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市场与计划之争,产生了哈耶克有关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著名理论。哈耶克的洞见是,市场效率来源于分散决策可以充分利用分散信息,而计划经济从上到下的决策过程无法有效率地使用这些分散信息。21世纪不再争论计划与市场,全球都认同创新是驱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熊彼特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预见,终于获得了人们的共识。不过,创新究竟是自上而下的,由专家、精英、政府驱动的封闭式过程,还是自下而上的,由大众、草根发起的开放式过程,却还没有共识。熊彼特一开始就把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或创业精神联系在一起,并把政府和大企业的官僚体制看作是创新的制度障碍。如果我们把哈耶克关于市场可以充分使用分散信息的洞见运用于创新,就自然会得出“自下而上、开放式的创新,一定是可以最好地利用分散信息的创新”这一结论。
有趣的是,哈耶克与熊彼特都是奥地利经济学家,他们的经济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40年代成型,但当时并未成为主流。不过现在,他们的经济学思想已经被其他经济学家广为接受。
在中国,尽管从1992年开始市场经济体制正式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尽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2013年被写入权威文件,但是政府主导经济的根深蒂固的思想依然随处可见。在创新领域,那种对政府主导创新和政府支持创新的渴望,不仅在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而且在企业中也十分强烈。国有部门在向政府索取资源和特殊政策时更加便利,特别是如果创新能与“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相关时。
值得庆幸的是,自下而上的、开放式的创新思想在中国开始替代自上而下的、封闭式的传统创新思想。2015年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入官方语言的第一年。虽然我们并不期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医治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灵丹妙药,但是它对我们过去有关创新的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这是极其有价值的。
《创新的创新:社会创新模式如何引领众创时代》
作者:黄亚生 王丹 张世伟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定价:62.90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