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織了多年攝影活動,大概都知道讀者喜歡的口味,去中英街並不容易,單是這個地點我相信讀者一定喜歡;此外,大鵬灣地質公園對出是一望無際的南中國海,拍出來的畫面一定壯觀;最後,旅行家更邀請了蘇萬興(蘇sir)隨團出發,為我們講解中英街和大鵬所城的歷史、典故,大大的豐富了這次行程。一天之內能夠飽覽自然風光、認識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歷史和文化,吸引嗎?
去年大澳一天攝影遊和旅行家合作後,對他們認識多了,原來除了組織生態導賞之外,也為大澳的漁民持續發展,幫助他們自力更新,由漁民口述歷史,讀者聽得津津樂道,到現在仍記憶猶新。除此之外,他們也定期舉辦各種生態課程,包括海洋生態課程、天文攝影、中式木建築之楝樑等等,也組織本地遠足活動,而旅行家旗下的綠恒生態旅遊則主要組織境外旅行團。
選擇和旅行家合作是他們對每項細節都相當用心,就像今次攝影活動,從設計行程開始,他們已提供了很多專業意見及注意事項,在出發前更實地考察過一次,然後把考察後的意見和我分享,再調節行程。我相信單單是這一點,也不是所有旅行社都能夠做到。而且,今次活動旅行家創辦人Charles亦與我們一齊,整個行程他一直隱姓埋名,務實謙恭地為我們服務,直至行程完結時領隊在車上才正式介紹。
中英街–從歷史邊界到水貨集中地
遊覽中英街一定要到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參觀,3層的展覽廳陳列着晚清時代市集繁華景象至香港回歸中國的一些重要歷史,有蘇sir細說歷史和解說,中英街的導遊都「企埋一邊」,因為蘇sir不單講解歷史,更有他親身經歷過的事情。
中英街的7座界碑是遊覽重點,由於我拿着沉重器材邊走邊影,漸漸跟不上蘇sir了,其中吸引我的,就是看到中港兩地只是一河之隔,眼前是公安,河後面是香港警察,剛好有人過境,於是趕緊拍下,畫面相當有趣。
沿着界碑一路走,慢慢從歷史的長廊走到現代,風光截然不同,看到一車車貨物穿梭大街小巷,商店都販賣着各種從香港而來的貨品,洗頭水、化妝品、首飾、服裝等等;他們忙着買貨運貨,我們一班團友則聽着蘇sir講解,尋找界碑,身處其中,確實有點穿越時空的感覺。
短短1小時,我們的雙腳站在中國及香港的邊界,這是一個很獨特的體驗!離開中英街過關的時候,安檢抽查了其中兩位團友的相機袋,亦因為這樣,我才能「脫險」,事關我的相機袋2機3鏡,肯定中招呢!
大鵬灣地質公園–踏上1.5億年前的岩石驅車1個多小時到達大鵬灣國家地質公園,要拍鹿嘴一望無際的大海,須轉坐約20分鐘電瓶車才可到達,沿途見到有個近4公里的海灘長廊,炎炎夏日,玩水最好不過,因此,遊客也比較多,去程還可以,回程塞車比較嚴重。
要感恩的是活動當日天文台預報雷暴,但當日沒有下雨,更不時有陽光,我們到達鹿嘴時天陰陰,十分悶熱,好似快要下雨的樣子。不管怎樣,看到那廣闊無邊際的景觀,心情是豁然開朗,一身的煩擾讓微風吹走,換來的,卻是一身臭汗呢!
遊覽完畢後,好不容易才可離開,其中一部電瓶車電池用光,加上回程沿路十分擠塞,車程比原定時間花多了一個小時,這確實有點不足。
大鵬所城–深圳八景之首
佔地達10萬平方米的大鵬所城,要找出最具特色的古民居、街道、城門、將軍府第等等地點,沒有蘇sir的帶領,恐怕我們走一整天也走不出來。由於時間所限,我們只能夠重點遊走城門、幾個將軍府第、天后宮等等地點便要怱怱離開。
由於蘇sir的講解實在太吸引,大部份的團友跟着蘇sir,而我和幾位攝影發燒友就到處取景,我們從古城門開始就已經離隊了,未能細味箇中的歷史和典故,勉強跟着大隊的蹤影,看到幾個將軍府第、天后宮、鵬城學校等等地點,相信跟着蘇sir的團友一定獲益良多。
離開大鵬所城的時間已接近6時,比原來的計劃遲了個多小時才返到福田口岸。
後記:
今次攝影團成功舉行,感恩每位團友給予本社的支持,也借此機會特別感謝坐第二批電瓶車的團友們,由於回程電瓶車突然無電,需要另召一部七人車,而其他團友則要困在另一電瓶車。
未能參與今次活動的朋友,會否感到有點可惜?由於今次活動反應遠超預期,中國旅遊會否再次組織中英街攝影活動?請各位拭目以待。
今年是中國旅遊創刊35週年,大家還記得我們組織第一個攝影團是去那兒?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