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进化、再进化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索尼,黑卡,厂商
  • 发布时间:2015-01-05 08:50

  数码相机2014的变革之路

  传统DC,再见,再也不见

  人们每天都在拍照,可是记录影像的工具已经不再只是数码相机的专利。手机成为了移动通讯时代分享的影像霸主。尽管我们一再解释大部分手机的成像质量与普通紧凑型DC的拍照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手机带来的便捷性、多样的拍照软件,以及网络时代快餐化的影像传播,还是向汹涌的巨浪一样吞噬掉传统小感光元件DC的绝大多数市场。另一方面,手机的拍照效果的确进步神速,而传统DC却并没有太多的进步,所以作为现代人随时随地不可分离的手机来说,它的进步更容易被人们所体验。传统DC自然慢慢地被人们所遗忘。或许你会跟我说,那么长焦相机呢?的确,对于手机而言,光学变焦效果是很难突破的瓶颈,更不用说超大倍率的High-Zoom了。不过,从目前来看,超大变焦尽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使用频率太低,除了有特殊需求,很少有人会直接考虑大变焦相机。而且事实上大变焦相机也并不便宜,在这个连微单、单反都不到3000的时代,人们自然会忽略掉这个在夹缝中间的“专业”大变焦。

  让我们来看看厂商们的表现。作为紧凑型相机市场的大户,索尼在2014年仅推出了HX400、HX60、WX350等几款相机;曾经称霸紧凑相机市场的佳能也并不乐观、IXUS、Powershot两大传统系列的数量下滑严重;富士除了发布一款三防XP30之外,基本放弃了FinePix系列;尼康CoolPix的系列新品也可以用一只手的手指数完;奥林巴斯除了一款独特的超大变焦和Stylus 1之外似乎也并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DC产品推出……除了卡西欧还在孜孜不倦地推出紧凑型DC新品之外,似乎整个传统DC已经被彻底抛弃。

  那么问题来了,厂商的新品到哪里去了?

  索尼接连推出的黑卡系列新品,每一款都受到了业界和用户的一致好评,RX100、RX10、RX1,从卡片机到长焦机;从1英寸感光元件,到全画幅,黑卡开启了索尼在紧凑性相机市场新的大门,并将紧凑型相机重新定位。随之而来的还有Cyber-shot的进化。镜头相机,这个闻所未闻的相机新形态,是索尼迎接下一个影像时代到来的领先之作;作为传统影像厂商的代表,佳能同样着眼于紧凑型相机的专业化、大感光元件化,以及影像体验的个性化。具备APS-C画幅的G1X、1英寸感光元件的G7X,是彰显佳能优质画质表现的代表作,而Powershot N2则是佳能的又一个新的尝试;富士全面推广X系列,虽然数量不大,但是X100T已经凭借复古的外观和几乎没有短板的性能成为文艺青年们的首选机型;尽管奥林巴斯并没有什么动作,但其盟友兼竞争对手松下则推出了期盼已久的不可换镜头的4/3规格相机—LX100;最后不得不提的还是卡西欧,大概它是惟一一个还在推出画质并没有多少改善的小感光元件DC的厂商了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凭借自拍神器的品牌,它的ZR1500甚至被赋予了小自拍神器的称号,在女性用户心目中也有着一定的地位。另外,自拍理念也衍生出了MR-1与FR-10这样的新型机型。

  看到这里,其实我们已经可以对传统紧凑型DC默哀了。不过,在市场阵痛之后,我们依然看到了新的希望,更能够凸显相机画质优势的大感光元件DC、个性化十足的外形设计、功能诉求,以及新型的相机形态都将成为未来相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微单,从备机到主力机型

  微单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流。发展至今,即使没有深入了解和使用过微单的用户也同样会对微单这个词耳熟能详,并会在下一次购买相机时考虑微单产品。在微单刚刚推出的时候,它只是作为填补单反与紧凑型DC中空地带的跨界产品,“单反画质、DC体积”是它最明显的标签。时至今日,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微单的辐射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一方面,随着微单体积越来越小、操控越来越简单、造型越来越时尚、价格越来越低廉,不少不满足手机画质的用户会直接跳过紧凑型DC,而选择微单产品。这也解释了为何如今的DC都大打专业牌。因为普通用户会更容易被拥有更大感光元件和可换镜头所吸引而选择微单,专业DC则面向更加成熟理智的高端用户。另一方面,微单也同时挤压了入门级单反的市场,和微单拼时尚、拼体积,显然不是单反的强项。

