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才更是全才

  什么叫天才?×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有一定的天赋的人。那么,如果你很幸运或不幸地生了一个天才儿童,你该怎么办呢?别问俺,俺也不知道。不过让咱看看十五世纪时一个叫皮耶罗的意大利男人是怎么干的吧。皮耶罗有个小儿子唤作莱昂纳多(事实证明,这和我们的张伟王芳李秀英一样,在意大利的大街上随便扔块板砖也能砸倒一片的皮耶罗和莱昂纳多),这小子自幼聪明伶俐,兴趣广泛,吹拉弹唱,尤喜绘画,无师自通,有“绘画神童”的美称。很显然,小莱昂纳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天才形象,皮耶罗—也就是他老爸,也这么想。他怕自己平庸的才智影响了儿子的发展,于是一脚将小莱昂纳多踢出了家门,让他自己去佛罗伦萨随波逐流自生自灭,真是一个伟大的好父亲啊!

  “十来岁到城市,不怕那太阳晒,努力在70年代。”从乡下来到大城市的小莱昂纳多,开始跟着一个叫韦罗基奥的著名艺术家学画画。

  第一天老师让他画鸡蛋,第二天也是画鸡蛋,第三天仍然是画鸡蛋,第四天依然画的是鸡蛋……就这样,我们的小莱昂纳多同学,一个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他人生中最美妙的青春期里,与一个不存在的鸡蛋活生生地度过了三年。那一段带着“蛋蛋”忧伤的岁月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些什么痕迹,现在已经无从考证。我们只知道,从此以后,莱昂纳多开始喜欢穿粉红色的外套、习惯在胡须上涂上五颜六色,甚至厌恶跟没有蛋蛋的MM们打交道,转而喜欢和有蛋蛋的GG们眉来眼去的。或许也是因为这份特殊的爱好,同伴都开始疏远他。莱昂纳多很郁闷,蛋画多了以至于自己的蛋蛋除了排泄也没啥其他的功能了。长夜漫漫无心作画,于是闲得蛋疼的他抛下画笔,开始做了很多“闲事”。

  医学

  跟大多数好莱坞科幻悬疑电影中的怪博士一样,孤独的宅男莱昂纳多把大量的时间都耗在了地下室,不过他折腾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或者说是别人的身体,冷冰冰的“身体”。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在解剖了三十多具尸体以后(好吧,我承认这个比喻可能会让同学们感到不适……),莱昂纳多对人体骨骼、肌肉、关节和内脏器官的构造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他采用蜡来表现人脑的内部结构,还有了用玻璃和陶瓷类材料制作心脏和眼睛的设想。他首先发现了人的心脏内部其实有四个腔室,并在实验记录本(也就是所谓的手稿)上画出了详细心脏瓣膜示意图。顺藤摸瓜,莱昂纳多还发现了血液的功能,提出了血液循环的理论。他认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血液不断地改造全身,把养料带到身体需要的各个部分,再把体内废物带走,甚至还设计了一套心脏修复手术的方案。要知道,他就压根没接受过任何医学相关的教育。其实莱昂纳多的这些发现和理论已经够强大了,不过更强大的地方在于足足过了几百年以后它们才被现代医学所证实。2005年一名英国外科医生还用莱昂纳多当初设计的方案成功完成了一例心脏修复手术。尽管在当时看来他绝对是个怪物,但到了后世,莱昂纳多却被尊为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哦,对了,需要补充一下的是,他还是个素食主义者(如果你跟莱昂纳多一样,每天跟这么多的“肉”亲密接触,我想你也会选择吃素的……)

  机器人

  也许是长期“血里来,肉里去”的经历,我们的莱昂纳多同学对人的身体逐渐开始产生一些深刻的想法。在他看来,人体本身就是一具非常精密复杂的机器,既然人可以像机器一样被拆成零件,那么各种机器零件为什么不能被组装成一个“人”呢?或许是为了证明机器与人体间的紧密相似性,或许是为了给自己做一个备份,抑或是为了满足宅男们心中的某种渴望,经过几番捣鼓几番折腾,莱昂纳多在1495年设计出了一款机器人。

  与我们现代人设计的机器人不同,这个机器人完全就是一个“骑士”—“他”身着15世纪末的意大利式盔甲,体内的主要是木头结构,还有部分皮革和金属辅助件;虽然这位骑士的模样相当威武,但如何让它动起来才是让莱昂纳多大伤脑筋的问题。经过反复比较,最后他想到了用机器人胯部的一个齿轮作为驱动装置,再由此通过两个机械杆的齿轮与胸部的一个圆盘齿轮咬合,这样机器人的胳膊就可以挥舞,也可以坐或者站立。更绝的是,它再通过一个传动杆与头部相连,头部就可以转动甚至开合下颌;只要再配备一个自动鼓,这个机器骑士甚至还可以发出声音。这是西方文明世界的第一款人形机器人,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期关于人体解剖学和人体运动学的研究成果。

  莱昂纳多在捣鼓机器人的时候,似乎对工程机械着了迷,他陆续设计了排炮、战车、大弓弩、投石器等异常生猛的器械。

  尽管莱昂纳多的诸多发明留给我们的都只是手稿上的几个草图,但是500多年后,有人严格按照他当年的设计图进行制作,最后几乎都成功复制出了手稿上的这些设计,对此我们只能说—很好很强大!

