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升级吗?Nikon D810 数码单反相机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单反相机,数码,升级版
  • 发布时间:2015-02-05 15:04

  数码技术一日千里,小型数码相机一年推几款新款,有些型号更是一年变一款。现在就连单反数码相机也加入频繁升级阵营,就像两年前推出的D800(E)也推出升级版D810,这么快就升级,值得换机吗?

  究竟升级了甚么?

  在表面上看D810依然是3600万像素和51点对焦系统,似乎没有多大变化。其实这部相机可以算得上是Nikon改进幅度最大的过渡机。数码相机最核心的影像传感器采用无光学低通滤镜设计,而非D800E的还原低通滤镜,影像处理器则是采取最新的EXPEED 4。其它的改进都是近期旗下各款相机的最新功能升级版:例如D7100的i按钮、OLED取景器、123万点RGBW排列LCD和点白平衡;D5300的EXPEED 4处理器、视频1080 60p拍摄;D4s的区域AF模式、RAW size S和D610 Qc静音连拍模式。可以说D810汇集Nikon 2013-2014年D系列相机的亮点于一身。这还不算,Nikon还赋予D810自己独有的新增功能:例如最低标准感光度ISO 64、优化校准、亮部重点测光、电子前帘快门、双屏放大等功能。

  新一代EXPEED 4处理器

  要说D810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与D4S相同的EXPEED 4影像处理器,处理速度更快,比前代产品提升了约30%。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提升了连拍速度和实现1080/60p全高清视频拍摄。在FX格式下约5张/秒,在1.2倍裁切模式下(约2500万像素)可提升至约6张/秒,在DX格式下更可以达到7张/秒。除了拍摄速度提升,该款处理器降低了整个感光度范围内的噪点,实现了高清晰和层次感的色调过渡(厂家说法)。实现标准感光度最高可达ISO 12800(可扩展至Lo 1(ISO 32)、Hi 1(ISO 25600)和Hi 2(ISO 51200)。从台湾平溪放天灯(图3)现场拍摄的测试图片来看,使用ISO 2000拍摄出来的画面很干净。相机出现轻微噪点,D810的出现可以说一改高像素相机不能夜拍的传统观念。不过始终是超过3600万像素的机器,在使用ISO 3200以上拍摄,噪点增加,还出现彩色噪点,跟前一代D800E相比,D810在影像的细节保留上更好一点。至于最高的ISO12800,是厂家吸引市场眼球的噱头。彩色噪点都非常严重,细节损失明显,一般情况下能不用就不用。

  画质有没有提升?

  Nikon宣称D810在画质上比上一代产品有所改进,拍摄出来的照片更细腻。理论上D810与D800E使用相同的CMOS感测器,都移除了低通滤镜,应该都能获得更优秀的细节。实际情况是D810直接删去Low Pass Filter,而 D800E则用上特制Low Pass Filter。D800E始终是多了一片滤镜在感光元件上面,比起D810完全删去Low Pass Filter的设计,在画面解像力和影像锐利度上,会有微细影响。不过D810的CMOS感测器是D800E的改良版,不要指望它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场测试的照片中D810跟D800E的画质分别没有想像中明显。由于D810搭配新的EXPEED 4处理器,在色彩处理方面比起 D800E有一定的优势。D810的反差更大,色彩更厚重如(图1)拍摄日落下的台北自由广场,这种成像取向与此前升级的D4s色彩如出一辙。

  ISO 64 对画质提升有帮助吗?

  虽然D810采用前代的3638万有效像素FX格式CMOS感测器,但该图像感测器经过重新设计,可充分利用接收到的光线。使D810最低标准感光度可达ISO 64,拥有和ISO 100相似的宽动态范围(图2)为使用ISO 64拍摄的高反差金属铜人。在传统的菲林年代,感光度越低的菲林拍摄出来的照片就越细致,清晰度就越高。而在数码时代ISO 64的感光度,在实际拍摄当中可降低高光部的细节丢失。在极强的光照条件下,也可使用大光圈镜头拍摄,不至于过曝。

  贴心小改进

  D810除了核心功能升级外,也改进了不少小功能,例如sRAW档案记录格式。与D4S一样,新增RAW size S格式,档解析度是RAW size L的1/4(也就是900万像素),档案大小为其1/2,同时保留了与其相同的锐度和噪点水准。由于D810像素非常高,经常使用RAW记录的话会占据大量的空间,RAW size S的出现,对小编这种需要更多后期空间的用家来说,既实用又节省储存空间。另外一个小改变也小编相当开心,在快门震荡抑制上面下功夫。D810的反光镜、快门释放时序及其机构都进行重新设计。从而实现机身内的低震动和低噪音快门操作,解决了超高像素照相机拍摄时快门微振的问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