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熊在台北 保育宣導城市觀光大使
- 来源:专案经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圆仔,黃色小鴨,紙貓熊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25 13:19
2013年,黃色小鴨引領風騷,成了各城市爭相競奪推展觀光行銷的最佳代言者,也為台灣的大型公共藝術展演,劃下了嶄新的一頁。然而在黃色小鴨的展出城市裡,卻不見台北這個首善之都的蹤影。
正當黃色小鴨的旋風還在台灣徘徊不去時,2014年3月,1,600隻紙貓熊大軍浩浩蕩蕩地在台北登場,不僅搭上了臺北市立動物園的萌教主「圓仔」熱潮,紙貓熊還承載著保育宣導及城市觀光的重責大任。
「其實,一開始台北市也曾要爭取黃色小鴨!」臺北市觀光傳播局主任秘書游淑慧談及「1600貓熊世界之旅」展覽緣起表示,為了不讓高雄、桃園、基隆專美於前,北市府的確接到不少民眾建議,希望能在台北看到小鴨本尊,不過在考量預算、腹地、交通運輸等綜合因素後,排除了黃色小鴨來台北的可能。她說,「雖說湖光山色搭上黃色小鴨,有別於港灣風情,但台北公園腹地較小,就怕無法容納龐大人潮,不管是大佳河濱公園或是內湖公園,似乎都不盡理想。再者,小小的台灣,一下子就有三個城市搶展黃色小鴨,實在有點多了!」也因此,在左腦創意行銷的建議下,為了有所區隔,改與國際知名papier-maché的法國藝術家Paulo Grangeon接洽,才促成此次的「1600貓熊世界之旅—台北」戶外公共藝術展。
事實上,在大貓熊寶寶圓仔出生後,圓仔不僅一舉成為萌翻全台的動物明星,也成為台北最吸睛的城市代言人,更讓貓熊議題持續延燒。
搭圓仔順風車藉由在地元素突顯聚焦無獨有偶地,成就「紙貓熊世界巡迴展」的「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 Life Fund,簡稱WWF),這個1961年成立的組織,向來致力於對世界野生動物與瀕臨滅絕物種的保育工作,它的標誌就是一隻黑白相間,被命名為「琪琪」的貓熊。
在這樣的概念之下,2008年時,WWF主席Serge Orru特地前往法國與Paulo Grangeon碰面,希望透過Paulo Grangeon的特殊紙雕技術以及可以大量複製的能力,進行一項大規模的藝術創作,於是在2008年7月,成就了這件為絕種生物請命,同時兼具教育意義的「1,600隻紙貓熊特展」。「創作當時,經WWF研究判斷,世界上僅存約1,600隻野生貓熊!透過1,600隻紙雕貓熊的呈現,這樣能更具體感受貓熊面臨絕種的嚴重危機感,體認瀕危動物保育工作的重要性。」游淑慧邊解釋著紙貓熊展及「1600」這數字的來由,也邊釐清展覽與圓仔的關聯性,「紙貓熊來台時,算是剛好搭了圓仔的順風車,不過,兩者的本質都在強調愛護動物及保育,其實出發點還是雷同的!更重要的是,台北向來定位於綠色城市,兩者的結合某部分也強化了行銷推廣的效果。」
這1,600隻紙貓熊,皆由藝術家Paulo Grangeon創作,利用廢紙當媒材,加上白膠做出各種立體堅硬的作品,為了強調保育及環保,作品全以回收紙為素材,再加上米飯煮成的漿糊黏著塑形。「製作過程必須完全手工,每一隻紙貓熊的樣子都不可能一模一樣,全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創作。」游淑慧說,Paulo Grangeon從決定開始創作至完成,僅花了約10週的時間,而且所有的作品都是在泰國以混凝紙漿製成。
由於此次的貓熊展背後還賦與相當的保育意義,為了強化焦點,同時也突顯在地的保育議題,除了貓熊之外,台灣黑熊也是瀕臨絕種的動物,因此北市府特別請PauloGrangeon到臺北市立動物園實地觀察台灣黑熊後,打造出200隻台灣黑熊紙雕。「所以快閃後的第二階段展出,這200隻台灣黑熊紙雕一起參展,目的就是要喚醒大家對於瀕臨絕種動物的重視,也希望大家把這種關心喜愛化成行動支持,從對圓仔誕生的喜悅到對貓熊黑熊的保育、甚至環境保護、生態保護乃至環境教育都能兼顧。」游淑慧說
亞洲首發站 戮力打造新典範
