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大会的运作和创新——访中国会议酒店联盟副秘书长 王朔
- 来源:旅游会展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王朔,MICE,90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25 17:49
专业大会或论坛的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运作和创新力够不够。近年来,受“新会风”的影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会议实现了市场化运作、趋步於国际化思维。可以说,“新会风”既给从业者带来了挑战,同时,也给行业带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尽管中国的会议市场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数量还相对较少,模式还相对单一,但并不是说目前的中国会议中,尤其是市场化运营的会议中没有标杆可观;比如“中国会议经济与会议酒店发展大会(MACCH)”,其作为会议产业界的品牌活动之一,因“内容很落地!”而得到了会议产业界和酒店业同仁的广泛认可。流动性会议的标签也说明了大会的生命力。《旅游会展》作为MICE领域的高端媒体,一直以发掘和推荐高端会议模式及经验为己任。也正因如此,本刊特约采访了MACCH的主办方——中国会议酒店联盟副秘书长、《中国会议蓝皮书》副主编王朔先生。
MICE在中国最大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旅游业和会展业结合而衍生出来的MICE(会奖),虽然“新会风”已经发酵逾两年,而整个行业目前仍处于转型期,但总体看,MICE产业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仍是机遇大于挑战。
从连续五年的《中国会议蓝皮书》历年数据显示出几大规律,1、“黄金周”是决定我国会议淡旺季的首要因素;2、我国70%以上的会议都集中在我国的华东、华南和华北这3个地理区域举办,而其他4个地理区域的会议仅占全部会议的20%左右。会议集聚区也正是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最活跃的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3、我国千人以上的会议仅占会议总量的2-3%,并且会议规模越小会议数量越多,呈现出明显的反比例规律。其中我国300人以下规模的会议占了全部会议的85%。
可见,开会已经成为企业活动的一部分,会议参与者更多在意全程的感受和体验。前不久的天狮6500人赴法国团、无限极1.2万人赴泰国团,直销行业的消费能力不可小觑。随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变,新生代步入社会,导致会议主办方、与会者对会议活动的需求不同以往,但也正是有了这些个性化需求,更激发了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会议人的创造力。当然,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服务质量、服务链条是否畅通等问题仍是挑战之源。
以酒店行业为例,2015年对于酒店行业而言仍处于转型期。“回归本质”仍是业内的热词。换言之,在互联网时代下,酒店开始重新审视服务和产品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在政务会议、事业单位会议市场份额骤减的同时,MICE市场在线上、线下的布局,成为了酒店关注的重点市场之一。从长远看,中国特色的会议市场已经在向市场化、透明化、规范化发展,省市间的联动机制也在摸索与实践。
MACCH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与探索
会议的目的主要是交流和信息集散,如果只是蜻蜓点水,忽略了“内容为王”的原则,肯定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一路走来,从办会的角度而言,首先,MACCH与专业的公关公司和会议公司承办的会有所不同,我们更加注重专业性和落地性,从以往的大而全发展到现在的小而精;因为市场是动态的,所以,MACCH在嘉宾邀请、内容设计、形式整合方面在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互动、体验、社群、场景、实效、脑洞大开成为了大会的标签。
其次,我们为了实现相关内容的真正落地,会进行深入一线的调研,了解酒店管理者和运营者的需求。比如每年我们都到全国的会议酒店和地方饭店业协会拜访,寻找共同的痛点,以此来确保内容的落地性。在如今的市场现状下,更多酒店考虑的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渠道、非传统手段开发市场、维护客源,从而做出酒店自身的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赢得良好的口碑和客源,但如何创新、如何为业内同仁提供有效的突破口和传播方式,成为了大会内容设计的重要因素。
以今年召开的MACCH为例,内容仍是大会竞争力的核心。本届大会以会议酒店为核心,来自全国的会议组织者、酒店集团、会议中心、会议型酒店总经理,会议产业界专家500余人齐聚昆明,围绕当前最受关注的“创新”、“会议酒店+”主题,展开头脑风暴,要求演讲嘉宾也要以案例、启发为入口,能够让酒店学以致用。比如,本届大会也是将N个创新点融入大会之中,让参会代表在参会中体验,并可以与酒店自身资源相结合,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扩大会议酒店自身社群建立;邀请业内外嘉宾、知名互联网平台创始人分享如何以会议酒店为核心,跨界整合资源,创新思维,以互联网为渠道,充分发挥会议酒店在会议产业中的作用。
Brand布局与酒店的合规转型
目前,不论是外资还是本土酒店Brand(品牌)都在加快在中国布局,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尤为突显。但,布局也好,扩张也罢,虽然轻资产战略有利于品牌发展与布局实现,但,增加营收,提高利润永远是业主所关心的重点。会议客户较之商散和旅行社团队而言,其综合利润率高,自然成为酒店营销的重点客源群体。随着会议市场格局的变化,客户需求已不同于以往,客户办会的专业性也在提升,酒店能够吸引更多会议当然是好事,但能够对每位会议客户做好精细化服务,提供增值服务,提高宾客满意度才是弥补、或者避免会议收入下降的主要途径。当然,在信息不对称、创新思维的运用不足等发展瓶颈的制约下,当地婚寿宴目前仍是会议市场补充的渠道之一。
另外,比如合规化转型,近几年来也越来越为国内会议圈所重视,无论是对于客户、MICE公司还是酒店,合规的重要性已经凸显,合规与否影响着各方运作及操作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但在这一进程中,比如与电商合作和与PCO合作,我想说的是,会议产业链各方缺一不可,各负其责,各自做好专业服务,共同为会议主办方提供服务。也就是说,可以跨界合作,但切忌越界。
OTA大战之后的会议运作与变革
在经历了OTA(在线旅游社)大战之后,不论是对于酒店行业还是会奖行业,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在电商的洗礼下,原本不太重视这块的酒店和会奖机构,快速的对互联网有了学习和了解,并运用互联网思维对自身的产品进行创新。当然,互联网技术可以为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提供帮助,但绝非唯一手段,作为服务性行业,“人才”是最重要的利器。
比如酒店,随着会议场地的增加,客户选择场地的余地更大,加之采购负责人逐渐以70后、80后为主,对于酒店的个性化、增值服务更加重视,除价格外,体验感成为新的需求;周边配套的先天优势和价格因素外,体验感和惊喜是采购方选择酒店的主要因素之一。
再者,互联网平台确实为会议主办方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渠道,扩大了对酒店的可选择范围;同时,会议型酒店也在建立和完善自身服务,承担部分DMC的服务职能。但从目前酒店行业看,酒店直接会议客户在搭建、会议服务等环节会优先考虑酒店推荐资源。
本刊记者/张志胜 编辑/谢莹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