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胡万林何以重返江湖?

  用“臭名昭著“成语来形容胡万林,恰如其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前期,这个江湖郎中显赫一时,能说会道,手到病除,被如云的弟子、门生推崇为“神医”。有位知名作家还写下70万字的著作《发现皇帝内经》,将其声名炒至顶点。却原来,胡万林是个江湖骗子,历史作出了定断:胡万林以故意杀人罪、非法行医罪等罪名被判入狱15年。

  2013年,胡万林刑满释放后,没有归隐田园,更没有改邪归正,而是重返江湖。他依然怀揣自喻的一种所谓“普度众生情怀“,依然广招徒弟,依然开班授课,依然坐堂行医。近闻,胡万林再次出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被告席上,检方指控其罪名依然是“非法行医”,等候他的将是神圣法律的再一次审判!

  当然,胡万林这次重返江湖绝非全然走老路,故伎重演时也是有些“新意”的,如他不再鼓嚷什么生吃茄子、多喝绿豆汤之类的“秘方”,也不再是纯粹的“芒硝大法”,而是“研发”出一种胡氏“五味汤”,据说它是能够“包治百病”。其实,这种自吹的“灵丹妙药”,便是在芒硝里掺加了酱油、醋、白糖、盐、咖啡混制而成。胡氏“五味汤”真有如此“神力”?事实作出了响亮的回答:胡万林的得意门生云旭阳,就是在“五味汤”和芒硝水的双重加持下暴死的。

  胡万林出狱才一年,就触犯刑律再度受审,这是他咎由自取,活该!此人江湖郎中的劣性不改,继续以“中医秘方”的“传承”和“研发”为招幌招摇撞骗,暗中敛财,法律岂能有半点宽纵?

  然而,我们分析胡万林重返江湖这个现象时,还得有另一视角,即:平民中众多的忠实信徒乃是催生胡万林的缘由,犹如巨大的需方市场激励着一茬又一茬的供方。不是吗?胡氏“五味汤”很快就流传到了四川、河南、山西、陕西、新疆等地,以致新疆建设兵团专门发文禁止胡氏“医术”。但中国之大,还是有着数以万计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信奉着胡万林,仅在百度贴吧的“胡万林吧”里,拥趸的热情足够支撑起一片不小的市场。就连像他得意门生云旭阳这样的肄业大学生都“坚信不疑”,以死的代价来服膺着胡氏“伪科学”。

  自“五四”运动以来,国人高擎“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学)”两面大旗奋然前行。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因素很多,诸如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等等,但其中国民素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国民素质而言,有体魄的、有心理的、有道德的,也有文化的,而随着历史发展日趋文明,国民的文化素质更显重要,面对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高度统一的新世纪,科学素养自然占了文化素养的首位,它似乎成了当代衡量人的最为重要的标尺。而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当然首先得力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无须讳言,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长期处于低水平且徘徊不前的态势。自1992始,中科院每两年进行一次“公众科学素养状况”的社会调查,这项社会调查直接采用国际上普遍承认的通行标准:一、公众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了解程度;二、公众对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了解程度;三、公众对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的理解程度。连年来的社会调查,我国公众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均在0.3%上下,同样内容、同样标准的社会调查,美国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达到6.9%,是我国的23倍。导致这一社会“短板”的症结在于我国目前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的匮乏。

  近日,“尿疗”在网上火了起来。据所谓“尿疗协会”的负责人称:全国有将近10万痴迷“尿疗”,更有一些自称喝尿治好了诸多疑难杂症的“大师”们喋喋不休地对外宣传着“尿疗”的神奇魅力。在一个科学昌明、民智开启的时代,“尿疗”与“五味汤”之类的“伪科学”、“伪医术”、“伪养生”泛滥的脉象无疑预示着某种社会病态,值得世人警觉,更值得政府部门的关注,并出台应对措施。

  记得曾经倡言“知识就是力量”的培根说过:“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广泛传播科学知识,使之深入人心,这是时代的要求,因为唯有拥有与时代相适应的有科学知识者才能胜任两个历史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所赋予的艰巨任务。

  沈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