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陇乡村社火镜像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秦陇乡村,社火,镜像
  • 发布时间:2015-02-05 14:44

  「不过十五不算过完年」,每年农历正月期间,是中国很多农村的狂欢节,陕西和甘肃,就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正月里耍社火,闹元宵的习俗。每到春节,喧天的锣鼓声就会在各乡各村响起,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社火登场,在黄土地上掀起农村过大年的一轮高潮。

  社火,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社」为土地之神,「火」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现在的社火已成为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秧歌、兽舞、花灯等等适节而兴的民间自发性群体游乐演艺活动的统称。陕西和甘肃的社火还颇具古风,几十面三角形狼牙边的大旗,上书各个乡村之名。敲上威风锣鼓,锣鼓手少则数十,多则上百。各乡各村,群众自发组织,抬芯子、跑竹马、踩高跷、耍狮子、走村串户,十分热闹。社火的种类很多,有山社火、车社火、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高芯社火、高跷社火、地社火、血社火、黑社火等,大多在正月里表演,也有的乡村延续到二月二,如甘肃苦水的高跷社火。

  社火中的所有角色几乎都来自中国古老的历史和传说,大都是有据可考,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比如《封神榜》中的姜太公,闻太师;《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关羽;《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等等,扮演者多为孩子和青年男女。秦陇的农家还相传着若谁家的孩子被选为社火演员,全年可以免灾,百病不上身的说法,因此,成为社火演员常常被人们所羡慕。每逢春节,到民风淳朴的陕西、甘肃一带看社火,拍社火,已成为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们经久不衰的民俗旅游线路和习惯。乡村社火表演的习俗,虽然还在延续,但随着农村年轻人的流失和生活的变化,这一古老民俗也呈现出衰败的趋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