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最近这一次升浪是由四月初开始,三月二十七日星期五内地收市后,中证监宣布,内地公募基金可透过沪港通直接投资港股,而不再需要动用QDII配额,大量释放了内地近四万亿元资金,直接投资港股。自去年11月沪港通开通以来,沪港通成交一直偏低,每日沪股通配额只有两天用尽,而港股通配额从来未用尽。市场缺乏了一枝强心针,三月二十七日的新政策提供了市场的激素。港股在复活节假期回来后,四月八日至四月十三日,连续四天急升,累积升幅达到2741点。当然港股的升幅远远比不上A股,A股今年升了50%,恒指由年初到最高28588点也只升了21%。
四月初内地政策改变不单只造成港股牛市,也带动了香港上市公司的集资热潮。除了新股上市集资外,证券公司集资最多,英皇证券最近就集资15亿元,三月份海通国际集资90亿元。还有一些比较少人知道的是上市公司在债券市场举债,主板及创业板多间公司在债市融资。令人关注的是上市企业债息,由三月的十厘以下,一下子就升上接近20厘。有人留意到,四月到五月份,特别多三四线公司的股价突然急升。最令人侧目是在五月八日,恩达集团(01480.HK)突然由30元升上102元;飞尚无烟煤(01738.HK)由10元升至51元;集成两伞(01027.HK)由10元升至21元。到五月十九日,今年的神仙股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急跌一半,至停牌。五月二十日,轮到高银金融(00530.HK)及高银地产(00283.HK)急挫近五成。这一切的发展令人质疑,企业举债,和股价急升有没有直接关系。上市公司是否利用债市集资,筹得资金,然后在市场炒高股票,在高位套现?
在股市,中央也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内地产能过剩,出口疲弱,地产市道疲弱,固定投资下跌的形势下,炽热的股市是经济唯一的亮点。中央需要股市来刺激消费来代替固定资产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去年中国经济增长7.4%,今年只有7.3%,有经济学家估计,第二季经济增长不能保七。生产物价指数连跌三年多,消费物价指数只升1.4%,远低于预期。汇丰的制造业指数连续三个月低于50,官方的制造业指数也只轻微高于50,五月份是50.2。
中证监规范融资为股市降温
官方媒体带头唱好股市,新华社出多篇文章,唱好股市。但是官方又恐怕股市过热,形成泡沫。于是官方三度出口术,用查孖展来泠却过热的股市。今年一月十九日,中证监指多间证券商在融资融券违规,被罚停止新业务三个月,令到炽热的港股冷却了三个月,港股直至到四月才恢复上升。中央第二次干预是四月二十日,又是收紧孖展,恒生指数急挫558点,这次港股只需一个月又反弹。最近一次是上星期四,五月三十日,中证监要收紧场外孖展,令到A股急挫6.5%,跌321点,跌破4600点,也拖累到恒指一度急挫800点,收市跌626点。这次干预的效应更短,只两天后,上证综合指数重上4800点,恒生指数再回升218点。中央干预股市的,成效已经减弱,相信六月份A股会再拾升轨,港股可在六月再升破28000点。
蔺常念/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