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研究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 关键字:妇科,恶性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 发布时间:2015-10-29 17:20

  【摘要】目的:研究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58例进行手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5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后,2例(6.90%)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下,8例(27.59%)在围手术期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围手术期;护理研究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深静脉腔内的血液出现不正常凝结的状况,阻塞静脉管腔,从而影响静脉的回流。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下肢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一旦栓子脱落,则可能形成肺栓塞,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多数为中老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中行盆腔淋巴结清扫以及术后卧床时间较久,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防治患者在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本文针对58例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在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58例进行手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5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58例患者经过临床影像学检查以及手术病理研究都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其中包括1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3例宫颈癌患者以及16例卵巢癌患者。58例患者的年龄在31-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从而进行护理。通过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针对危险因素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措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整理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例数和发生率,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利用t来检验计量数据,当P<0.05,表示两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反之,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观察组29例患者经过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后,有2例(6.90%)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29例患者在常规护理下,有8例(27.59%)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4.291;P<0.05)。

  2.2 满意度

  观察组29例患者,只有1例表示对护理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29例患者中,5例表示对护理不满意,总满意度为82.76%。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DVT的形成原因

  首先,恶性肿瘤分泌出癌性促凝活性物质,血液系统异常,且恶性肿瘤降低了血液中的纤维活性,容易引发DVT;其次,手术过程中,由于操作带来的创伤以及手术的时间和术后的卧床时间都会导致患者发生DVT;最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数为中老年妇女,年龄的增加也提高了DVT发生的概率。

  3.2 DVT护理干预措施

  第一,术前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对DVT风险进行评估,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进行提前抗血栓治疗,同时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查,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平衡。第二,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进行操作,减少操作带来的血管壁损伤。第三,术后护理。患者手术6个小时后,鼓励患者半坐卧位,多饮水,多翻身。鼓励患者做踝泵运动,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行下肢气压治疗,从而促进血液的循环。护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患者的下肢和腓肠肌。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29例患者仅有2例(6.90%)发生了DVT,而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有8例(27.59%)发生了DVT,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DVT发生率明显较低,且两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要制定出防治DVT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通过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进行健康和饮食的指导,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苗静.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16).

  [2]张海报,吴戴琳,曹厚侠.58例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4(01).

  [3]龚桂芳,胡翠月,何小倩,帅文君.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广东医学,2012(11).

  顾敏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