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要耳机 不要音响
- 来源:新潮电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耳机,音响,教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05 08:17
Dita入耳式耳机中毒记
由争论带来的试验
我有一个极为热衷耳机的朋友,尽管家里已经有了无数条耳机,但一有新的(耳机)产品就会在第一时间去试听、购买。我对此深感不解,经常教训他过于浪费。在我看来,耳机只是一个小小的磁铁线圈,能听到声音就可以了。
前些天到他家里去,看见他又在摆弄一条新的耳机。无聊之下,我将它也拿起来看了看。这是一条入耳式的塞子,不过它的外观与普通耳塞不同,其主体非常简洁,像一颗圆圆的硬糖,黑色的外壳光滑而有质感,很有些科幻味道。并且,将它拿在手上的感觉也很舒服,让人有些爱不释手。不经意之下我就随口问了一句,“这多少钱啊?便宜的话我也买一条来玩玩!”
谁知我的朋友很认真地看了我一眼,说道:“这条DITA国内可不好买,我也是托人找到的,到手7000,不过你要喜欢的话我可以让给你。”
什么??我在确认我没听错后,当场石化了。清醒过了第一反应就是:“你疯了??一条耳机7000?还喜欢的话就让给我,我才不稀罕,这个价格都足够买套音响了,莫非你觉得用这个意玩就能把一套音响挂在耳朵上?”
虽然我这么说,那个朋友却一点也没有生气,反而似笑非笑地看着我,继续说到:“难得你对我的一条耳机有点兴趣,这样吧,这条耳机我也煲足七、八十个小时了,就借给你听听,至于是不是把一套音响挂耳朵上,你试试之后也许会改变想法。”
当我听到这么一个小玩意就要7000元,就想马上谢绝他的好意,但是再一次看到它独特的外型后,又忍不住想试试,撇了撇说到:“怎么试我也不会认为它能值700块。还有,这玩意会不会容易坏啊,要是我用两天坏了可别赖我,我赔不起。”
本要以为他要回我两句,结果他却笑呵呵说道:“别小看这条耳机哟,只要你不是存心故意,要想损坏它还真不容易。”
最后,我就这样莫名奇妙地将一条奇贵无比的耳塞,以及一个据说是叫“耳放”的东西带回到了家里。
让我中毒的试听
经过两天辛苦上班、加班之后,终于又到了周末。一觉醒来,简单吃了个早饭,躺在床上享受上午温暖的阳光。这时,突然想起那天从朋友家带回的那条昂贵的耳塞,现在闲来无事,不如就试试吧,免得朋友问起,我就可以理直气壮告诉他,他疯了。
决定之后我就立即行动起来,将笔记本、耳放和耳塞都搬到了床头,然后按朋友教的方法连接好。正好我的电脑里还有几张王若琳的无损专辑,于是打开QQ音乐,将耳塞用那种奇怪的绕耳方式进行佩戴(朋友教我的这种佩戴法),就闭上眼睛躺下开始第一次感受这种奢侈小玩意到底有什么不同。
随着舒缓的蓝调音乐,王若琳的歌声响起。突然间,我感觉我好像并不是在自己的房间,而是在一个安静的空间里,王若琳就站在面前很近的地方对着我歌唱!我惊得一下就睁开了眼睛,确定还是在家里,自己的床上,原来只是错觉。难道,听音乐也能产生错觉?我重新将耳机戴上,闭上眼睛。果然,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出现了。还来不及细想,音乐声立即抓住了我。在王若琳这首经典的《Let’s Start Form Here》中,鼓点结实而有弹性,轻柔的吉他与清脆的电子琴带动着节奏,而随着Joanna略带颗粒感的声音缓缓登场,营造了一种夜色下咖啡馆安静、幽雅的情调—这种感觉竟让我完全陷入到音乐之中,一首歌接着一首歌听下去,直到听完整张专辑。
当我从音乐清醒过来后,翻来了自己平时喜欢带在路上的头戴耳机来对比。谁知还是那首《Let’s Start Form Here》,这头戴式耳机出来的效果却让人感到淡如白水,王若琳声音的磁性消失了,琴声和吉他声乱糟糟混在一起。最可恨的是那鼓声,一下变得又沉又闷,听不了几分钟就让我产生了摘来的冲动。
