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1日是第10个“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提出了“良好睡眠,健康人生” 的口号。目的在于提醒世人,健康成功的人生应该拥有良好的睡眠。
午睡是睡眠周期的一部分
近年来,德国精神病研究所的睡眠专家们发现,人体除夜晚外,白天也需要睡眠。上午9时、中午1时和下午5时是白天的3个睡眠高峰,尤其以中午1时的睡眠高峰较为明显。也就是说,人体在白天有1个以4小时为间隔的睡眠节律,在睡眠高峰期,人往往会感到疲劳困乏。由此不难发现,午睡是自然睡眠周期的一部分。
午睡也是保持头脑清醒的必要条件。不少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都能体会到,午睡后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
午睡还能预防冠心病。研究发现,每天午睡30分钟,可使体内激素分泌更趋平衡,使冠心病发病率减少30%。研究者认为,地中海各国冠心病发病率较低与他们习惯午睡是分不开的。
目前,有观点说“老人不宜午睡”,其根据是,以色列研究人员对455名老人调查6年后发现,在此期间去世的75位老人中,习惯午睡的死亡率为20%,除去疾病等因素影响,午睡者的死亡率明显较高。研究者认为,人在睡眠时,心率、血压均会降低,醒来再恢复,这种变动可能会增加血管受伤的几率,如老年人体质较差,午睡不但不能延年,反而可能成为杀手。那么,老年人到底该不该午睡呢?
总的原则应该是因人而异,顺其自然。午睡时循环系统处于低动力状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但对身体健康的老人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有些老年人睡午觉已成为多年的习惯,如果硬性改变这种习惯,把生物钟打乱了,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午睡也要讲科学
老年人午睡也要讲究科学,否则会适得其反,不但睡不出健康,还可能把身体“睡垮”。
☆ 要选择好的环境 不要在喧闹的场合午睡,不要迎风午睡。人在睡眠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弱,迎风午睡者,轻则醒后身体不适,重者会受凉生病。
☆ 午睡时间不宜太长 以30~60分钟为宜。午睡时间太短达不到休息的效果,时间太长不易睡醒,醒后也容易产生乏力感。
☆ 饭后不要立即入睡 很多人习惯午饭后就睡,而这时胃刚被食物充满,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马上入睡不仅降低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因此,饭后至少要等10分钟再睡。
☆ 不要趴着睡 有些人并不注意午睡的姿势,有时就直接趴在桌上睡。趴在桌上睡会减少头部供血,容易在睡醒后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还会压迫胸部,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使双臂、双手发麻、刺痛。如果长时间这样睡,还会造成眼压过高,视力受损。最理想的午睡姿势应该是舒舒服服地躺下,平卧或侧卧,最好是头高脚低、向右侧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