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变不破
- 来源:新潮电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移动互联网,发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05 08:30
中国移动互联与通讯产业2014年度回顾
寥寥数十字,用事实来平复所谓新意,毕竟这些可以预见的东西成为了现实,大众本就不会在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有“新意”。但归纳和总结是必要的,这是一种承接,呼应了年初我们对于行业以及引发的生活风暴的预见,也足够给新一年要展开的畅叙留下基础。对于整个2014年的中国移动互联与通讯产业,简而言之,就是在不断变化中发现机遇、市场、方向以及自我的过程,我们定义它是:惟变则不破。
移动互联网真正引发互联网发展的第二波浪潮
2014年,我们迎来的是中国4G全面普及的局面,这个局面不仅肯定了一切既定的思路,也否定了一切已有的习惯(无论对个人还是对行业)。
年初的时候,我们说,对于尚处于萌芽阶段的中国4G来说,2014年很可能将面临转型期的窘境,就是手机上的流量越来越大,但是盈利模式却始终只在原地徘徊,虽然现在零售业、影视、音乐、金融、地产等行业已经因为移动互联网的进入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变革,但是却并未能给实体经济带来颠覆式的革命,或许,真正的4G开始发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潜行。更为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将从娱乐型技术逐步过渡到工具型应用,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回想,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金山软件和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感概,“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了!”他建议把互联网纳入国家战略,以更好地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时代机遇,利用互联网更快地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集团董事长奚国华,也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比喻为“IT业界正面临的一场革命。”
但换个角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有了4G这条更为便捷和高效的通道,中国人过去六年来想象到的和已然习惯的一切,都发生着更深层次的变化。我们在此无意重复去提起那些目所能及的事件,只要你愿意,拿出你的手机,就可以在网易新闻客户端或者腾讯新闻客户端看到任何你想了解的资讯,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也无论你是在客厅、地铁、酒吧还是厕所—这本身,就足够说明生活的变化,由内自外,由被动到主动。这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老生常谈了罢?但的确是事实,这个事实在2014年变得像铁一般。至于铁塔公司,2014年它的出现只会让三大运营商未来的拳头更硬,因为它是运营商精兵简政的最好策略—至少现在看起来是这样。
手机依旧是手机 智能却插上了翅膀
2014年的手机,依旧还是那个样子,一块大屏幕配上方方圆圆的线条,薄或者更薄,审美再疲劳也没用,就这个造型,是趋势也是无奈?这个不重要,苹果如此,三星如此,小米如此,华为中兴联想酷派都是如此,习惯了,也就习惯了。惟一不同的是,插上了4G的翅膀,更快的速度,让习惯的过程也变得更快了。
换一个所谓更高的层次看,2014年是一个运营商和电商主导超过七成的市场,更是国产品牌智能机二次征战国际市场的一年。不难理解,在“4G元年”一开始中国移动就抛出了巨大的馅饼,肥美而诱惑。中国移动年初预估4G产品销量要过亿部,另外两家运营商宣布的量加起来也会超过4000万,全年总量会超过1.4亿部4G手机销售—事实证明,这些目标当初他们都制定得太谦虚了。
没有了运营商补贴的“游戏”变成了战场,但战场的幸存者始终属于坚持和聪明的战士。酷派把大神(Dazen)独立运营、联想把自己武装成互联网的堡垒、华为多点开花把全球市场都视为自留地、中兴打着民族高端的牌把努比亚挥舞得像吕布手里的方天画戟、OPPO和vivo不管不顾地在色彩和天籁之间游走……站着的,总有站着的理由。倒下的,谁还记得?姓微软的Lumia和姓联想的MOTO,2015年看看它们还会说什么吧。
大数据改变移动服务格局
年初的时候我们还说过,随着“互联网思维”概念的兴起,前两年火爆一时的大数据概念似乎开始逐步冷却,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大数据已经成为移动产业提供普遍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的的基础和发展方向。而现在,4G时代的运营商,在3G时代已经积累了大批用户数据,而全面移动化的互联网企业更是沉淀了足以支撑大数据业务模式的用户个性化行为模式数据。
