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纺织” 中国针织万里行走进山东嘉祥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关键字:一带一路,创业,新疆
  • 发布时间:2015-09-21 13:27

  “我第一次到嘉祥来,没想到一双小小手套,竟然能带动这么多人就业,有这么大的规模!”一位记者感慨到。8月20~21日,以“融入‘一带一路’,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辉煌”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针织产业集群年会暨“走基层,看纺织”中国针织万里行——走进嘉祥活在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举行。

  此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济宁市轻工纺织工业办公室、嘉祥县人民政府主办,嘉祥县手套业协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员部承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山东省经信委、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领导,济宁市委、市政府领导,嘉祥县政府领导以及来自国内产业集群代表、行业专家及嘉宾、新疆喀什英吉沙代表团、国内外知名手套企业、采购商、供应商及媒体记者等参加了这次活动。

  嘉祥是中国手套名城,研发设计的手套遍布全球。一组数字可以看出小手套、大产业的规模。在嘉祥,有上千种手套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滑雪手套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2.58%,国际市场份额占我国滑雪手套国际市场占有率的76.38%,产品销往欧美、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嘉祥是全国企业密集度最高、产量最大的滑雪手套生产基地。

  近年来,嘉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手套产业发展,出台了扶持手套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意见,聘请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了手套产业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杨世滨表示,在嘉祥,可以看到政府聚焦强势引导后给手套产业带来了很大提升,推动了整个产业快速发展。

  据悉,嘉祥县手套产业以“总部经济+分厂+加工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手套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200多家、加工户500多户,带动就业5万多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期,更是带动了辅料生产、设备供应等配套企业50多家,兴建了物流、运输、商贸中介等服务企业10余家,打造出铺天盖地的创业带动发展格局。杨世滨表示,行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支持,同时需要关注的是,目前行业从业者已经从生存型就业转变为技能型就业,所以在未来的竞争中,人才将是集群企业发展关注的一大重点。

  会上,王天凯高度肯定了嘉祥手套在援疆建设,加快融入“一带一路”中做出的贡献。他表示,嘉祥在新疆建设手套项目,用“总部+卫星工厂”的模式,解决了2000多少数民族人口的就业。中央非常重视发展新疆经济,解决百万人就业,嘉祥手套真正为当地解决了就业,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非常成功。希望嘉祥能继续深入做得越来越好,进一步为新疆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推动手套业发展。

  针对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王天凯指出,集群间要加大沟通交流,集群发展最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给予支持,营造好环境。当前,各纺织产业集群都在转型升级,王天凯强调,产业集群的转型一定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在科技、产品、管理以及营销模式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加大与市场融合。同时,要注重履行社会责任。

  活动期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规划委员会发布了嘉祥手套产业发展规划,并成立了手套分会,济宁市剑华中兴滑雪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华任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与嘉祥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国家级滑雪手套行业标准共建协议》,嘉祥县人民政府与英吉沙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手套共建协议,嘉祥县部分企业与客商签订了合作协议。

  本刊记者_李芳/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