台北,是1,600隻紙雕貓熊的亞洲首站城市,在這之前,紙雕貓熊已走遍歐洲巴黎、柏林、漢堡、羅馬等超過二十座城市。而搶先香港做為亞洲首發地,游淑慧坦言壓力不小,「先辦、後辦都各有好處,以黃色小鴨為例,香港率先打響小鴨知名度,而後頭的城市乘勝追擊即可,但也很怕熱潮拖久會後繼無力。因此,我們選擇打頭陣,希望樹立出新典範。」
不同黃色小鴨的「大」,紙貓熊是「多」,在材質上,黃色小鴨是由PVC塑膠製成,紙貓熊則是回收廢紙,「更重要的是,黃色小鴨的背後沒有故事,它是一個另人開心的玩具,而紙貓熊承載的,卻還有保育等教育意念,展出結束後,所有展出藝術品都會義賣,義賣所得都會捐給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做為生態保育的基金,希望可以為台灣動物保育及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游淑慧分析著兩者的不同。
快閃加入特別景點 形塑城市觀光主題
為了豐富展出內容,形塑出台北特色,在正式展出前,紙貓熊們還事先暖身,從2月20日開始至2月24日,貓熊大軍分別在台北各大景點,如剝皮寮、大安森林公園、凱達格蘭大道等地「快閃」,有趣的是,眼尖的民眾也發現在快閃的貓熊軍團中還有其他的動物,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瀕臨絕種生物的困境,在快閃活動裡,除了原本的貓熊大軍,還讓十種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當「神祕客」一起現身,包括台灣黑熊、北極熊、黑犀牛、亞洲象、白海豚、台灣雲豹、綠蠵龜、八色鳥、諸羅樹蛙及台灣石虎等,與貓熊大軍一起快閃,逗趣又富趣味的方式引發不少話題,也讓貓熊展未演先轟動。
但要完成這項「快閃」任務,游淑慧直說沒有集眾人之力是無法達成的,光以封鎖敦南這個車水馬龍的林蔭大道來說,就非常需要市府跨局處的整合規劃,更遑論每一個快閃地點,光是擺放、收拾1,600隻貓熊,人力的動員自然可想而知。「而不同於歐洲,台北還有天氣這個不確定因子,特別是3、4月多雨,雨天的解決方案也考驗著我們的應變能力。」游淑慧說,還好觀傳局和策展單位早已擬定防雨計畫,設計出專屬紙貓熊的雨具,毛毛雨時讓貓熊們戴斗笠,小雨時則讓牠們穿上透明雨衣,儘管如此,突來的大雨還是損壞了不少的貓熊,得進場維修,但穿著雨衣的貓熊,卻也意外形成可愛的景觀。
如今,「1600貓熊世界之旅」已成功落幕,也為台北市帶來不少驚人的觀光效益。
光是228首展當天,便吸引29萬人到場觀看,而第二階段移師至兩廳院藝文廣場,更成功吸引39萬1000人次觀賞。除了觀賞人數屢創新高外,也吸引了諸如Times等國際媒體的報導,至於接續舉辦的香港,也因台北的成功,產生了不小的壓力。
游淑慧認為,這樣的活動是相當具有城市行銷的指標意義,「首先放在市民廣場,旁邊有台北市地標-101,接下來是在中正紀念堂前,也是台北市地標,就連快閃的景點選擇,全是台北指標性的遊覽地點,不僅具有環保教育藝術的意義,讓民眾共同參與,也達成行銷台北的目的。」
清楚主軸 架構成功觀光行銷
她說,觀光行銷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楚的主軸特色,以城市意象來說,台北已具相當的知名度,也許觀光上沒有大山大水的襯托,但人文與內蘊卻讓台北有發展觀光的優勢,甚至在2014年美國知名社交和娛樂新聞網站Buzzfeed選出全球26個適合獨自旅行的城市中,台北一舉擊敗舊金山和阿姆斯特丹等知名城市奪下冠軍,台北的友善、親切充份擄獲國際友人們的心。
從圓仔誕生開始,圓仔熱潮持續發燒,不僅讓逛動物園的人潮增加,圓仔正式見客後,人潮再創高峰,而動物園自製影片適時公布資訊,宣傳手法高明。配合圓仔議題,北市府觀傳局也推出貓熊捷運車廂、圓仔line貼圖等活動。游淑慧以觀傳局的統計說明,貼圖上架還不滿24小時,總下載次數已超過242萬,創下公部門運用即時通訊軟體以來新高紀錄。「其中,又以圓仔穿著「Taipei」圍兜、吐舌搔頭的害羞主圖、抱大腿等貼圖最夯。」儘管如此,游淑慧說,圓仔的高人氣,自然是無庸置疑,不過牠仍只是台北市的一環,要行銷台北,仍需要更多不同的創意主軸、不同的激盪,才是將台北魅力持續發散的最好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