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爱抹去夕阳中的缕缕阴影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关爱 夕阳 阴影
  • 发布时间:2010-08-25 16:21
  马辛教授是国内著名老年心理学专家,她在北京安定医院成立了全国首家抑郁症治疗中心。接受记者采访时,马教授指出,老年人的心理疾病种类很多,但最常见的是抑郁症。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成果发现,与十几年前相比较,老人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增加了10倍以上。目前老年人口中,近2成患有抑郁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我国对老年人的内心世界关注得还比较少,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老人抑郁有特点

  马教授说,造成老年心理障碍发病的原因主要有离退休后的不适感、孤独感;失去亲人的失落感;受到挫折、误解时的沮丧感;病症袭来时的死亡临近感等。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过分焦虑和担心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往往把问题看得很复杂。对忧伤的情绪往往不能很好表达,常用“没有意思,心里难受”或表现对外界事物无动于衷,常否认或掩饰心情不佳,甚至强装笑脸。亲属大多意识不到其患有严重情感疾病,而只以为是些躯体的“不舒服”。

  ★兴趣索然

  患者不但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趣下降,越来越不愿意参加正常活动,如社交、娱乐,甚至闭门独居、疏远亲友。有的患者能说能笑能娱乐,但就是不能体验出“快乐”。

  ★精力下降

  主观上感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重者终日卧床,事事需人扶助,常被误认为患有严重躯体疾病而送到综合医院接受昂贵的医学检查,导致延误治疗时机。

  ★自我评价低

  患者对自身的状态评价过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责自罪。

  ★自杀观念和行为

  老年人常不明确地表达,如可能说“打一针让我死吧”,却否认有自杀的念头。老年抑郁症有慢性化趋势,也有不堪忍受抑郁的折磨,自杀念头日趋强烈,以死求解脱。

  ★心境昼夜节律改变

  白天心情还算轻松,到晚上就感到沉重,这种心境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常作为内源性抑郁诊断指征之一,特别是伴有早醒时。

  ★认知功能障碍

  约有80%的患者有记忆减退的主诉,存在比较明显的认知障碍(类似痴呆表现)占10%~15%,如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其他智力检查可发现轻至中度异常。

  ★身体疾病

  情绪反应不仅表现在心境上,并且总是伴有机体的某些改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多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胸部憋闷、心前区疼痛、背痛等心脏性神经官能症的症状。老年患者可为此多次被送到急救中心。

  (2)食欲减退是最常见的。患者常说自己有腹部胀满、胃口不好、反酸、腹疼、便秘、腹泻等胃肠功能性紊乱的症状。个别患者也有出现饥饿感或贪食相反症状。

  (3)约有80%的患者有睡眠障碍,他们多声称自己入睡困难和做噩梦,甚至整夜睡不着觉,服用过多种安眠药物也不起作用。而家属所反映的情况却不像患者所说的那样严重,他不是睡不着,而是睡眠较多,就是从睡眠中把他叫醒,他也不会承认自己睡着了。典型的是早醒,半夜两三点醒后,即陷入今天如何过的痛苦绝望之中。

  (4)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以及感觉异常,如皮肤烧灼感、出汗多、身上有气四处乱串等神经系统症状 。

  对待心理问题要有正确心态

  老年人对自己的心理状况应该多个“心眼”,当自己遇到上述事件后,可根据“对话式抑郁症自我评估表”(见链接)好好评估自己的心理状态,以期早发现早治疗。

  双管齐下,击退抑郁症

  马辛教授说,既是心理疾患,治疗上就应该从药物治疗和心理慰藉两个方面入手,双管齐下,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现在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已经有几十种,这些药物的疗效大致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地方是由于作用机制不同,不良反应也不一样,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患者情况有所好转,就可以让他们回家按制定的治疗康复方案继续治疗,让他们生活在家人、朋友中间,并早日回归社会,对他们的康复非常有好处。家人应更多些时间陪在患者的身边,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怀和慰藉。因为,对于患有心理疾患的老人而言,最亲最爱的家人,才是他(她)治病的最好“药物”。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患者有严重的抑郁症状伴有焦虑,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或者行为,这时药物治疗就是治疗的第一手段。

  谨防节后抑郁症

  春节过后是老年心理疾患高发期,因为春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也是老年人最欢喜的日子,儿孙都回到老人的身边,可幸福地享受着天伦之乐。但团聚毕竟是短暂的,节日过完儿女们纷纷离去,使得一些老人情绪上由企盼、喜悦转为失落、寂寞,孤独感倍增。

  马教授指出,防治老人节后抑郁症,需要老人自己和子女的共同努力。

  老人应该做的——

  马辛教授建议,老年人要“走出去”,寻找新的生活乐趣,要有自己的社交圈,比如上老年大学或到老年活动中心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平日多和老伙伴聚聚聊聊,有助于排遣生活的无聊和乏味。

  子女应该做的——

  为了减少父母的失落感,儿女们经常给父母打电话,了解父母的心里想什么,也可以给父母安排一些生活内容,比如让父母去逛逛街,向父母推介一部好电影等,这些都可以有效地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从而缓解他们心理上的落差。同时,儿女们可以把下次回家的日子说清楚,让父母的心里有一种期盼和慰藉。

  采访结束时,马教授强调说,临床中她发现不少老人对心理疾病还是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看心理医生“丢人”,会被周围的人歧视。她说,心理疾病跟其他任何疾病一样,只要认真接受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她希望社会上对心理疾患要有正确认识。老人如果能够摆正心态,痊愈的可能更大,康复的时间更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