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吴宝春生于中国台湾省屏东县。小时候,吴宝春最渴望的事情就是读书,可家里却拿不出钱来。父亲离开人世后,他每天看到的画面,就是瘦小的母亲一大早从四处漏风漏雨的茅草屋里出去,深夜才喘着粗气回来,靠着帮人采甘蔗、种稻谷换回来的红薯度日。
有一天实在饿得不行,哥哥带着吴宝春去抓鸟吃,好不容易抓到一只,哥哥刚把乌递到吴宝春的手上,鸟又挣扎着飞走了。随之而来的是哥哥的一个大巴掌,一边打还一边恶狠狠地说:“你这笨蛋,把晚餐给弄没了。”
想到这样的日子,吴宝春告诉自己要努力,也只有努力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到台北面包店里当学徒后,吴宝春每天凌晨3点就起床,晚上9点多才收工。他什么事都做,搬铁板、削马铃薯、切葱、和面……好多次,在把烤盘送进烤箱的时候,因自己个子太小,烤盘又太重,他被烤箱烫伤了手臂,却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因为他知道没有捷径可走。
正是有这样的信念支撑着吴宝春,才让他从众多面包师中脱颖而出,成为台中3家大面包店的主厨。就在吴宝春认为自己的事业从此一帆风顺的时候,他主厨的面包店的生意却一落千丈。接连好几天,老板的脸上都阴云密布,他问吴宝春有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否则就要换人。吴宝春心里急得不行,他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些老主顾都不肯光顾自己的面包店了。
为了弄清楚原因,吴宝春特意跑去请教这些老主顾,老主顾说:“你的面包不如另一家的好吃。”其实,吴宝春早就听说过这家面包店,但没有放在心上,因为这家店的主厨是半路出家,从来没有正经学过做面包,只是从书上学来一点儿皮毛。吴宝春觉得他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对手,谁知最后败下阵来的却是自己。
这家店的主厨叫陈抚之。吴宝春去见他的时候,精心制作了一个面包。没想到陈抚之只吃了一口就吐了,对吴宝春说:“你做的什么面包,这么难吃!”然后转身给了吴宝春一个自己做的面包。这个又丑又大的面包,吴宝春觉得不可能好吃,但吃了一口后,却在心里惊叫起来,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面包。
吴宝春决定拜陈抚之为师,重新学习面包制作。陈抚之对吴宝春说:“你若要跟我学,就必须得跟着我玩。”吴宝春十分奇怪,问:“玩什么?”陈抚之说:“玩美食,玩享受!”吴宝春这才明白,陈抚之是要打开他的味觉和嗅觉,让他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美食。
陈抚之开始带着吴宝春四处吃,到高级饭店、私人会所去吃法国菜,喝红酒吃乳酪,还到有名气的小吃店品尝各种小吃。这还不算,他还让吴宝春学听古典乐、爵士乐,还教他品酒,并给他买各种各样有关面包烘焙的书,带着他研究各种可以加入面包的食材,以及培养吴宝舂种植各种植物的兴趣。
这种功夫在诗外的玩,竟然让吴宝春把自己的面包玩到了亚洲杯以及世界杯的赛场上,最后打败了各国选手,获得欧式面包组的世界冠军。也正是这种玩法,让吴宝春发现,只有勤奋是没有用的,还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见识,才可以屹立于一个高度,不被别人挤下去。于是吴宝春想到了深造,可惜因为入学规则的限制,他进不了台湾大学的校门。
前不久,有记者在报纸上说,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了招揽人才,专门派人到台湾面试吴宝春,吴宝春有可能要去新加坡。马英九一看坐不住了,马上指示台湾教育部门,务必要留住吴宝春,哪怕为了吴宝春一人专门修改规定也在所不惜。
知道这些后,吴宝春笑了,他对上门来采访的记者说:“像我这样没有读过什么书的人,能留在台湾的大学里深造当然最好,但我还是不希望因为我而开特例。”记者惊讶于吴宝春的淡定,忽然间感觉这位来自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早已经蜕变成为一名宠辱不惊的大气男人。
⊙文/刘述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