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絲路 大時代 從西安到羅馬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大絲路,西安,羅馬
  • 发布时间:2015-07-08 14:48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熱潮的帶動下,古老的絲綢之路再次走進我們的視野。在本刊迎來35週年之際,我們特別推出這期絲路專輯,帶您從西安到羅馬,從中國的漢、唐、元盛世到絲路西端的古羅馬、拜占庭、阿拉伯帝國,重溫一代代駝商走過的輝煌歲月,再現東、西方文明東傳西漸的纖毫脈絡。在全球步入後P C時代的今天,昔日的汗血寶馬、駱駝已為越野車、高鐵所替代,馬可孛羅筆下的漫漫絲路早已不再遙遠,讓我們踏上這條東西方文明交流的瑰麗之路,一起探尋人類文明的源頭和未來走向。

  絲綢之路泛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商業貿易路線,包括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東西兩端,分別是東西方文明的源頭,其間分佈着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國。在通訊和交通都不發達的古代,這條道路不僅僅是地理上的一條通道,更意味着通往彼岸的舟楫,以及陌生而奇異的世界本身。兩條絲路連起東西方文明的源頭。

  陸上絲路

  連接中國腹地、中亞、西亞及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貿易通道,開通於公元前2世紀的漢朝、隋唐時進入盛景、元朝時迎來勃興,17世紀大航海時代到來後,逐步為海上商路所取代,慢慢衰落。陸上絲路包括穿越歐亞大草原的草原絲路和途經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綠洲絲路,通常說的絲綢之路主要指這條西漢張騫開通的綠洲絲路。

  海上絲路

  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明代時,海上絲綢之路航線擴展至全球,鄭和七下西洋,曾到達亞洲、非洲39個國家和地區,對後來達.伽馬、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具有先導作用。鴉片戰爭後,中國海權喪失,海上絲路進入衰落期。

  最早的行者們走了多遠?

  張騫 絲路使者第一人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先後兩次出使西域,一次歷時13年、一次歷時8年。張騫的兩次出使,開闢了中國民族交流史上的新紀元,被司馬遷譽為「鑿空」的行動。西域諸國從此呈現在中原人的視野中,東西方的商人們紛紛沿着張騫探出的道路往來貿易,成就了著名的「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瓷器藉此傳向西方,西域的汗血寶馬、黃瓜、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進入中原。

  總行程超過1萬公里

  法顯 中國第一部旅印實錄

  公元399年,六十五歲的中國東晉僧人法顯等從長安出發,經西域至天竺,踏上西天求經的旅程。其間共遊歷了20多個國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14年後,從海上絲路搭船回到中國。他隨後寫下的《佛國記》,記述了印度、斯里蘭卡和印尼等國家的宗教狀況和風土人情,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記載尤為詳細,成為研究中國西域地區和南亞、東南亞各國中古史、中西交通史以及佛教史的重要史料,也是保存至今的第一部旅行印度實錄。

  陸地行程超過1萬公里

  迦葉摩騰和竺法蘭 最早來華的西天高僧

  公元64年的一天,中國漢朝的一位皇帝(漢明帝)夢見一位金身人在他的皇宮中遊戲飛行後,便派特使前往印度求取佛經。3年後,特使們在今阿富汗北部遇到東來傳教的印度佛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於是就一起將佛像經卷用白馬馱至洛陽,並建立了中國首座寺廟白馬寺(今河南省洛陽白馬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也成了最早來華的佛教高僧。據說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遊記》裡的豬八戒、沙和尚和白馬的原型就是這裡說的迦葉摩騰、竺法蘭和白馬。

  行程預計2,500公里左右

  玄奘 最有名的西行僧人

  唐代僧人玄奘是中國西行求法僧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個,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便以他的事蹟為原型。公元627年,他經絲路一路西行,出新疆、經今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長途跋涉抵達印度。歷時17年,學遍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帶回經論657部。其所著的《大唐西域記》,記述了沿途各國山川、地貌、物產、習俗等,被譯為多種文字,成為研究中古時期中亞、南亞諸國及佛教的珍貴資料。

  行程逾2萬公里

  甘英 中國第一個到達波斯灣東岸的使者

  公元97年,甘英奉西域都護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羅馬帝國),他率領使團一行從龜茲(今新疆庫車)出發,經條支、安息(今伊朗境內)諸國,到達了安息西界的西海沿岸。安息國考慮到漢朝直接開通與大秦的商路會損害其中間站的壟斷利益,因而沒有向甘英提供更直接的陸路,而是備陳渡海的艱難,結果甘英止步於大海,未能到達目的地大秦。儘管如此,甘英的出使豐富了當時漢朝對中亞的認識,也成為中國第一個到達波斯灣東岸的使者。

  總行程1.5萬公里

  杜環 到過非洲並有著作的第一個中國人

  公元751年,杜環在大唐和阿拉伯帝國的怛羅斯戰役中被俘後,走完了古代絲綢之路的全程,還漫遊了阿拉伯地區,成為第一個留下姓名,確曾到過埃及、蘇丹和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的中國人。11年後,杜環從埃塞俄比亞的馬薩瓦港返航,最後在波斯灣乘上商船,沿着海上絲綢之路踏上歸程,最後抵達廣州。762年,杜環將自己的經歷寫成《經行記》一書,成為中國最早記載伊斯蘭教義和中國工匠在大食傳播生產技術的古籍。

  陸地行程超過1.5萬公里

  朱士行 「八戒」是中國西行求經第一僧

  三國時期的中國高僧朱士行(法號八戒)在鑽研佛經的過程中,感到很多經書刪略太多,詞意不明,決心遠行去尋找原本。公元260年,他從雍州(今陝西省長安縣西北)出發,通過河西走廊到敦煌,經西域南道,橫渡流沙,直抵于闐國。在這裡得到《大品經》梵本,抄寫90章、60多萬字。後來朱士行派弟子把抄寫的經本送回洛陽,自己仍留在于闐,直到去世。朱士行西行求法,為後世的法顯、寶雲、玄奘等人樹立了榜樣,成為中國西行求經第一僧。

  行程5,000多公里

  馬可孛羅 第一個向歐洲人系統介紹中國的人

  公元1271至1295年,意大利人馬可孛羅隨父親、叔父前往中國,返國後於1298年出版馬可孛羅遊記,成為第一部向歐洲人系統、真實地介紹絲綢之路沿途各國及中國的巨著。他將中國的驛站制度、常平倉制度、紙鈔制度,以及航海、造船和用煤做燃料等許多新奇的事物向歐洲人做了介紹。200多年後,哥倫布讀了馬可孛羅遊記,開始堅定不移地在海上尋找中國和印度,揭開了地理大發現的序幕。

  總行程至少1.4萬公里以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