间,最适合慢跑、健身等有氧活动—当然,更多的是贩子在这里营生。但由于正是有经济循环,有人流不绝,才突显沙滩的生机勃发。

  可在三亚时间久了,生活很容易感到单调。这座由旅游、地产和酒店业所驱动的城市,目前还缺少某种耐心的细节。它或许就是那种意境单一的城市—反过来看,的确适合养老,上了年纪候鸟来到海湾,其实所求无多,住在海边,在阳台喝茶、看海,冥想或者默默回想往事,海上云起云灭,彷佛倏忽就是一生—又当然,当地人又告诫我,不要真把房子买在海边,天气与海风对房子的冲击可以预知。

  沙滩南面才好

  回到沙滩,到底理想的沙滩如何模样?三亚的沙滩由于发展地域各异,各个区域渐形成不同的格局。较少市民的三亚湾,有上述的退潮后的平坦大地让人过活。到较远的大东或更远,度假性质的无人沙滩忽又变成泰国小岛的作派。而走在滩上拿着冲浪板的美少女踏浪路过,又似把人带到美国或澳洲西岸。

  就沙滩质素而言,由于海水质量、风向、地理构成及渔民生活的因素,华东一路至福建的海滩都不见得优良。反而是到广东沿海一带才有所好转。最近广东帮就特别流行这条粤式沙滩路线,无论是十里银滩,或走得更远,直奔至阳江等滩头。沙滩还真的是南面的才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