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 新展馆 新面貌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常态,纺织面料,家用纺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26 09:09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三月登陆沪上
最美三月,万象更新,在这个充满春之气息的月份,纺织行业也将迎来备受瞩目的年度大展。3月18~20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以下简称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大幕。届时,海内外众多参展商将齐聚一堂,展示面辅料精品,展现行业风貌。
第21年的约会
从1995年第一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开始举办至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已经走到了第21年,从当初的小规模行业展会,发展成为今天的国际性专业盛会。仅2014年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就使用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15个展馆,展出面积达175020平方米。共有来自约30个国家和地区的3844家展商携带最新产品参展,其中国内参展商2679家,海外参展商1165家。观众共计71138人,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内观众54349人,海外观众16789人。
肩负着行业发展的重任,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在自身成长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面辅料行业和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同世界接轨的整个过程,并且在这中间扮演了平台、纽带、窗口的作用,其在行业中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的作用也早已成为业内的共识。
随着2015年纺织行业开年计划的开启,在面对广阔市场和无限商机的时候,本届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也成为面辅料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展会将移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展出面积为10万平米,占用4个馆。来自海内外的参展商将展出正装面料、女装面料、内衣泳装面料、休闲装面料、功能运动装面料、衬衫面料、牛仔面料及各类服装辅料。展会将延续以往的Salon Europe时尚欧洲馆,在这里汇聚意大利Mliano Unica展团、德国展团、葡萄牙展团以及欧洲其他国家参展商。亚洲的海外参展商则来自韩国、巴基斯坦、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本届展会还将展示2016年春夏面料流行趋势,力推跃动牛仔展示区,举办反映行业时事热点的各种专业研讨会。
细分品类反映行业变化
行业内都知晓,在新常态下,现如今纺织行业已由之前的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相对应的也是纺织行业整个产业链的各种新现象,这对于面辅料企业而言也不例外。无论是积极走出去寻找低成本的洼地,还是使用电商手段让贸易变得更加灵活便捷,抑或是在技术方面不断创新,成就企业的科技优势,这些都是新常态下面辅料企业的有益尝试。而在终端方面,服装等行业也有新的变化和情况,这也在无形当中影响着面辅料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以本届展会的女装面料为例,其在即将到来的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上的一些变化,就能反映出行业内的一些情况。
本届展会女装面料参展商在数量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增长,其中,化纤、针织、提花这几大品类的增幅都超过30%,丝绸区域和人造毛皮区域在主办方的长期培养下也具备了一定规模,但是绣花蕾丝面料企业的增速已经放缓。
“要说本届展会女装参展商的整体特点,或许可以用紧跟形势来形容,其参展面料主要是体现快时尚的特点。企业的参展情况也是同市场的变动相吻合的,在针织产品和提花产品大行其道的2014年,参展商中这两类企业明显增多,而绣花蕾丝面料企业由于前两年过猛的增长势头,今年的增速开始放缓,因此也才呈现出参展商报名增速放缓的现象。展会其实就像市场的一面镜子,很好地反映着市场的变化。作为主办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做市场预测,利用更好的信息工具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实现预测功能。”主办方介绍道。
新馆换新颜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无论是在经济政策还是投资环境方面,都是海内外参展商和采购商的佳选。本届展会,从上一届的上海世博展览馆搬迁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也是主办方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据主办方介绍,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拥有40万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和10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场,配套15万平方米商业中心、18万平方米办公设施和7万平方米五星级酒店。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将充分依托上海的区位优势和辐射能力,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2014年从北京移师上海,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和满足企业需求,为海内外参展商、采购商及专业观众带去更大的便捷和收获。国家会展中心位于上海市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西部,与虹桥交通枢纽的直线距离仅1.5公里,通过地铁与虹桥高铁站、虹桥机场紧密相连。周边高速公路网络四通八达,2小时内可到达长三角各重要城市,交通十分便利。“此次搬到新馆,一方面是因为新馆位于虹桥,作为上海的西大门这里更靠近江苏、浙江等相邻省市的纺织集群地。
另一方面,超大的展馆面积使得展会可以容纳更多的海内外参展商、采购商及专业观众。与此同时,展会重新选址还给海内外参展商、采购商及专业观众提供了先进的展览设施,如遍布各个展馆的Wi-Fi网络服务。相信这座全新的展馆也会为本届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带来全新的面貌和发展空间。”主办方介绍道。
四展联动掀风潮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超大容量,也为多场展会和活动的同时举行提供了场地条件。去年还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今年3月也将移师此处,同本届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同期同地举办。同台演绎纺织魅力的还有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中国国际针织(春夏)博览会。
至此,纺织行业出现超大规模的展会群,形成四展联动之势。纱线、面料、针织、服装,纺织产业链上的四大块也首次聚集在同一地点。这条覆盖了整条纺织业的价值链,将为参加这四展的海内外参展商带来更大的商机,与此同时也将吸引更多采购商和专业观众参与其中,方便彼此更加有效、快捷的进行对接。
主办方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指出,本届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与2014年同期相比有了新的发展,主办方也将持续完善给予参展商、采购商的服务。“上海是亚洲的时尚重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举办的四场展会在春季同时开幕,将有效地衔接行业上下游的产业链,向全世界展示新常态下纺织行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在改变中成长
从地点变换看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成长
2012、2013年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的举办地是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到了2014年,展会移师上海的上海世博展览馆。本届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又移师刚落成不久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展会举办地的变迁也是一个侧面,从中反映出展会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2012年:免去展馆拆除带来的困扰
2012年,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筹备之初,就遭遇了北京国展中心9号馆被拆除的境况,可用展览面积减少。但是,参展商报名依然踊跃。主办方在实地考察展馆、多方协商和讨论之后,重新规划展馆分布,对布局做了较大调整,并新开发了共1000多平米的净展览面积,成功解决了因为展馆拆除所带来的不便。
在展位设计上,2012年的展位搭建改头换面,使用最新设计与材料,体现了更强的功能性与美观性。为了方便买家到场采购,展会还对个别产品区域进行了细分。也是在这届展会上,主办方在大力邀请华东、华北、东北观众参展的同时,加强了对于中西部采购商和专业观众的组织,对各地服装协会、专业市场等进行多点拜访、定向邀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3年:经济危机下的平稳发展
在2013年的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上,海内外参展商热情高涨,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330多家参展商携带最新产品参展。其中国内参展商980多家,海外参展商350余家,欧洲馆参展面积增加了20%。在这届展会上,还增设了花样设计区,演绎最新潮流趋势。
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与海内外的参展企业一起,不仅经历了迅速发展的时期,也经历了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下的困难时期。在这个过程中,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始终站在行业前沿,切实从参展商角度出发,引导着参展商的品牌升级与产品创新。
2014年:新地点有新收获
在这一年,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发生了新的变化,展会举办地由北京移师上海,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家参展商携带最新产品参展,并启用上海世博展览馆1号、2号及4号展馆。
2014年的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除了业内熟悉的德国展团、葡萄牙展团、意大利Milano Unica展团,还有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团亮相,参展阵容十分强大。尤其是韩国展团,50家韩国企业对优质的高级时装面料及功能性面料进行了集中展示。
印度展团也首次参加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成为一股新鲜血液和力量。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服务参展商及采购商,主办方在观众组织邀请方面也更加注重信息化,通过直邮、群发邮件、群发传真、短信、手机报等手段,同时利用平面、网络和新兴媒体扩大辐射面,力保展会最佳效果。
邵蔚/文 李涛/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