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下的大舞台 2015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

  • 来源:汽车杂志
  • 关键字:青海湖,电动汽车,新能源
  • 发布时间:2015-08-20 12:33

  电动车到底好不好?拉出来溜溜!2015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给各大电动车企搭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大舞台。高强度、长距离、低气温、高海拔,敢上这个比赛的,都是强者。

  6月18日,随着参加2015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的赛车缓缓驶入西宁大剧院,这也预示着本届赛事圆满落幕。本次赛事3天里程总计981.4公里,紧凑而充满挑战性。但这样的比赛,对于参赛厂家而言,是真正展示自身技术成功的最佳舞台,而无论是对于参赛的车手还是跟随报道的媒体朋友亦或是沿线的乡民们而言,都是一次重新认识新能源车不可多得的机会。——其实当前制约电动车发展的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消费者对新能源信心匮乏。电动车挑战赛以及电动车拉力赛,正是破除这一壁障的最佳途径。

  新能源的大舞台

  三天的赛程里包含了各类复杂的道路状况和天气状况。第一天低温小雨天气和逐渐攀升的海拔算是给参赛赛车和车手们一个下马威,提醒他们未来的赛程会更加艰苦。第二天近乎零度的天气和海拔4120米的大冬树山垭口才是本次赛事最大的考验。但参赛的北汽新能源ES210、EV200、长安逸动EV、东风日产启辰晨风、比亚迪戴姆勒腾势五款电动车全部完成翻越壮举,并且车辆工作状况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不仅让媒体朋友们大吃一惊,就连驾驶它们的车手们同样感到意外。在完成第二天的比赛后,车手陈德安就表示:“这次比赛确实非常困难,0℃天气还要翻越高山,传统燃油动力的车辆都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正常工作,但是这5款车型都很好地完成了比赛,这是我第一次长距离地驾驶新能源汽车,它们的表现真的出乎我所料。”

  比赛只是一种手段却并非最终的目的,环湖赛的组织者们最终还是希望通过比赛这个途径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新能源汽车,而每当电动车回到赛会在沿线各个站点设置的充电站时,都会引来乡民们的围观,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推广。人总是受到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或许他们会比其他地区的人更容易接受新能源汽车,这不是最好不过的事吗?而媒体朋友们通过全程跟随报道、试乘新能源汽车,也让他们比起以往或许只在城市内简单试驾得到更加全面的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只要社会公众在认知上对新能源汽车发生改变,那么组织者们的工作也就已经成了一大半了。组织者们最想看到的莫过于此。

  北汽新能源在评测结果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最佳突破奖、最佳空间设计奖、最佳静音效果奖、最佳快充能力奖、最佳节电能力奖等十项大奖。

  北汽的主场

  作为本次赛事的最大赞助商,北汽新能源为比赛带来了三款新能源车。其中选择EV200以及ES210作为比赛车辆,EV160则作为展示车。在北汽新能源团队中,有一位目光如炬动作干练的中年人,他名叫李兴东。李兴东是北汽新能源的工程师,面对媒体的采访需求,李工非常爽快地答应下来。就像北汽新能源给人一直以来的印象,平易近人。

  “其实北汽新能源还是非常重视这次比赛的,因此我们带来了三台车辆。而且提供了4台EV200进行改装来跑拉力赛。这次的拉力赛车也是为了检验自身的产品质量,实践证明,经过改装和加固的EV200是完全可以完成拉力赛事的。”李兴东说。

  作为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中成绩比较突出的北汽新能源来说,这次参加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有着特殊的意义。第一届来参赛更多的是带着品牌宣传、普及电动车知识的目的。而再一次参加比赛并带来多种车型,更多的则是希望借助这个品牌赛事检验自己的产品。

  至此,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圆满落幕了,李工回顾起这3天赛事中遇到的困难时,他充满信心地表示:“几台参赛的车都表现出色,从技术水平来说,应付这段路程还是比较轻松的。其实这次比赛相比较前一届已经顺利很多,也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困难,如果非要说困难的话,还是这里不太稳定的天气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电动汽车在高原上则是不太受影响的。”

  虽然高原的低气压和稀薄氧气并不能对电动汽车带来太多的影响,但是低温会影响电池的蓄电效能。李工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倒是非常自信:“虽然三元锂电池分很多种,但是三元锂电池最大的一个优势在于抗低温,目前北汽新能源使用的电池组,在-20℃以上都能够保持非常好的效能。”

  实际上目前的电动汽车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却一直没有办法大规模地铺开销售,李工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即使在得到国家的补贴之后仍然在价格上相比传统汽油车有劣势,这是受到新能源车的生产规模所制约的,当大众开始普遍接受电动汽车的时候,生产规模提上去了,才能够降低成本,价格才能真正降低。”

  鏖战严酷高原

  6月17日,2015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进入第三天,也是环湖评测赛正式开始的第二天,车队从祁连出发,进行爬坡能力的测试,之后到达海拔4120.6米的大冬树垭口,到老日根村开始赛车节电能力的测试,之后到达原子城,开始全球唯一的短道电动汽车拉力赛。

  上午7点30分,车队正式出发,而迎接他们的是今天首个评测项目——爬坡能力测试,这也意味着车队将正式挑战本次环湖赛的海拔最高点。和首个评测日一样,伴随参赛车辆一同前行的还有低温、冻雨天气,这样的低温天气,会否对电池的工作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呢?

