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皇家秋色(上)
- 来源:中国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皇家,秋色,乾盛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03 09:29
东北关外的盛京(渖阳)、吉林、黑龙江等地,一直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的龙兴之地。从大清龙脉地—长白山,到清朝发祥地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以至入关后康、乾盛世所设立的承德坝上围场,一直被满清王朝视作神山圣地和皇家禁区,并对其实施了长达二百余年的封禁政策,严禁民众私自进山挖参、猎捕和开垦,令到东北关外保留了现今世界上同纬度最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
每年秋天整个区域姹紫嫣红、层林尽染。这次我们就沿满清王朝的发迹路线,到关外去寻觅最绚烂的皇家秋色。
叶子为甚么这样红?
秋叶变色的原因是入秋后天气转凉气温逐渐下降,叶绿素的合成受阻和逐渐减少。含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较多的树种,叶片从绿色转为黄色、桔黄色;含有较多花青素的,则叶片从绿色转变成鲜红色。又因所含色素比例不同,有的呈现紫色、橙色等。不同色素体的数量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常有增减或消失,使叶片颜色呈现变化。除气温条件外,晴天多、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天气与土壤偏于乾旱,都能使秋叶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关外觅秋地图
关外,泛指河北省东北部山海关长城以外的广泛地区,包括河北省北部承德、木兰围场、坝上草原,以至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东部。满清祖先崛起于长白山一带,经辽宁新宾、渖阳,攻破山海关而入京,这条满清进京之路昔日为皇家禁地,所经之处多是原始山岳及森林,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每年九至十月漫山红遍,美不胜收。
关外赏秋时间表
9月上旬 长白山天池、北坡瀑布
9月中旬 长白山南坡秋叶、西坡苔藓原、岳桦林带
9月下旬 辽宁东北部鸭绿江沿岸、吉林长白县望天鹅景区
10月上旬 河北北部坝上草原、内蒙古东部乌兰布统草原 辽宁大部的宽甸灌水、桓仁五女山、盘锦红海滩
10月中旬 北京周边京津地区长城、司马台、八达岭等
10月下旬 河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龙脉长白山 清始祖诞生地
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一直被视做神山圣地加以祭祀,清政府更尊之为「龙兴之地」。满清始祖名为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明朝时(一三六八~一六四四年)是建州女真的领袖。据《清史稿.本纪一》:「始祖布库里雍顺,母曰佛库伦,相传感朱果而孕。稍长,定三姓之乱,众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俄漠惠之野俄朵里城,号其部族曰满洲。满洲自此始。」在清朝统一中国后,布库里雍顺被追封为「清始祖」。
满清关外足迹
女真三部 迁徙于白山黑水间
一四○三年(永乐元年)
明朝在建州女真居住的地区设建州卫,任命部族首领阿哈出为长官。
一四一二年(永乐九年)
置建州左卫。据史料记载,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福满,当年建了六座城池,分别分给自己的六个儿子,其中福满的第四个儿子叫觉昌安,也就是努尔哈赤的祖父,分到的城池就是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
一四四二年(正统七年)
明政府从建州左卫中分置建州右卫,授凡察为指挥使,遂有「建州三卫」称号。
赫图阿拉城 龙兴之地
一五五九年(嘉靖三十八年)
满清帝国的缔造者努尔哈赤诞生于赫图阿拉城。
一五八三~一五九三年(万历十一至二十一年)
努尔哈赤成年后以其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先后统一了建州、海西和野人女真各部。由于努尔哈赤「忠于大明」和「保塞有功」,明政府先后封他为指挥使、都督佥事和龙虎将军。
一六一六年(万历四十四年)
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辽宁省新宾县西老城)即位称汗,国号大金,建元天命,建立起了新政权,史称后金。
一六一八年(万历四十六年)
建立后金政权之后,势力强盛。以报父仇为由,以「七大恨」祭天,向明朝发起了进攻。明朝急派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在全国调各地官兵八万多人,于一六一九年二月分四路进攻赫图阿拉。但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击溃了明军。
盛京渖阳 满清故都
一六二六年(天启六年)
努尔哈赤率领大军围攻山海关外重镇宁远(今辽宁兴城),受到明将袁崇焕的顽强抵抗,努尔哈赤被炮火击伤。同年八月,努尔哈赤病死,葬于渖阳福陵,庙号「太祖」。皇太极继位,建立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
一六三六年(崇祯九年)
皇太极在渖阳继承汗位并举行登基大典,颁布改国名为「大清」,并将女真族号改称「满洲」。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继续营建努尔哈赤未建好的宫殿。渖阳故宫中路建筑都是皇太极在位时所建。
一六三九~一六四二年(明崇祯十二至十五年)
满清挥兵南下,正式开始了逐鹿中原的战争。除宁远外,东北全境沦陷。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在军队的保护下撤入山海关以内。
一六四三年(明崇祯帝十六年)
皇太极逝,其子福临继位为顺治帝。次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自杀殉国。同年,远在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以为明帝报仇为名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败走。清军大举入关,统一全中国,明朝灭亡。
承德 盛世陪都
一六八一年(康熙二十年)
清政府在平定了三藩叛乱之后,康熙为了提高八旗兵的军事实力,加强对蒙古三大部落的控制,设立了以「习武绥远」为目的的木兰秋猕,使满蒙八旗兵「处承平之时而不忘武备」。蒙古诸部以敬献牧场的名义,将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献给康熙,由此设立了木兰围场。
一六九○年(康熙二十九年)
康熙大败噶尔丹,历史上称为乌兰布通之战。次年,蒙古各部贵族会聚多伦诺尔(今锡林郭勒盟南部,毗邻河北围场),举行七溪会阅,许下了「蒙古各部与天朝永不再战」的诺言,史称「多伦会盟」,巩固了清政权和国家的统一。
一七○二年(康熙四十一年)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四十年(1701年),康熙谒陵后出长城喜峰口行围射猎,于十一日到喀喇河屯,并驻跸于此。在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建成前,康熙北巡、木兰秋猕均以此为据点,这里便成了清朝的第二政治活动中心。
一七○二年(康熙四十一年)
康熙带着太后、诸子和王公大臣从喀喇河屯进驻热河,发现该处是塞外难得的风水宝地。决然在此建立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调集大批民夫和全国能工巧匠。从动工到松鹤斋内继德堂的翻修完成,避暑山庄建造共历时八十九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