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病不靠谱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网上看病 不靠谱
  • 发布时间:2010-07-29 10:02
  家在深圳的李木兰是一家图书公司的编辑,因为工作关系,她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网上。对于在网上寻找药方,小李自有一套。“如果你想对病情有所了解,那么你上‘百度知道’就行了。但如果你想了解得更具体,并和其他人有所比较,那么就要上一些专门一点的医院网站,特别是一些专家的网上解答区、专家的博客等。”

  在小李看来,网络时代就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和互动性。“很多事情在家里就能解决,不是更好吗?”

  生病,不问医生问百度?

  近年来,很多像李木兰一样的人都习惯在网上了解健康知识。这样做的原因,一是图省钱和方便;二是希望保护隐私,不希望自己的病情为太多外人所知;三是寄希望于偏方、验方,以对付难以治愈的疑难杂症。网民只要登录到各大网站的搜索引擎,在关键字一栏中输入“医疗健康”或“养生保健”等词语后,数十万的相关页面就会出现在面前。

  每天,“百度知道”上都有大量的网友,询问自己的症状是何疾病,同时,还有大量的网友逐一回复。看准了这一市场需求,各大网站也纷纷开辟健康板块,按照呼吸科、消化科、骨科等类别对疾病进行分类,提供多种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检查方法等,浏览量也不低。

  在报社工作的李华也有上网看病的习惯。“去医院之前,先到网上查查,可以增加自己对病情的了解,我觉得挺好。比如,你要是打球扭到脚了,上网一查就会有很多好心人告诉你怎么处理,这些都是大家的经验之谈,为什么不用呢?”李华表示,让她热衷网络看病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更好地和医生对话。“每次去医院,自己还没弄明白就出来了,由于时间关系,很多医生也不能讲得那么细,所以我们必须对病情先有一点了解,这样就可以更进一步地向医生询问。”

  迷信网络,反受其害

  其实像李华一样,通过上网了解一下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跟医生交流,确实有利于疾病的诊疗。但是大部分人过于依赖互联网解决医疗难题,恰恰可能适得其反。

  弊端1:对号入座,自己吓自己

  对于没有医学教育背景的普通人而言,很容易把疾病诊断的“可能”当成“必然”,对号入座,觉得自己的表现越看越像绝症,实则是自己吓自己。

  经常在网上“看病”的刘女士告诉记者,“网上什么信息都有,有的说没事,有的说很严重,因为自己确实因为这个病而担惊受怕,所以一看到有人说很严重,我就更怕了。”

  因为有病在身,她更倾向于那种病情严重论者,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和自己的症状一一印证,往往是了解得越多,自己越是害怕,而且到底自己的病有多重、怎么治疗都还不得而知。这样的结果,是还没看病,就已经背上了心理包袱,对正常的诊断和治疗非常不利。

  弊端2:网络信息真伪难辨

  通过网络查阅疾病信息确实很方便,但是这些信息当中存在很多错误,特别是一些个人贴到上面去的帖子,可靠性更差。实际上,每个人的病情都是很复杂的,个体化特征比较强,往往同样一种病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治疗,即使用同一种药,剂量也各不相同。因此,患者一定要摒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思维,患病最好能及时与专业医生沟通,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弊端3:网上看病暗藏陷阱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此前也表示,网络可以让人们方便地获取疾病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了解病情。但许多疾病不是通过网络信息就能诊断的,中医需要望闻问切,西医需要借助各项检查,绝不是仅仅通过患者的文字表述就可以判断病情的。

  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刘士敬博士认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要周密细致,并及时调整诊疗方案,这就要求患者医生之间有直接的接触和互动,这是仅仅通过网络联系所无法做到的。刘士敬博士提醒患者,网上看病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患者得不到安全保障,还很容易落入骗子设下的陷阱,受到巨大伤害。

  编后:从网上了解疾病诊疗知识有它的好处,你可以足不出户,不用花钱或者花很少的钱而得到相关知识,快捷而方便。但上述的几个问题还是要给患者敲个警钟。网络只是我们的一个辅助工具,该去医院还得去。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