  汽车

  在莱昂纳多生活的那个年代里,交通基本靠腿,人腿和马腿。作为一个习惯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人,莱昂纳多对代表着广大剥削阶级的四轮马车有着相当的不满,更何况马儿饿了要吃,累了要歇,困了要睡,隔三岔五还给你玩点小脾气。这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不和谐,所以莱昂纳多同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像力,设计出了一款无需马匹就可以自动行驶的“汽车”。既然是汽车,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动力问题,莱昂纳多在这部车的中部安装了两根弹簧,然后人力转动车的后轮使得各个齿轮相互咬合,弹簧绷紧就产生了力,再通过杠杆作用将力传递到轮子上,就像钟表或一些玩具车上的发条一样。不过这部车子更奇特的地方在于它的车速控制系统:莱昂纳多在车身上设计安装了一个圆盘装置,圆盘表面设置了很多方形的木块,和每个轮子连接的铁杆的另一端与圆盘相接,这就是用于控制车速的装置。圆盘上放置的木块数量越多,与铁杆之间的摩擦就会越大,阻力也越大,轮子的运转速度越慢,行驶的距离越长。虽然这部车还不能载人,速度又慢,行驶距离也相当可怜,不过莱昂纳多居然还未雨绸缪地想到了刹车装置—他在齿轮之间安装了一个木块,通过拉动绳索将木块卡在齿轮之间,这样车就可以停止了。很显然,这东西完全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汽车”,也许,后世那个叫Karl Benz的同学正是从这个纸上谈兵的发明中得来的灵感呢……

  飞行器

  莱昂纳多通常很寂寞,很寂寞的莱昂纳多通常喜欢仰望星空,喜欢仰望星空的寂寞的莱昂纳多通常有一些奇怪的想法。某一天,他提出了一个“日心说”的理论,这种非主流的玩意明显与传统的“地心说”大大相悖。经过一番PK,虽然莱昂纳多没像某个倒霉的布鲁诺同学一样被教会抓去BBQ之,但后世却因此也只记住了那个比他小几十岁的哥白尼同学。

  郁闷的莱昂纳多更加寂寞了,他每天依然躺在树下对着天空发呆。看,一只小鸟灰过来了,又灰过去了,又灰过来了……这无疑让郁闷的莱昂纳多同学更加郁闷:凭啥我就只能在地上看着你胡乱灰来灰去的?于是,一股灵感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在他的郁闷中产生了。莱昂纳多把他设计的这种飞行器称为“扑翼飞机”,它模仿的是鸟儿和蝙蝠,具有多个膜状翅膀,双翼展开可以达到11米宽。扑翼飞机的动力来源于驾驶员本身,驾驶员“背着”飞机,操作时脚得不停地踩一个动力滑轮,双手也需要同时摇动手柄以提供动力,头部则是用来控制方向。要让这玩意飞起来可相当不容易,后世有许多人模仿莱昂纳多的设计来制造飞机,然而都逃不过失败的命运,有些人品好点的还能上下蹦跳几下,而大多数的都摔成了碎片。其实这也不能怪莱昂纳多,他早就意识到人类不可能强壮到可以挥动机翼的地步,因此在设计手稿上还留下了一段笔记,上面说单凭人力无法实现飞上天空的梦想,因此奉劝后人放弃这种思想。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不需要靠扇动翅膀来飞行了,各种动力的飞行器早已超越了古人的想像,不仅飞上了天,还冲出地球走向宇宙,这恐怕是莱昂纳多当年打破脑袋也无法想得到的了。

  这里咱不得不多说几句关于莱昂纳多手稿的事,这家伙终其一生每天都在写笔记。似乎天才都是古怪的,莱昂纳多也不例外,他的手稿全是用的一种镜像方式书写的—从右到左。

  作为一名左撇子,从右向左的书写顺序比从左向右写容易,而且不大容易将刚写好的字弄糊。甚至在莱昂纳多的画中,也有采用镜像绘画方式。总之,这个天才除了才华洋溢之外,写出来的手稿还透露出一股邪气。

