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明先生把草书创作的浪漫主义色彩称之为“酒神精神”,卫民善饮,此种精神自然表现得很强烈,但又不失理性的把握。他曾说过:“写这么多人,并不是一时的兴趣,该学什么,吸收什么,表现什么,都心中有数。”
从那大量的草书作品中,首先便可显见祝枝山之使转精神及结构气息。若细细解读,则会发现在不同之作品中每每透出孙虔礼的蕴藉、黄鲁直的奇纵、王铎的跌宕、傅山的酣畅,偶或可见王世镗、王遽常的章草气象。
卫民也写汉、魏诸体,在不多的作品中,颇见浑朴拙古之气。而他之写隶书、魏碑,主要是想从中“悟出一些草书的道理”。
卫民酷爱读书,尤其对先秦文学、唐宋诗词,更下过大功夫,这在当今书画界的同龄人中,很是难能可贵。对书法理论的学习及探讨,卫民也耗费了不少时间,已有数万字的文章见诸报刊。他还喜好画画,有很好的素描、色彩及中国画基础。
——选自王澄《小议卫民》
王卫民的书法创作主攻狂草。狂草可谓书法中的大写意。我曾多次说过,“文字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书法是中国艺术的传承”。并在艺术创作中强调“大写意”。中国艺术是写意艺术,即“写意精神”。卫民善写狂草,对“写意精神”自然理解深刻。
对于狂草的学习不能直接入手,不然即是“假、大、空”。卫民深知这点,其草书初以小草孙过庭《书谱》入,继而习章草,最后入手大草。故卫民现在的狂草风貌似有《书谱》遗风,章草气象,大草风神。卫民钟情于中国古典狂草四大家,并总结其特点:张旭飘逸豪迈,虬龙盘空;怀素劲健飞动,铁线奇绝;黄庭坚长枪大戟,字中有笔;祝允明狂胜前贤,“点”耀千古。对四家用笔中单点数量的递增很是关注,尤其对祝允明狂草中单点之“星汉满天”状兴奋不已,常常拍案叫绝。
——选自杨晓阳《我说王卫民》
昆阳维白者,幼怀素志,言行高雅。钟情翰墨,浸淫书画。廿年不辍,卓然名家。学摩诘礼佛参禅,神驰仙界,心存静境;效太白豪饮放旷,沉迷诗酒,长醉烟霞。因号“维白”,追慕清嘉。
游学于宛汴,成就于京华。挥毫常忘我,醉墨淋漓;吟句更放怀,情韵风发。偶有嘉兴,操刀刊金石;自得情趣,挥笔走龙蛇。丹青留胜迹,写山林之气象;翰墨书襟抱,撷艺苑之奇葩。诗书画印,清酒禅茶。醉心山林里,卧身墨海涯。
常留恋山水,虽置身都市。揽胜于山林,倾情于艺事。行迹四处,心鹜八极。笔精墨妙,变化神奇。得古今造化之助,承山水钟灵之滋。
——选自尚洪涛《维白书画赞》
王卫民先生笔下的草书作品无论用笔、结体,还是行气、布白,深具传统经典意识,虽不小巧精致,但也不粗疏荒率,既保持了经典的品格,又突出了时代的精神,既有点与线的穿插排列,又有黑与白的分割对比、行间的勾连拱让,使点与线、疏与密、虚与实、开与合、黑与白既相互矛盾又彼此统一,集简古、宽博、雄浑、大气、厚重于一体。其笔法之奔放、结体之准确、行气之连贯、布白之合理、墨色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其自由挥洒,常有出人意料处,点线、墨法、阴阳之变化如生命之律动,令观者如痴如醉。他充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在森严的法度中左冲右突,其笔墨的汪洋恣肆,如万马奔腾、江河横流。看似漫不经意,却又用心良多,似有一股古拙、清逸、淡雅之气荡漾其间,使人如沐清风、如饮清茶、如饮琼浆,心境升华的同时,一派神清气爽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选自王树岷《不屈的艺术天性》
责任编辑/刘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