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反思研究

  摘要: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能否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一个教师进取心、责任心、勇气和意志力的表现,是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好教学新理念的决定因素。教学反思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比较

  引言

  课堂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行为、措施、方式、方法、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检讨得失、权衡利弊、系统总结,以期新一轮教学取得更大进步。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更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当前风风火火的课改实验中,如何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核心,这也是我们教师应重点反思的地方。

  一、课前反思,提高教师的预测能力

  课前反思,包括每课上课前对教材内容的选取与舍弃、补充与延伸,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思考,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结合学情设计学案和课前作业。

  二、教中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任何一个小插曲、小问题也许都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在上课时及时捕捉那些教学机智、学生的精彩回答等闪光点; 或对课堂教学的疏漏失误等失败处,立刻进行简短的反思,给生成的问题腾出空间,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现就如何上好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2.1 根据课堂实际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交流方式

  新课改提出的“合作交流”在课堂中呈现出来的往往只是同学们“合作”找出教师布置的一些简单问题,然后派一个代表进行回答。这显然是不好的。合作学习的方式更多的应该是在学生个人遇到难以独立解决的学习任务时通过合作学习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曾有一题:在长、宽、高分别为4、5、3的长方体中,一只小虫沿着长方体上表面点A 爬行到下底面的B点的最短路程为多少?此题属开放类型。在课堂教学时我特意安排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兼顾学生们的学习程度,让他们变更座位、四人一组着手解决。自由发言总结时,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们提供了数十种的解决方案。此时,笔者感叹学生是多么的出色!听着学生的叙述,看着学生的变化,作为一名新课改一线的教师也越发感到了孩子们是幸运的,教师们也是幸运的。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学科知识,而且对提高每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及合作意识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2.2 善于挖掘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的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要做好他们的表率,把创新素质的养成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不同内容上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实施和每一个学生个体成长的全过程。如在八年级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教学中,基于它的抽象性较难理解的情况,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推理过程,增强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们利用小棒摆出他们所认为的平行四边形后,让学生通过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实际验证——理论论证——概括总结这几个步骤培养他们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

  2.3 掌握同课异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课异构”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同一课题的富有鲜明个性的教学设计。比较他们在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实现相互学习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育比较研究方式。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充分利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种思想方法,实现同课异构的教学,促进新教师的成长,拓宽视野。

  三、课后作业反思,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

  课后反思,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从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思想状态、数学学习成绩都会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状况。因此,我们在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时,不能死抱着数学教材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真实生活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

  以前,在对学生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教师只顾挥动着有力的大笔在学生辛勤的作业上勾和叉,久而久之,学生就麻木了那鲜艳的红色,“勾”也勾不起他们的兴奋与激情,“叉”也不会令他们伤感与不安,只是习惯于一个正确的答案,全然没有了做数学作业的学习乐趣。通过静下心来的反思,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数学作业布置不科学,缺乏新意。二是作业批改缺乏人性化。

  “有效的作业活动设计,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教师能把每次作业看做是自己与学生的交流、每天一次的谈心,作业本成为了数学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教师不仅在批改的方式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更在作业的布置上下了一番功夫。坚决杜绝统一的数学作业,而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他们的分层作业,让他们在循序渐进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作业形式的设计也变得多样化: 有观察思考、实地测量考察、图案和方案设计、学具制作、设计试卷、写考试体会等等,一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综合能力也逐步提高。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对批改之后的作业,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结束语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句话说得真好!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及时地、有效地进行反思,科学、全面地分析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反思,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更迎合实际需要。这对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学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

  [2]顾绍聚《“同课异构”让师徒结对走向共生》《教学与管理》,2007.11

  [3]连春兴,等.一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对比研究[J].数学通报,2009.4

  温晶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