  船舶

  捣鼓完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那水里游的玩意儿莱昂纳多怎会放过?他曾经把地球比做人:岩石和大陆就是人的骨骼,地表物质就是人的肉,而水就是人的血液。意大利被地中海所包围,是一个航海之国,而且岛内河港遍布,水上航运业相当繁盛。为了保持水道的畅通无阻,人们需要经常挖掘河道或港口的淤泥,但是意大利那巴掌大的地方又没啥人口,光靠人工的挖掘方式又慢又费力,效率低下,相当地影响资本家们的剥削力度。于是我们的莱昂纳多同学在这方面动起了脑筋,他设计制造了一种外形像船的淤泥挖掘机,用于清除浅水港口的沙砾、淤泥和泥土。这个巨大的挖掘机中间是个木制的两个动力齿轮,带动着一个巨大的竖着的圆盘转动,这个竖着的大圆盘的四边,装着四个巨大的挖勺,圆盘转动,大挖勺也转动,挖勺转到地面一侧时,就能将下面的淤泥挖出来,然后转动到圆盘的另一侧呈抛物线抛到旁边的船上,装满了就运走。

  实际上这种发明和中国古代的水车极为相似,也是通过一个大转轮把水装出来,抛到另一个位置。这个挖掘机的大勺子的柄是可以调节长度的,可以根据挖掘淤泥的深浅进行伸缩。

  万恶的资本家之所以万恶,就在于他们对money的无限贪婪。有了淤泥挖掘机,河道变得通畅,为了更多更快地赚钱,资本家们迫切需要装得多又跑得快的船。于是,万能的莱昂纳多又及时发明了一种速度很快的桨叶船,这种船的船体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圆形齿轮,不过它是供人踩踏以提供动力的,人们就像做实验的小白鼠一样不停地踩着大圆盘转动,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齿轮与杠杆,把动力传给安装在船两边的六个巨大圆形轮桨。本来人提供的不太大的力量,经过杠杆与齿轮的放大作用,转变成了桨叶巨大的动力。这样只需要很少的人,就能让整个船行走如飞了。

  三速提升机

  意大利人都信上帝,所以这个国家教堂比饭馆多。莱昂纳多的一位老师是当时在建的圣玛利亚大教堂的负责人之一,根据这个教堂的设计,尖顶上该有一个很大的圆球,但是如何将这样巨大圆球吊到上百米的高空却是个难题。老师找到了莱昂纳多,经过反复试验,他设计出了一种“三速提升机”。这个大家伙安装在地面上的坚硬支架上,其动力主要由公牛或其他动物来提供,也可以用水力。它有三个滑轮样的轮轴,但是粗细并不一致,粗的轮轴主要负责特别重的物体的提升,但是速度很慢,而细的则提升较轻的物体,速度很快。之所以要这样设计三个粗细不一的轮轴,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不同的物体重量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滑轮。这种装置最大能提升达几吨的重物,并安装了安全装置,以防止轮轴沿逆向转动。显然,这就是现代起重机的雏形。

  由于莱昂纳多和我们睡觉的方式不一样,他采用一种叫做多相睡眠的“分期睡眠”方式,每隔4小时就睡15分钟,使得他精力旺盛到可以同时做许多事情。

  闲得发慌的他还提出了连通器原理,发现了惯性定律,设计建造了米兰城的护城河,发明了簧轮枪、子母弹、三管大炮、坦克车、浮动雪鞋、潜水服及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滑翔机、直升机、旋转浮桥、乐器、闹钟、自行车、照相机、温度计、烤肉机、纺织机……这无数的发明设计大多数都纪录在他那份长达1万多页的手稿里,而这些发明设计如果在当时发表,足足可以让我们的世界科学文明进程提前100年。这是一部15世纪科学技术真正的百科全书,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科学研究。所以,咱有理由强烈怀疑莱昂纳多同学根本就一个是时空穿越的真实案例。顺带说一句,这些原先在他辞世后散布在朋友手中的手稿,现在可以分布在卢浮宫、西班牙国立图书馆、米兰的安波罗修图书馆、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及大英图书馆。至于手稿中最主要的科学纪录—莱斯特抄本则被一名比尔·盖茨的企业家买去收藏。

  哦,对了,一直忘了说,莱昂纳多同学的全名叫莱昂纳多·迪·塞尔·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Vinci),意思是文西城的梅瑟·皮耶罗之子──莱昂纳多。他在捣鼓前面这些玩意儿时还在坚持画画,不过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太多。他曾经画过一个女人的肖像,叫《蒙娜丽莎》;还曾经给米兰的一个教堂画了副壁画,叫《最后的晚餐》;其他绘画作品也被英国皇室所珍藏。相比于他如此传奇性的一生,后世那本叫《达·芬奇密码》的书真是不值一哂。更何况,达·芬奇密码筒根本不存在,整个故事只是由丹·布朗自己编造出来的而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