相比已成规模的传统互联网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数据积累虽然起步远远晚于传统互联网,但是由于用户规模的飞速增长和使用产品的丰富多样,其数据积累的速度和广度都高于传统互联网。我们的行为反应到移动互联网的终端上,留下了许多记录行为和动作的数据,甚至我们并没有使用随身的移动设备,但仍然在生成许多数据。这些由移动设备产生的数据,由于与特定用户精确对应,因此完全可以被用于优化特定用户的使用体验,以及为其提供个性化产品体验,其中最关键的用户位置信息或许将成为区别移动互联网数据与传统互联网数据的主要数据类型,这将非常有利于推动移动广告的爆炸式增长,甚至改变移动互联网广告的行业形态。EF并不反对大数据,只是必须要承认,在2014年里,我们有举不完的例子去谨慎地谈论大数据。
虚拟运营商的价值在于虚拟之外
随着工信部正式发放首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批文,2014年意味着民营资本正式进入电信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电信领域是推进电信运营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长期来看,民间资本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必将进一步激发市场竞争活力,有助于优化市场竞争格局,提升竞争层次和服务水平—这些都是实话,但也是套话。让我们来聊点不一样的东西吧。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开放,是电信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也是当前通信行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增长最快的领域。对于获得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批文的企业可以从基础电信企业购买移动通信服务,重新包装成自有品牌并销售给用户,这本身的“革民性”才是最大意义。
手机操作系统的拯救与自救
经过2014年,相信绝大多数手机用户现在都已经认为,智能手机市场只剩下了Android和iOS两种操作系统,而即便是微软收购了诺基亚,Windows Phone能不能让用户知道市场上还有第三种操作系统也很难说(即便是阿里的YunOS,现在在大众脑海里依旧没有太过深刻的印象,这是事实)。2015年,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依然是Android牢牢占据最主导的地位,苹果iOS被蚕食但仍据重要地位,而微软Windows Phone依然处于小众境地。
移动支付战局初开
年初的时候EF就明确提到,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从早期的短信和Wap网页已经过渡到客户端、非接触式支付、声音支付等等形式,参与方主要包括卡组织、银行、运营商、终端厂商、互联网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技术公司、商家等,支付的技术方向也包括了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两种,其中远程支付是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而近场支付则是在当面交易时直接通过手机向商家进行支付,包括使用手机NFC芯片、蓝牙、红外、扫码或是声音传输等方式实现支付行为。其中近场支付更多依赖设备和终端技术,如射频、红外、蓝牙、POS机终端,而远程支付更多依赖网络和交互平台。
电商全面转向移动端
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军团的优势在于全国,甚至是全球最庞大、最精准的网络消费群体。去年手机淘宝客户端的用户数突破4亿,目前阿里巴巴可用于O2O的产品包括两类产品,一类是淘点点、支付宝钱包、微淘、一淘火眼和手机淘宝等用于满足支付、交易、购物等需求的直系产品,另一类则是高德、虾米等非支付和购物需求的应用,而这些应用也会通过一些别的方式与O2O的需求对接。
饥饿营销的不良之路终结
毫无疑问,近几年来手机行业的饥饿营销风潮来源于苹果。苹果的成功引发了国内一系列手机厂商的追捧,在这其中,小米的成绩最为卓著。在小米背后,有更多采用饥饿营销导致失败的企业,但市场永远只会看到最耀眼的明星,饥饿营销也就因此名声大噪,仿佛是包治百病的良药。没有无缺点的营销模式,饥饿营销也一样,因为其本质上是企业对市场供求的一种蓄意操纵,这违背了现代市场和营销观念,偶尔为之可以,但如果经常性使用,或者说干脆把饥饿营销作为常态化的营销手段,这对于企业和品牌的长期发展将会有所不利。最大的问题在于,饥饿营销属于短期策略,而品牌是长期战略,这两者本质上是相悖的,如果消费者每次都要费尽千辛万苦才能买到梦寐以求的产品,他们就会对品牌进行消极评价。
从整个2014年手机市场来看,饥饿营销的运用越发考验一家公司对整个产业链及市场的操控能力,绝非轻易就可以效仿的战略,相信未来真正为“饥饿”而减少供应的手机品牌也已经越来越少见—连小米,都不太爱继续这么玩了,不信?看2015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