再次将那条小小的耳塞拿在手里,第一次感觉它是如此神奇,居然真的能让我这种并非爱好者也能感受到它的不同,而且是如此之明显。再次仔细看看它,发现它的设计确实异常简洁。在它圆圆的外壳上只有三片像叶子一样图案,可能是公司的LOGO。此外,只有在分线保护器和插头印有“DITA”的字符,这应该是它的名字。再一次将它戴在耳朵上,感觉它其实非常轻便,虽然它有一段入耳的部分,但耳套的材质非常轻柔,有让耳朵里有不适感。同时,虽然我初次采用绕耳式佩戴有点不习惯,但戴上后感觉非常稳固,正常的跑跑跳跳都不会松脱。其材质也与普通耳机不同,特别是线材,比普通的要粗上一圈,很更硬,不像有些耳塞的线,感觉随时都会被扯断的危险—看来朋友不担心耳机会被用坏也是有道理的。观察一阵之后再次戴上DITA,选择了平时爱扣的《Scarborough Fair》(Sarah Brightman)、《One I Love》(Meav)等歌典进行试听。DITA不停地为我带来惊喜,通过它我感受到了更多的细节,Sarah Brightman的古典高雅、Meav的清澈干净都完全呈现出来,特别是它为我带来了现场般的感觉,人声、乐器都历历在目,我仿佛就坐到舞台下面,没有任何干扰地倾听。最后,自己完全像中了毒一般,一遍又一遍循环、重听。
适合才更轻松
经过一周的使用,我几乎已经同意朋友的看法,认为高端耳机确实有着其价值,并且不仅仅限用专业用户,普通人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巨大差别。DITA确实非常吸引我,让我想将它留下。但是,一想到DITA的价格,我又感有矛盾无比,7000元,简直可以买一套音响了,但这只是一条小小耳塞,让人感觉太不值了。当我再次见到那个玩耳机的朋友时,就把我的想法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并且问他:“你说,一套功放,用了那么多扬声器,还有功放什么的。而一条耳机,只有小小的几个扬声单元和一根不到2米长的线,成本与音响相比差远了,它怎么能够卖那么贵??”
他没有理我的问题,反而问道:“那你知道我为什么只玩耳机而没有用音响么?因为投入大,并且不自由。”见我不解地看着他,就接着说了下去:“你认为7000元能买到音响么?是,也不是。7000元确实能买到一套中档次的音响,但然后呢?你准备来用它做什么?如果你只是想放在家里装装格调,那么甚至不用7000,买一套三、五千的组合音响往客厅一放就可以了。听起还不会差别很大。但是你如果想让它达到最佳效果,那就得专为它腾出一个房间,做隔音、消音,设计摆放位置,布线,调音,这都是不小的投入,可以说,装修的费用就远远高于音响的价格。但这对我而言还不是最主要的。”
“那最主要的是什么?”听到这里,我大概隐约想到他想要说的是什么了。
“麻烦,没有自由的麻烦。如果使用音响,当我想听音乐的时候,我必须走进那间视听室,将音响打开暖机半小时以上,经过这样漫长的等待,我才能开始听我想听的音乐。而要是我其间有事,我只能将机器关上离开,等回来后再重复一遍刚才动作。这样是不是很麻烦?”
“确实如此。”坦白说,我根本就没有耐心为了听歌而浪费半个小时。或者说,很可能等到暖好了机,我已经失去听歌的兴趣了。
“所以我选择了耳机。它很方便,不需要我再去投入几万甚至十几万去改建一间视听室。也不需要漫长的等待,当我想听的时候,接上一个可靠的播放器上就可以享受到品质很高的效果。我相信,这一点你自己也有体会。它是很小,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效果,绝对不比中档音响差。并且几乎是随时随地。这就是它的价值”说到这里,你指指我手边的DITA,“甚至,这条耳塞,还能用手机来推,基本上你走到哪里,就能听到哪里。”
“哦?!”我一下来了兴趣:“不会吧,你不是叫我在电脑上也要先接耳放再接DITA的吗?”
“普通的耳机可能有问题,但现在有些手机,如iPhone、vivo,或者是OPPO某几款以音乐为主的手机,它们采用了独立的音乐芯片,因此能搭配中高端耳机使用。”朋友解释道。
在软磨硬泡和一顿饭的代价下,换到了他iPhone手机与DITA半个月的使用权。在半个月之中,我渐渐明白了他所说的方便、自由的享受。我觉得确实就像将一套音响系统带在了身边,只要我愿意,就能听到堪比专业视听室的效果。现在,半个月的期限就要到了,我是该将DITA留下呢?还是留下呢?还是留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