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类似著作中,《沈善炯自述》是少见的。在科学家中,特别是著名的生物学家中,能下决心,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完成一本十余万字的口述自传者,并不多见。而直抒胸臆,将自己九十余年的奋斗经历、爱恨情仇宣泄在文字中,就更少见了。
作为结识沈先生已经三十六年的晚生,我从老师和朋友处得知许多沈先生的逸闻,也听到过种种对他的褒贬言论。从这本书稿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沈先生的宝贵品格与成就,以及他成功的前因后果。本书基本按年代顺序叙述,结构严谨,文字生动流畅,可读性强。这位老人对“从童年到暮年,生命之舟载我几经风浪险滩”(引自自序)的回忆,从一个侧面,诠释了近一个世纪我国生物学家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惊心动魄的壮丽历史。在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科学事业的执著,对祖国的眷恋,对亲人的深爱,对师长的缅怀和对好友的追思,以及对一切假恶丑的无比憎恨。读之使人的灵魂得到涤荡,又增加知识和经验。
虽然口述历史并不是正统的历史,却是历史学家形成正史的重要史料依据。历史的经验值得重视,这些第一手的材料不仅在我国科学史上有它特殊的价值。沈先生的奋斗史,让读者生动地体察了一位有成就的科学家的成长过程,在探讨我国科学史的深层次问题时,这些都是难得的案例。我们常主张先做人,后做事,沈先生的经历是活的样本。对于沈先生的几代晚辈,这是一部生动的爱国敬业和创新的活教材。口述历史不需要太多写作技巧和文学家的匠心,它的灵魂是真实。在一件件真事中体现着作者的经历和反思,在一幕幕曲折变化的场景中展现着作者成长的过程。个中的人生与科学研究的哲理,会让读者在阅读中不断生发和吸收,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沈先生早在建国初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立志作为一个先进分子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献身;在治学上,他始终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为信条,较少顾忌个人得失与他人的褒贬,他对科学,对社会,都经常思考,有自己的判断,既敢于直言不讳,又敢于负责。如同科学创新需要不落前人窠臼一样,沈先生一生,无论外部环境如何,他特立独行的个性似乎很难改变,因而他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又能想人之不能想,做人之不能做。
有人说遗忘是躲避道德审判的最佳策略,沈先生在自述中却文如其人,分明的爱恨跃然于深情的叙述中,甚至较少考虑文中提及的某些人物的看法。这是他取得突出科研成就的性格渊源,也是他几十年来历经磨难而不踣,衣带渐宽终不悔,取得一个个重要成果的内在根源。
这位依旧眷恋着祖国科学事业的忠厚长者,不辞老迈之躯,向所有创新的倡导者和立志为祖国科技创新的人们发出了呼号:再不要折腾了,让一切诚实的科学家在更宽容与安静的天地里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吧。
(《沈善炯自述》,沈善炯述,熊卫民整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36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