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到业务产出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思科,万物互联,业务产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23 13:42
思科发布智慧广域网(IWAN)战略,通过强调业务产出以及万物互联的价值,思科正在向服务转型。
2014年12月10日,思科在泰国曼谷举行Cisco APJ & GC Enterprise Networking Connection 2014(2014思科企业网络互联大会亚太及大中华区峰会)活动。在本次大会上,思科面向在场的200余家合作伙伴介绍了其Intelligent WAN(智慧广域网)战略。来自思科的观点认为,在万物互联(Internet of Everything)的世界中,企业业务将会与网络形影不离。因此这个市场对于IT厂商来说蕴含着很大的商业机会。这样的商业机会,可以从爱情故事说开来,也可以按照相濡以沫走下去。
从爱情故事说开来
30年前,斯坦福大学一对在不同系里工作的夫妻在研究中发现彼此的局域网络不能互联,他们为此开发了将网络打通的方法。这对夫妻就是思科的创始人 Len Bosack和Sandy Lerner。相互隔绝的局域网在连通后不断扩展着“触角”,最终演变为今天的互联网。30年后的今天,思科的愿景是通过网络将相互隔绝的物体、人和流程连接起来,最终形成万物互联(Internet of Everything)。万物互联会带来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实时的决策依据,加快企业创新。而在这个流程的背后,企业发展的加快又倒逼IT改革进程的加速。以此为背景,简化IT流程以提高革新速度已经迫在眉睫。“思科倡导‘化繁为简,应用为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Simple IT、Fast IT、Smart IT和Cloud Model。”思科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兼思科大中华区产品与技术架构部总经理冼超舜博士表示。
基于这样的思路,思科在“企业网络互联大会亚太及大中华区峰会”活动上面向来自亚太区的合作伙伴重点介绍了其Intelligent WAN(IWAN)智慧广域网战略。实际上,在此之前,思科已经在今年秋季的Interop上发布了与此战略密切相关的ISR 4000系列产品。再往前追溯的话,2013年思科曾经推出过名为ISR 4451的产品,其也是首款运行了思科IOS XE的ISR系列产品。今天,思科不仅拿出了更多ISR 4000的产品,比如4431和4300系列,更加关键的是其发布了名为Intelligent WAN(IWAN)智慧广域网战略。我们可以将这个策略看做是思科在多站点互通上的一个融合广域网规划。
冼超舜博士表示,IWAN勾画了实现“快速IT”的蓝图。快速IT,包含了可编程性、自动化和编排、自动化威胁识别、灵活接入、可视化管理、资源调配等诸多内容。在IWAN战略中,总部IT建设是“高大上”的混合云和虚拟化战略,而分支机构则需要关注网络应用,二者之间则由包括有线网、LTE等在内的多种连接方式互联。
实际上,思科更想要借助IWAN战略将分支机构与总部的网络统一,而不仅是简化分支机构的IT操作复杂度。在采访中,冼超舜博士还特别强调了思科倡导的ACI(Application Centric Infrastructure)概念,即以应用为中心的基础架构。他表示:“ACI的概念其实是思科的一个方法、一个手段。应用为王,没有应用,整个网络乃至整个IT系统都会失去价值。用户的业务部门不关注IT部门用了什么样的软件,而是关注软件所带来的应用效果和实现能不能做到最好。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将整个架构叫做ACI的原因,其是以应用为核心。”
ACI技术在WAN领域的实现,使得客户方便对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调配和策略下发。总部的管理人员可以借此跨越物理地域的隔阂,简化管理操作。同时,分支机构在IT应用方面也会更加容易,甚至不需要专门配置IT人员岗位。“ACI不仅存在于云、数据中心,我们必须在接入的部分也将其打通,将同一个应用同时间从数据中心到分支机构接入都能够连通起来。”冼超舜博士认为,这是ACI对于整个IWAN战略的意义所在。
与合作伙伴“相濡以沫”
IWAN战略其实只是近年来思科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部分。总结一下近年来思科的各类发布,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思科正在向着解决方案与云服务提供商的方向演进。看淡“盒子”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需求,实际上这也是当前很多IT厂商正在做的事情。思科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兼思科大中华区合作伙伴事业部总经理邵岩鸣表示,30年来思科一直都在以渠道为中心进行发展,未来这一战略也不会改变。“让合作伙伴完全了解思科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样我们能够把渠道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他表示。
邵岩鸣所说的渠道优势,实际上就是指,在这个逐渐“精细化”的市场中,渠道合作伙伴更加了解用户需求,能够深入到用户的应用中去。万物互联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面对纷至沓来的海量数据,每个企业都需要梳理自己独特的模型来提取有用信息。这就需要渠道合作伙伴就此为用户进行定制化。思科所扮演的角色,则是为渠道合作伙伴赋予定制化的能力,让合作伙伴更加贴近业务,而不再仅仅关注IT本身。
“思科目前包括研发团队都在讲求解决业务产出(Business Outcome),要解决的是客户的业务问题,而不再强调我的芯片多快。我们希望合作伙伴也能这样做。”邵岩鸣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思科将会专注于丰富渠道合作伙伴的盈利能力,提升合作伙伴在服务上的专注度,优化工作效率与合作。另一方面,思科也会加深与ISV的合作。目前,利用思科在ACI上所提供的API端口,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合作伙伴开发了相关应用,来满足特定行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种贴心的关怀,以及持续了30年的合作,使得思科与合作伙伴之间颇有些“相濡以沫”的味道。
从万物互联到IWAN战略,再到面向业务的合作伙伴计划,思科正在进入新的时代。这个新时代不仅开启了全新的商业机会,同时也缔造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用户关系与商业关系,这样的关系基于业务本身而发展,并会助推业务前进。对于企业用户而言,其非常关键。
本报记者 李旭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