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光通信行业继续突飞猛进,但是与国际同行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更进一步的升级再造。
“中国宽带市场是光通信的最大发展原动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日前在2015(第九届)中国光通信发展与竞争力论坛上表示。
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今年10月份,光纤接入FTTH/0用户比上年末净增4158.6万户,超过上年同期增量91.6%,总数达到1.1亿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达到51.8%。
旺盛的市场需求也推动中国光纤光缆企业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已在全球前10强光纤光缆企业中占据半壁。”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薛梦驰在上述论坛上表示,“但就国际化而言,仍然在管理创新、科研实力、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与国际标杆存在较大差距。”
找差距
为了能够充分地说明中国光通信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存在的差距,薛梦驰选取了长飞、亨通、烽火、富通、中天等五大中国光纤光缆企业与康宁、普睿司曼、古河、藤仓、住友等五大国际厂商作为样本,从几个不同的视角来加以比较。
在市场占有率方面,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国内五大企业单模光纤和光缆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得到了快速提升。据CRU统计,2012-2014年,国内五大企业单模光纤的全球市场份额从25.8%增长至35.4%,光缆的市场份额从26.3%提升至33.6%;而国外五大企业单模光纤的市场份额从53.4%下滑至41.8%,光缆的市场份额从31.8%下跌到28.4%。虽然国内企业的份额不断上升,但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中国市场的持续、高速增长,若就国际市场占比而言,国外五大企业仍有很大优势。
在研发平台建设方面,国外五家企业拥有专门的系统研究院和多个光通信实验室、检测室等,硬件设施先进;国内五家企业虽大多建有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院、CNAS认可实验室等,但长期开展实质性、基础性、引领性研究,以及开展国际检测认证合作都较少。为此,薛梦驰认为,国内厂商需以各个平台为基础,与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或战略客户建立联合实验室,有实质性课题研究,开展及参与国际交流,并获得国际国内认可,逐步打造领先的研发实体平台。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国外企业的研发技术团队专职人员人数众多,包括多位行业专家,其中大部分人员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且终生从事这项事业;反观国内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研发团队专职人数及层次与国际标杆相比有差距,稳定性较差,无人才沉淀和积累。薛梦驰指出,要改善这一局面,需要培养及引进高层次研发人才,壮大专职机构及人员,增强团队稳定性,提升团队国际化交流能力。
在光棒光纤光缆的国际专利方面,据了解,截至目前,日本拥有的国际专利占比约52%,美国占比约21%,而中国占比仅为7.33%,可见“中国国际专利不足,尤其是核心发明专利不足。”薛梦驰表示。
抓机会
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整体实力的确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过随着一系列政策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推动,中国光通信行业正在经历一个赶上竞争对手的发展好时机。
今年,“宽带中国”战略得到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战略促进了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转变,韦乐平认为,政府期望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完成经济转型升级;企业期望通过互联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升级乃至跨界转型;运营商期望利用互联网开拓新领域,实现价值升级。
事实上,互联网的基础是光纤网络,推动互联网+实际上也是推动光纤光缆企业的发展。薛梦驰表示,作为光纤光缆行业的代表企业,亨通集团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了由“三步战略”、“三大转变”和“三化建设”共同构成的“三三理念”,希望借此达到跻身世界同行前三强的战略目标。
据了解,“三步战略”实为亨通的国际化战略,即希望通过“产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品牌国际化”三步走战略迈向海外,实现“555”的国际化目标。
而在亨通的战略版图里,“三化建设、三化融合”和“国际化”之间又有“三化促一化,一化带三化”的关系。
谋转型
《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其提出的“智能制造”的概念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因此该概念被视为光纤光缆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薛梦驰表示,以智能制造为战略目标的光纤企业制造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从低端到高端、从产品到方案、从国内到国际三大转变的核心支撑。
智能制造还是将企业从研发创新、生产制造、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市场营销等各个管理模块快速有效结合,建立快速有效的响应机制,通过管理信息化、工厂智能化、生产精益化三化融合,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而对于亨通而言,建设“三化”工厂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薛梦驰解释说,亨通希望用信息化、自动化手段来代替管理者脑、眼、腿,协助员工准确、高效、安全地完成生产业务。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亨通的智能制造不仅具备信息化平台、智能化装备和精益化生产管理,而且还通过设备操作层、生产执行层、管控决策层层层推进,以达到协同与创新的目的。
而在谈及亨通智能制造未来的发展目标,薛梦驰表示,智能机器人能够代替人的工作,减少50%以上人工,使生产周期缩短30%以上,数据录入时间减少70%以上,作业文件集文档工作消除60%以上,质量提升25%以上,制品和库存降低30%以上,并且实现远程实时诊断,控制及监控;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消除安全风险。
当然,不管是国际化战略,还是智能制造,这都是亨通等国内众多光通信企业共同的发展目标,而中国光通信业也因此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转型与再造。
高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