  在祁连通往大东树垭口的路上,组会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大落差长U型弯进行电动赛车爬坡能力的测试。北汽新能源的EV200由于搭载了最大额定功率53kW、最大扭矩180牛Nm的电动机,同时整车轻量化设计,使其加速能力和爬坡能力强于对手,在这一环节占得优势。0~50km/h加速时间缩短到4.7秒,甚至在车速超过100km/h之后,它急加速时还有很强的推背感。而长安逸动EV搭载的则是XLBA01型号的磷酸铁锂电池组,相比EV200的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稳定性会更强,加上长安汽车将电池组安置在后排座椅后方,使电池组保护更到位,碰撞可能性更少,从而达到非常高的安全性能。不仅安全性得到了保障,长安逸动EV使用的是代号为264TYZ-XS14BA电动机,这台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90kW,相当于目前国产品牌主流1.5T发动机的动力水平。以上两台车辆代表的是如今主流电动车主要造车理念,一个如EV200讲究持续稳定的实用性,另一个则是长安逸动EV运用高输出电池组带来澎湃驾驶感受。而在参赛的其他车辆中,与EV200同属北汽新能源公司的ES210也采取同样的策略;比亚迪戴姆勒腾势则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最大功率为86kW。

  在对5款参赛电动车的爬坡能力进行测试之后,10点30分,海拔4120.6米的大冬树山垭口传来好消息,参赛的北汽新能源ES210、EV200,长安逸动EV,东风日产启辰晨风,比亚迪戴姆勒腾势五款电动车全部完成翻越壮举,并且车辆工作状况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让全体车队人员无不为之自豪地欢呼雀跃,欢呼本次赛事完成了挑战了世界电动车领域新高度的壮举。

  首创电动拉力

  与首届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有所不同,今年的赛事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此次环湖测评赛是世界上首次由最权威专业的测评机构进行测评的纯电动汽车挑战赛,因此专业拉力赛道的设置自然必不可少,世界上首次由纯电动汽车挑战的砂石拉力赛段便由此而来。

  在本次赛事中,有4辆北汽EV200被改装成拉力赛车——通过底盘加固、增加钢板和防滚架改换手刹,让车辆成为世界上第一辆纯电动的拉力赛车。EV200的电池系统选用了BESK的三元锂电池,电池蓄电量可达30.4kWh,经济时速下的续航里程达到240公里,电池寿命超过10年20万公里。目前主流的电池类型主要分为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种,两者相比,三元锂电池拥有更强的蓄电效能。由于EV200比较小的车身上能够安装的电池组也相对有限,三元锂电池成为了非常合理的选择。

  赛段设置为封闭砂石赛道,单向里程为10公里,往返使用。因砂石赛道路况较为复杂,造成赛车在行驶时颠簸,使得抓地力减弱,因此十分考验参赛车辆的性能。为了发挥出更好的性能,北汽新能源军团对参与挑战的EV200性能进行全新升级。此次改装由国内著名拉力车手陈德安领衔的专业赛车改装机构“德安改”亲自操刀,陈德安表示,“虽为电动,但经专业调校后的北汽电动赛车,动力倍增,起步提速不逊色于燃油赛车。”

  对话:成本是决定性因素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勇

  AM:今年长安汽车选择参加环湖赛的赛事,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任:其实这个不外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想通过赛事来宣传我们的长安新能源汽车,第二个我们也希望将产品带到现场来为赛事助威。我们希望通过比赛来展示我们长安逸动EV这款产品在整个新能源汽车界的水平。

  AM:比赛是否达到了你们参赛之初所设想的目的呢?

  任:通过在赛道上的表现来看,我觉得中国的新能源车还是达到了非常领先的水平,无论是高海拔环境还是低至0℃的温度,都没有一台车出现异常的状况,这确实是出乎了大家的预料,并且发展得还是比较成熟。

  AM:这次比赛有多达5款车型参与评测,那么这4个品牌的5款车型互有哪些优劣势呢?

  任:作为一个观众的角度,其实是看不出什么区别,但从这些车型的表现来看都非常不错。不过要真正比较出高低来,还是要以数据说话。

  AM:对于未来环湖赛的发展,您有哪些建议呢?

  任:今年的环湖赛评测还是主要体现在单项上面每个赛段都有独立的评测项目,我认为如果将这些单项比如说快充能力、续航能力、性价比这些方面综合起来测评,会更加贴近消费者的使用场景,同时也更加容易让消费者接受新能源车,消费者一眼就看出这辆车好在哪里,适合哪些消费者。

  AM: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哪些方面是需要重点改进呢?

  任:我认为第一个方面是成本,成本的降低是需要整个产业链共同努力来完成的,不是单单靠厂家。另一方面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这个产业来看,车这个产品其实发展得很快,老百姓的选择面很广了,但是像充电桩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非常落后的,老百姓买新能源车回家会遇到没有办法充电的问题。

  Text:田永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