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热气球与旅客最近的距离

  • 来源:专案经理
  • 关键字:热气球,旅客,天灯
  • 发布时间:2015-10-23 17:25

  安全第一

  在国内外飞安问题不断的这几年,国内又多了热气球这类新颖的飞行器,不免会让人感到存疑。经过了解发现,台东国际热气球嘉年华首重安全,只要未达到标准,绝对不让热气球升空,彻底保障游客。

  公元2至3世纪,中国历史上就有热气球的足迹,正是我们俗称的天灯,当时主要用途是传递军事信息。18世纪时,法国孟格菲兄弟重新诠释热气球,并完成世界第一次空中载人的飞行,远比莱特兄弟创造飞机还早了120年。1978年,热气球成功飞越太平洋,也将这项活动带入人们的生活。

  从古至今,热气球升空的原理不难,运用热空气比冷空气来得轻即可进行,当前最普遍是在球体下架设大型燃烧器,用点火和熄火的间隔时间来调节球囊内的温度以控制上升与下降,再利用环境中不同高度的风向来控制和调整前进的方向。

  通常飞行员一飞上天后就会开始制定该次航行的飞行计划,起飞之前就要分析整个天候,今天吹的是什么风。一飞上天之后,假设目标降落在伯朗大道,但是风却一直把球带往关山走,如果还是想尝试降在伯朗大道,就要寻找不同的高度的风向,帮助飞行员往目标而去。如果没办法按照起初的规划行事,也只能展开心中的B计划了,选择在别处降落。

  没有腹案机会的项目

  举办四届台东国际热气球嘉年华后,多数县政府员工印象最深刻的是2013年的开幕典礼,那场盛事用峰回路转来形容还真不为过,是台东县政府第一次和空军合作,在志航基地举办,原本计划在晚间六点开始,没想到原本晴朗的好天气,却在四、五点的关键时刻下起滂沱的大雷雨,眼看接下来的晚会表演和光雕音乐会就办不成了,「真的很幸运,老天爷在活动开始的前几分钟促成美事,给了我们一小时时间立球,不然现场几万位游客和与会的贵宾失望的表情,真的是我们最不乐意见到的。」台东县政府观光旅游处观光游憩科科长赖宣恺回忆起当时仍印象深刻。

  也因为如此,当采访团队问及如此盛事如果真的遇到天公不作美的窘况时,县政府的备案是什么?赖宣恺表示,热气球活动最担心的二问题「风大」和「下雨」。通常下雨的机率会比较容易被排除,原因是活动办理前多半会和气象台调阅资料判定,除非是突如其来的大雷雨是不容易控制的,当次开幕典礼便是这一类。风大的问题是最难预应,这时会有几个措施执行,首先会把热气球先降落下来,等待风停的机会,但是如果真的无法再次立球,为了不让观众失望,会改用喷火器喷火,就好像是巨大的胜利火把一般,再配合现场的音乐营造热闹气氛,不过真的不可避免地遇上了下雨,就连喷火器也派不上用场,此时只能跟现场远道而来的观众说抱歉了。「说真的,热气球活动可以说是没有备案的,完全是靠天吃饭,很多时候现场仅是人们感到舒适的微微风时,却已达到不能立球的七节风标准。我们一直在思考有没有在室内的场所可以让球立起来,或许未来会有这样的机会。」

  宁愿不飞也不铤而走险

  很多人都对热气球的风险性存在疑问,这个由球囊、喷火器和藤篮所构成的飞行器,特别是喷火器的部分,到底有没有可能会产生火烧球的问题。

  针对此点,赖宣恺解释,「得回归到刚刚提到『风大』造成的问题,通常是火烧球的主要肇因。热气球配置的喷火器设计是很安全,都是随球向调整角度,但风却是人为无法操控的变量。当球皮被风吹的晃来晃去时,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皆要眼捷手快地跟着风向找喷火的方向,就怕是球体随风瞬间飘掉,喷火器一时不察往前喷去,这也是活动经常会因为风势的问题喊停不飞的主因。很感谢现场的观众也多能体谅热气球附带的风险,都能静心的等候。」

