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内科疾病治疗方面的经验体会
- 来源:卫生部公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临床内科,治疗,经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08 15:52
摘要:目的:就临床内科疾病的种类、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等因素进行分析,以在实现对内科疾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会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患者经过治疗,64例病情好转,66例治愈,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3.3%。结论:内科疾病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内科疾病的特殊性,其治疗过程与治疗难度相对复杂。因此,为了提升临床内科疾病治疗水平与治疗质量,应对影响治疗内科疾病的因素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以能对内科疾病患者展开有针对性的治疗,确保内科疾病患者早日康复。
引言
对于临床内科疾病而言,涉及到消化内科、血液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遗传内科、心内科、肾内科和风湿免疫科等多种内科科室。呼吸内科中包括肺栓塞、肺炎、支气管炎、呼吸衰竭等症状,消化内科包括胃肠道功能紊乱、胆囊炎、黄疸等,心心脑内科包括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脏病、脑出血等等,神经内科包括痴呆、癫痫等,内分泌科包括肥胖症、糖尿病等。肾内科包括肾炎等,遗传内科包括染色体异常等,风湿免疫科包括风湿热等症状。因科目类型较多,本文笔者主要从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入手,就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来对其影响因素与诊疗心得体会进行探究分析。
1基本资料概括
1.1特点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因素。工作人员首先要积极的获取到患者的基础资料。明确患者的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加上该病症存在的突变性和多变性,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制定严谨的治疗方案。严格按照方案用药施救,提高治疗效果。
1.2基本资料
从2013年6月~2014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92例。患者64例,年龄区间在32~63岁,平均年龄为50.34岁。其中15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0例,风湿性心脏病16例,其中伴有肺原性心脏病患者16例,高血压病12例,单纯高血压64例,脑出血患者8例。
该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没有明显性差异(P>0.05)。
2治疗方法
2.1用药前的评估
用药前的评估是消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不利因素。工作人员首先要积极的获取到患者的基础资料。明确患者的病情,并且要了解其禁忌症,根据患者的生理变化情况和体征来合理给药,若患者无服药能力,需要叮嘱其家属进行辅助给药,定期评估,提高给药的质量。
2.2用药的合理性
心血管疾病跟一般内科疾病类似,但同时心血管疾病也会存在其特殊性,例如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心绞痛等症状存在昼夜发病的规律。一般午间和清晨发病率较高。所以给药时需要根据患者发病时间,适当给予心痛定、消心痛等药物。可以起到见效快、药理平稳。通常药物在10小时左右达到药效高峰,所以可以适当的调整用药时间,在患者睡前给药,让最高药效出现在次日的清晨,提高治疗效果。心血管疾病患者会因为病症的影响而导致记忆力减退等,很大程度上会由于忘记服药或者服药量和服药时间不准确而影响到治疗效果,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及时督促患者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分别按照饭前、饭后或者睡前服药等方式给药,监督其按时、按量服药。
2.3注重个性化的差异
不能按照心率等指标来安排患者服药,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征和身体素质等合理调整给药量,特别要注重心肌炎、甲亢和心肌损害等病症的患者,积极地的跟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同时要在治疗过程中重点关注心衰而过量服用利尿剂的患者,考虑其耐受性,避免出现药物中毒等现象。
2.4注意药物之问和药物跟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药物之间的药物影响要高度关注,例如普奈洛尔跟安定会出现互相作用,不得混用。另外食物跟药物之间也要注意影响,医护人员需要掌握患者的服药规律.合理的调整患者的饮食状况,跟患者密切沟通和交流,时刻关注其生命体征等。
2.5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医护工作者在治疗内科疾病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药物名称和治疗方法等,并且会应用到药物的药理和禁忌等,因此医护工作者需要加强对药物名称和药物作用机理的学习,明确治疗方法的注意事项,避免出现开错药或者药剂量错误等现象。
3结果
通过治疗后,研究对象中好转64例,治愈,66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3.3%。
4讨论
对于内科疾病而言,脑出血为较为严重的内科疾病,其治疗过程中相对复杂,且死亡率高。该种疾病的主要治疗目的是消除血肿,降低脑损害,最大限度修复脑组织正常作用与功能。就其具体的治疗方法而言,主要分为内科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类。内科治疗主要包括降低颅内压、控制水肿、增强营养代谢、血管管理以及促进脑细胞恢复、减少并发症等;高血压是造成脑出血的一个重要元凶,如果不加强血压控制,有可能会导致再次出血与血肿增大。相关研究也已经表明,脑出血患者的血压越高,其致残率与死亡率也越高,同时血压过低或骤降又会对脑功能造成损害。因此,医师在血管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血压控制标准。降低颅内压:对脑水肿进行有效控制是脑出血急性期降低颅内压及抢救成败的关键。甘露醇是目前用于降低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常用药物,其性能稳定、脱水作用强、毒副作用小,同时具有消除和抑制脑水肿、增强脑细胞缺氧耐受力及降低血液粘稠度的功效。
结语
总之,对于内科疾病而言,病情多样且治疗过程中相对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治疗方法过程中应符合疾病治疗机理,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与措施,从而提升治疗质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应注重对治疗方法的不断哟花与创新,并注重中西医疗方法的结合,意义各自发挥其长处,取得良好的诊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进华.临床内科疾病治疗方面的经验总结[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8:102-103.
[2]闫振霞.体位护理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J].现代护理,2006,13:1214-1215.
[3]殷德翠.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8,17:11-12.
[4]宋家明,宋云峰,杨义清,耿静,杨桂芳,赵丽.社区内科疾病构成及基本药物的合理应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03:423-424.
方东华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