  在占领了绝对优势之后,微单开始在性能上寻求更大的突破。索尼显然又是这个突破的领军者。全画幅微单的推出无疑给微单市场注入了最强有力的新鲜血液。人们第一次在如此小巧的机身上感受全画幅可换镜头相机的魅力。前期推出的A7与A7R,一个主打均衡的拍摄性能,另一个则主推高像素、高画质,拉响了索尼全画幅微单的前奏。时隔不久,索尼又再次推出A7S,以首款可以拍摄4K高清动态影像的全画幅微单,以及出色的高ISO低噪点性能再次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就在2014年快要结束的时候,索尼又闪电般的推出了搭载五轴防抖系统与更迅速对焦性能的A7Ⅱ,这相距A7的推出还不到一年时间。在新技术上可以和索尼媲美的则是老对手松下,GH4的4K专业高清动态影像拍摄性能显然就是冲着索尼去的。不过由于松下毕竟只是Micro 4/3画幅,因此其带来的震撼与索尼相比还是稍显逊色。富士与奥林巴斯在旗舰机型的设计上非常突出,既有传统单反的复古造型,又具备各自画幅下最领先的画质、对焦性能,在各个方面都堪称顶尖之作。而尼康和佳能两大厂商在这场新领域中的竞争已经落后,尼康1系列似乎并不那么大众化,佳能的EOS M更没有做好与其余几个厂商相比拼的准备。当然,除了这些明星产品之外,在2014年,所有微单产品都几乎围绕着对焦性能进行了大幅改进。在微单与单反对比中,一直使微单处于劣势的最大软肋,在今年得到了最为明显的提升。韩国厂商三星也推出了不少性能方面有所进步的产品,但是都被淹没在日系厂商的声势之中。直到NX Mini的出现,则让我们看到了微单的又一种可能性,也同样证明了1英寸感光元件即将成为在体积与画质上更能够达到平衡的趋势。

  当然,作为一个可换镜头影像系统,除了拍摄性能的提升之外,各家厂商对高端镜头的研发也是不遗余力。我们可以看到松下、奥林巴斯、富士,甚至三星都纷纷推出了在单反上代表专业的“大三元”变焦恒定光圈镜头。在专业用户相当看重的大光圈镜头方面,F1.8、F1.4,甚至F1.2也不再只是单反才有的“尖货”。在这其中,值得一提的依然是索尼。由于FE卡口的独特性(全画幅感光元件+超短法兰距),目前索尼还很难在保证体积的同时推出超大光圈镜头。这也是索尼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过无论如何,高端镜头与高端机身并行前进,成为了2014年微单的一大亮点。微单,不再只是单反背后的备机,它完全有能力作为专业摄影师的主力机型。未来的微单,也必然前途无量。

  单反,不断前行的王者

  虽然微单产品的性能已经完全可以媲美同样规格的单反,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单反都是画质绝对保证的存在。而随着入门单反空间被微单产品所挤压,中高端单反的性能则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从而吸引更多的专业用户。

  单反市场一向都是佳能与尼康相角逐的战场,CN两家的绝对优势是其余厂商难以撼动的。而在2014年,在单反这个舞台上上演大戏的主角则只有尼康。巩固全画幅阵营是尼康在2014年所做出的明智决策,刷机身、拉低价格这个在以往只有索尼才做的事情,尼康这个老派厂商也同样玩得转。D610、Df、D750、D810,尼康所推出的全画幅单反新品各有性能侧重,D610是入门全画幅单反中最平衡的产品、Df的复古外观独一无二、D750将高像素与高速性能完美结合、D810在延续高像素、高画质的同时,对高清影像的拍摄性能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再加上之前推出的D800、D800E,以及旗舰级别的D4s,尼康在市场上销售的全画幅单反一共有7款之多。相比之下,佳能在今年的动作似乎都非常非常缓慢。除了只有一款微单面世之外,佳能直到2014年下半年才推出了旗舰级APS-C画幅的EOS 7D MarkⅡ。虽然EOS 7D MarkⅡ拥有65点全十字对焦系统、10fps高速连拍、20万次快门寿命,在拍摄性能方面得到了不少业界专业人士的肯定,但是从整个市场来看,佳能的关注度在今年完败给尼康。

  最后,我们依然要把话题转向视频拍摄上。佳能是单反拍摄高清视频的先驱,它率先在单反上实现了高码率、全手动、时间码等专业拍摄性能,并借助全像素双核CMOS在70D上实现了可以在拍摄视频时的快速自动对焦性能。2014年,尼康则在全高清视频拍摄性能上追赶上佳能。D810和D750都可以成为专业高清视频拍摄的新选择。和微单相比,单反在镜头、附件等配置上有着更加丰富的选择,专业性能的背后更有使用的可靠性作为保障。数码影像的王冠依旧属于单反。

  佩戴式相机,转战个性化市场

  Go Pro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除了微单之外另一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对于普通的影像,人们已经视觉疲劳。并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手机能拍到的东西,还有什么理由再用相机来拍呢?所以我们需要一台能够带来与众不同视觉感受的新相机。

  2014年,由Go Pro引领的佩戴式相机热潮由于更多厂商的加入变得热闹起来。索尼自然不用说,AS系列在推出后瞬间成为市场的焦点;宾得也将曾经的三防相机更改设计,加入佩戴式运动相机的一份子;松下的HX-A100虽然在造型上有些奇葩,但是却比Go Pro更早实现了4K拍摄性能;卡西欧将自拍理念融入佩戴式相机中,推出了可以将镜头与机身相拆离的FR-10……个性化,无疑是日渐火热的佩戴式相机市场最贴切的形容词。在拍摄性能提升的同时,用外观造型和特殊功能来创造独特的使用体验。这情景仿佛让我们联想起那个数码相机刚刚诞生的时代,各种形态、各种功能的相机层出不穷,消费者随时随地都可以拥有最新鲜的拍摄体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