  他指出,还有一项热气球常见的风险「球撞球」,依照惯例前一晚举办光雕音乐会后,隔天上午就会举办万球齐飞的活动,2014年就曾让18颗球一起自由飞,这时会用队伍做排列,假设序列为四排,每排四至五颗球,会有很顺序地请第一排和第三排先飞,接着才是第二排和第四排跟上,用几分钟来做穿插,避免球撞球的危险。「过去也曾发生球体碰撞球体的经验,但因飞行速度缓慢,倒也没有出现太大问题。但飞行员还是会尽量去避免这类的问题产生,因为球体互碰总是会有它不可预期的伤害,一切都以『安全』为最高指导原则。」

  「我们一直想要营造所有的球都在天空,但实在有点困难,毕竟不像美国新墨西哥州有广大的沙漠作为腹地,一次可以飞一千多颗球。台东至多也只能胃纳20颗球,搭配纵谷平原的美景,已足够营造出专属的热气球美景。」他说。

  上山下海的幕后推手

  我们也发现到,台东的热气球清一色都是承载4至5人的标准热气球,赖宣恺对此说明,「这是相对的!载的人多相对藤篮要大,藤篮要大则热气球也要跟着变大,热气球大则表示降落的地方腹地要很开阔。台东降落的条件还不够,周围有电线杆、农田、山林等环境问题干扰。」

  除此之外,他点出另一个重点,热气球标准操作流程并非只是飞行员带着旅客飞上天际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准备工作和降落支持,这些人就是热气球地勤人员。而他们的基本配置约是4人和一台箱型车,准备工作就得协助搬运器材、铺上帆布(避免球体接触地面而产生耗损)、协助飞行员展球、压着藤篮让旅客进入……降落支持则得随时和飞行员保持联系,毕竟今天会降落在哪?只有天知道,万一降落到河床,也得咬紧牙关冲下去,目的是保障旅客的安全。然后,还要负责协助收球,并带着飞行员和旅客回到定点,这才算是完美的飞行结束。

  所以当2014年18颗球飞上天空时,地面上才是紧张的开始,必须要有18台车,72个人随时待命,千万不能有任何的闪失。「每年嘉年华前夕都会征选地勤人员,几年下来已经训练一批在地的居民,有些还是农夫,他们对于台东地形最为熟悉,可以用最快反应去找到热气球的踪迹。」赖宣恺再度重申,地勤问题也是台东目前仅能施放20颗球为上限的原因之一。

  近距离亲近热气球

  当初会选择鹿野高台作为嘉年华据点的原因也很特别,尤其是比较其他县市热气球后,发现到光是系留热气球就赢在起跑点上。本身海拔380公尺,再加上法令规定系留最高高度是30公尺,加总下来410公尺,尤其鹿野高台的场域很特殊,四周都能看到不同的台东风光。

  赖宣恺对此表示,鹿野高台的场地特殊可以让旅客近距离体验热气球,这也是我们参考国外热气球的做法后,加上国人对于活动的热爱,特别去塑造可亲性的环境。当然,空间小是它的缺点,附近都是农路和产业道路,天然环境原本就不是去因应大型活动的,当我们在鹿野高台举办光雕音乐会时,现场与会人数经常有1、2万人。活动时间还没到时,大家可以陆陆续续来,但是离开时,几乎是同时离开,要用产业道路是很困难的。「经过几年不停的调整和改善,加上没有那么多停车空间,我们开始不鼓励游客开车上来,一方面推动低碳旅游的方式,藉由停车收费、接驳车免费,另一方面也维护鹿野高台环境。近几年,把光雕音乐会地点拉出鹿野高台,改设计在台东风景地区,例如2015年会举办在太麻里曙光园区、台东市区等等,让嘉年华期间来的游客不用风尘仆仆地上山、下山,也藉由不同的场域观赏热气球的美。」

  再问及几万人如何疏散并确保安全时,他说,「这几年,已经跟旅客达到某种默飞行员利用点火和熄火的间隔时间来调节球囊内的温度以控制上升与下降,再利用环境中不同高度的风向来控制和调整前进的方向,使得热气球成为当今最夯的飞行器。

  契,有些人会怕塞车会提早离开,有些人会等人群疏散才走。所以我们也不急着关掉音乐或收球,反而会把球留在原地,让大家可以和热气球近距离接触,进行互动。」而此也是台东国际热气球嘉年华独有的特色,音乐、热气球和浓浓的人情味,在热闹夜晚划下令人愉悦的句点。

  文/吴怡铭,PMP,PMI-ACP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