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伯科:一家真正的“中国企业”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威伯科,控制系统,全球化,中国制造
  • 发布时间:2015-07-01 10:07

  在中国,为中国,威伯科已变成实实在在的中国企业。

  近十年,威伯科在中国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长跑赢市场,中国市场成为威伯科全球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区域。威伯科快速扩张版图的背后蕴含了什么?

  威伯科全球副总裁、亚太区及中国区总裁于素杰的解答是:“因为威伯科是真正地根植本土。”

  销售数据向来是企业市场表现的晴雨表。2014年,在整体市场下滑2%的市场环境下,威伯科全球销售额达到29亿美元,增长6%。其中,中国销售额2.2亿美元,占比接近8%。

  “单从业务的权重来说,威伯科的欧洲市场仍然最大,但是增长最快的市场肯定是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中国在过去的八九年里始终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跑赢市场,成为威伯科全球市场中上升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也为于素杰的升职带来支持,她在去年,由中国区总裁升任为集团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并兼任中国区总裁。

  据于素杰介绍,单车装车价值的增加是威伯科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她分析说,“威伯科是一个车辆控制系统的供应商,产品覆盖制动系统、稳定控制系统、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空气管理体系。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车辆主动安全和节能的重视,以及不断颁布的安全法规,车辆拥有更加安全、智能的控制系统已是大势所趋。在越来越严格的强制性政策法规的推动下,许多过去不安装车辆控制系统的车辆装配了这方面的产品。而安装车辆控制系统的车辆范围的扩展,就会带动威伯科单车装车价值的提升。比如国标12676制动系统新标准的颁布,促使更多的车辆安装ABS。再比如欧四标准的颁布,对符合标准的车辆的空压机提出了更节能、更环保的高要求,这种高要求就会大大推动车辆控制系统产品的升级换代。还比如ABS,商用车方面最早要求安装在16吨以上的卡车上,现在拓展到3.5吨以上的卡车。整车厂要生产出满足法规要求的车辆,就要扩展安装控制系统产品的车辆范围,这对于主要做整车匹配业务的威伯科来说,尤其是对在车辆控制系统里边产品线最长、最全的威伯科来说,大大延长了匹配整车的产品供应链。”

  中国商用车市场进入新常态,而主要做商用车整车匹配业务的威伯科未来还会继续延续两位数的增长吗?于素杰信心十足,她去年曾表示未来五年威伯科中国市场销量要翻番。据介绍,于素杰的信心来自威伯科的全球三大战略,即技术领先、本土化和卓越的执行力。

  首先,技术领先。威伯科在主动安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两手举措,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引入新技术,或针对一些比较成熟的产品进行二次开发,以便有针对性的满足特定市场要求。于素杰说:“并不是成熟产品就没有再开发、再创新的空间。不断的技术创新会驱动单车装车价值的提升。即使在整车总产量不变的情况下,仅是单车装车价值的提升也将增加威伯科的整体销售额。”

  其次,全球化或本土化。威伯科在供应链文化、技术、人才、决策方面都做到了本土化。于素杰认为,“决策的本土化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威伯科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在中国做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全球性的公司如果一切都是要靠集团下指令的话,就会失去引领市场、适应市场、对市场做出反应所需要的速度,也就失去占领市场的先机。”

  第三,卓越的执行力。威伯科的卓越执行体现在生产运营的各个方面,据介绍,威伯科开创性地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将“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理念贯穿在生产管理甚至是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也贯彻在整条价值链中,把这一概念向客户、供应商等延伸,建立了不少共同的六西格玛推广项目。“在这种理念的带动下,整条价值链的生产效率都会获得提升,也就给客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价值。只有给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的高接受度,这也是在接下来的五年当中,即使整车产量没有太大变化,我也有信心说我们的销售额还能持续增长,且销量翻番的原因。”

  本土化,入乡随俗,满足中国客户需求,是大多数合资、外资品牌是否能在中国实现快速、长期发展的要素。威伯科的本土化情况如何?

  “最早大家都在提中国制造,威伯科早就超越了这个阶段。我们现在是为中国设计,‘在中国,为中国’。不仅在中国是这样,我们在印度也是强调‘在印度,为印度’。真正地根植本土,是威伯科成功的要素之一。”于素杰平常不太强调威伯科是外资公司,更强调威伯科是一个全球化公司,而不是一个国际性公司。国际性和全球化有区别吗?面对《汽车观察》记者的提问,她的答案是,“二者的区别在于,国际性公司就像外资公司一样,属于外派企业;而全球化公司是变成实实在在的中国企业,不仅中国人运作,还为中国市场设计开发适应于中国市场的产品,而且中国当地人服务、管理市场。”

  于素杰之所以更喜欢给威伯科贴上“中国”企业的标签,因为威伯科中国的领导团队都有本地人才组成,并且员工也基本都是中国人,无论管理、研发、销售、合作人员。

  对于本土化的重要意义,于素杰有着深切的个人感受。2008年左右,整车企业每年产量跳跃式增加,而到2010年顶点之后开始下滑。如何适应剧烈的市场变化,对威伯科提出了新挑战。当时,威伯科所有生产线完成了全套精益化改造,在产能上具有正负30%的灵活性,从而适应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这些解决方案从欧洲、北美没有任何能够借鉴的现成经验,全部是威伯科的本土研发团队在中国完成的土生土长的创新。“那段时间现在说起来轻松,但当时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

  同时,威伯科与客户合作也一样遵循“在中国,为中国”的原则。据介绍,威伯科与整车企业实行研发合作伙伴的合作方式。在整车车型开始设计、甚至刚开始进行概念设计时,威伯科已经加入其中。于素杰说:“威伯科已成为和整车厂家车型开发工作同步的一家零部件供应商。威伯科从提案开始加入整车的早期开发,从制动计算到系统匹配,到安装样车、测试样车、技术试况等。且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还负责对客户进行人员培训。培训包括对技术人员进行整个工艺的培训,对售后服务人员进行软、硬件支持等方面的培训,所以威伯科的服务是精准贯穿整个价值链的服务。”据介绍,很多主机厂不是把威伯科当成一般的供应商、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深层合作伙伴。威伯科致力于和客户建立一种稳定、长期的相互渗透的整合合作关系,真正实现内置化、一体化的合作。

  以此观之,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之后,业务之所以根深叶茂,除了融入中国、推动本土化之外,更值得我国自主零部件企业学习的是,如何为客户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增加客户粘性的企业经营秘诀,以及如何满足客户需求、乃至创造客户需求的精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