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与大众生活

  • 来源:读者新周刊
  • 关键字:电视,家庭,家用媒体
  • 发布时间:2016-06-27 13:57

  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施展舞台的一个重要场所就是家庭,成了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节目的编排与内容都基于家庭视角,与之响应的就是播报风格的口语化、生活化、即时性。

  【电视节目越来越贴近大众生活】

  首先,电视内容大量的涉及家庭、住所与家庭生活,即家庭故事日益成为电视媒介表现的中心内容。对普通百姓家常生活的多角度、多方位地表现,以平民化的视角,讲述百姓故事,探讨百姓话题,服务百姓生活。

  其次,电视传播的特色表现在与观众近距离、面对面、口语化的家庭交谈形式。同时,电视也打破了公众领域和家庭、个人之间的界限,将家庭的私人空间延伸至社会的公共空间中。

  再次,电视是一种家用媒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代家庭生活都拥有电视,把它作为家庭装饰、家庭娱乐、家庭文化、家庭共享的载体。有时候人们独自收看,但是更多的是与家人朋友一起收看,一起体会电视带来的非常感觉,一起参与,一起喜悲,一起参与评论。在电视传播的过程中,终端和目的地都是家庭,任何电视机构都要充分考虑到家庭收视的特点以及大众对于电视节目的迎拒取舍的心态。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外出娱乐费用增长,人们都将他们的精力、时间、注意力从公共生活转入家庭和自我活动方面,业余活动更愿意越私人化,家庭化、个性化、多样化越好。电视传播的普及,已经为人们呆在家中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足不出户却可以通过智力竞赛节目、访谈节目和各种各样的纪实节目或者情景喜剧、肥皂剧来体味真实或者虚构的家庭生活,家人可以一起在电视前温馨地聊生活中的事,交流属于家人的话题。

  【电视传播对于家庭生活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电视在人们业余生活中占的比重过大,因而导致了对大众精神生活的“独霸”、“垄断”现象,加上电视语言和画面的直观性使人们越来越懒于阅读,丢掉了读书的习惯,电视被指责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了一些心理疾病、造成了人们思维的懒惰和想象力的退化,出现了注重感觉、不注重理性逻辑,“跟着感觉走”的“电视人”和注重自我、回避社会、受电视影响较重的“容器人”。

  电视节目中宣扬的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渲染的灯红酒绿、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也会对观众产生误导作用,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污染和毒害。

  对于个人而言,过分看电视可能致病。研究表明,对电视的不当观看(或时间过久,或心理上过于沉溺等)会引发种种“电视病”,如胃痛、肥胖症、孤独症等等,或造成智力低下的“电视儿童”等特殊人群。

  电视只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我们要做的是把握对电视的依赖,合理地利用电视资源。电视可以使一个人极端的痛恨电视,也可以使一个人极端的离不开电视,报纸、书籍或广播等其他传播方式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电视可以把最最矛盾的两个东西放在同一个平台上,供人观看和欣赏。所以它带给我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是审美方式,需要我们理性对待。(本文整理自网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