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猪,飞得更高
- 来源:新潮电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厂家,投资,雷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05 08:03
“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小米创始人雷军说过的这句话非常知名,当然,也有传言说一直大红大紫的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也说过同样一句话。是谁说的现在看来并不重要,因为到现在,无论是小米也好还是阿里巴巴也好,几乎都已经成为国内企业成功的典范,前者成为疯狂成长——已经远远超过了野蛮生长——的范例,后者则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虽然现在小米尚未IPO,但最近小米的一系列动作,则让所有人相信:小米这只“猪”会飞得更高。
11月4日,小米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宣布,原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将加入小米公司,担任小米的内容投资和内容运营副总裁。当天,小米科技还宣布了另外一个消息,小米计划第一期投资10亿美元在内容产业,和更多的内容厂家进行合作。
12月3日,小米召开媒体沟通会,宣布与金山软件一起执行All in Cloud战略,在未来3~5年投入10亿美元打造云服务。
从最早的米聊,到MIUI,再到小米手机,红米手机,小米移动电源,小米耳机,小米盒子,小米路由,小米电视,小米平板,小米手环……小米正在以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疯狂地扩张自己的版图。表面上看,无论是跨平台的米聊和MIUI,还是以小米/红米手机为核心打造出来的“MI”硬件生态圈,都显示出小米一种极度“开放”的态度。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看似开放的格局背后,却是小米暗藏在心底的庞大闭环系统:这始终是一个植根于“便宜”光圈,面向年轻人群的生态系统,将所有的硬件全部作为小米其他服务的接口。早期小米手机之所以红遍全国,除了抢购模式之外,还因为其始终领先同业半年和1999元的“低价”,但步入2014年,随着上游厂商放慢了硬件更替的节奏,小米的节奏马上发生了变化,小米4开始讲设计了,同时,一个围绕着小米用户的硬件生态圈也迅速成立,借着小米台风,哪怕是18650移动电源、耳机这些最不容易推动的产品也滋生出让人难以想象的魔力。但其实手机和硬件并不是小米的全部,以这些硬件为入口,依托前边提到的那些互联网平台,才是小米真正的核心所在,以用户为圆心,向各个方向扩展,所有节点之间形成关联,形成一张用户无法脱离的大网,这才是小米真正的如意算盘。
现在有很多厂商都把小米当成标杆来学习,就像几年前学习手握iPhone的苹果那样。但这样的标杆哪有这么容易?和一位资源的消费电子行业人士聊天,对方就提到:“小米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举个简单例子,小米手机进化到第二代就已经能搞定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巨头为其服务,它的成功就已然可期。”这并非没有道理,类似的成功案例便是刘作虎的一加,而反面的例子则是罗永浩的锤子。更何况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雷军对于资本驱动和动作更是驾轻就熟,远的不说,就看最近这一个月小米发生的几件大事,上百亿元资本所带来的强大驱动力可见一斑,学小米抢购也许可以,但这般雄厚的资本却是学不来的,更何况小米已经开始像苹果那样控制着行业的走向,这样的走向,并非简单的数款产品可以达成。再想想在大洋彼岸“憋大招”的黎万强——我个人也很倾向小米电动汽车这个传言,上下游和资本全都配合为之服务的小米,到底还有什么不能做的?估计那个时候,也应该就是小米上市之时。
全球化的中国,需要阿里巴巴,需要小米,需要腾讯这样的巨头,但也同样需要千千万万踏实做事的各种企业,神话可以用来打破,但不应该用来迷信,飞上天的猪毕竟是少数,跑得又快又稳的猪一样会引人注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